对谈Pacman:build的第一性原理;激励的两难与解法

原文作者 | 

编译 | 南枳()

对谈Pacman:build的第一性原理;激励的两难与解法

在 The Decentralised.co 的第十九期 Podcast《》中,主持人 Joel 和 Saurabh 与 Blur 和 Blast 创始人 Pacman,就 Blur 和 Blast 的来历,Pacman 对市场和产品的判断和分析方法,Pacman 对加密市场周期的判断进行了探讨。

Odaily星球日报将于本文就其中重点部分进行编译,为控制篇幅、保证阅读体验,对半数内容进行了删减,感兴趣的读者可在中收听完整内容。

观点概述

  • OpenSea 和其他 NFT 市场的问题在于,他们将客户定位为消费者,他们真的认为 NFT 是一种你喜欢购买、持有和购买的产品Pacman 认为一大部分用户应当定义为交易员(Odaily星球日报注:如同现在 Pump 所做的一样,移除了 Meme 的社区文化特点,用户只专注于交易各种不同名称的代币。)

  • 激励系统难以设计的问题在于,难以避免被操纵(指大规模女巫攻击)。常规的追溯性空投,用户会做一堆随机操作,Pacman 认为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 流动性无法像地址数一样伪造,并且不论 Farmer 是否存在,都是为生态整体提供流动性,所以 Blur 只激励一件事,那就是流动性

  • 积分计划的意义在于,项目方能够直接引导用户(规避用户的随机操作),并且准确地跟踪用户的表现。

  • Blast 依旧瞄准了市场的空白:底层资产被动声息和开发者的 Gas 收入。

  • 加密市场的大周期尚未开始,仍在等待一个根本性创新。

访谈精选

你是如何开始交易 NFT 并计划开创 Blur 的?

2021 年,在将我的首个初创公司出售给 namesheet 后,我开始真正接触 NFT,铸造了一个 blitmap 作为我的第一个 NFT,最后以大约 25 ETH 的价格出售。所以在那之后,我对 NFT 非常着迷。

我开始定期交易 NFT。我编写了脚本来分析元数据,我真的爱上了它。当我这样做时,我注意到交易 NFT 的基础设施非常不理想,一切都很慢,一直在崩溃,我需要使用几十种不同的工具。所以作为一名交易员,我真的知道可以创造更好的东西,于是我和联合创始人一起创建了 Blur。

当时的市场领导者 OpenSea 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采访人:当你考虑建立 Blur 时, OpenSea 拥有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有什么计划来取代它?

Pacman:作为一名交易员,OpenSea 的使用体验很差,它太慢了,太痛苦了。你和其他几个人和其他几个交易员交谈过,几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经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很明显需要更好的东西。

作为交易员,我通常想要查看很多信息,比如稀有度数据、销售数据、列表和出价。我需要很多面向交易员的信息。如果你交易代币,你可能已经体验过这种界面。如果你使用 Coinbase ,你拥有这种实时交易体验,所有信息都会立即更新,它的信息非常密集,你会在交易中使用所有这些信息。

这完全不是 OpenSea 上的体验,它更像是一个市场,例如 eBay 或亚马逊,他们(用户)在购物。他们(开发者)每个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真的认为 NFT 是一种你喜欢购买、持有和购买的产品。所以他们真的把它当作一种购物体验,而我作为一名交易员知道,我喜欢购买 NFT,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购买和出售这些 NFT 的用户实际上更像是交易员,所以我们在几乎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为这个人群进行了建设。

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很多 NFT 市场,甚至是 OpenSea 的人,他们都是能干的人。他们对数据团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知道他们的交易量来自哪里,数字是多少。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只是文化问题,比如苹果,至少在史蒂夫·乔布斯的领导下,在文化上与比尔·盖茨领导下的微软截然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有什么独特的信息,只是对这些信息的看法不同。所以我知道,如果你看看 OpenSea 的行为,以及他们的公开评论之类的东西。他们实际上只是忽略了交易者的角度。我认为他们认为这些是无关紧要的,或者他们会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主要客户群是购物者。而我对此的看法完全不同,因为我更像是一名交易者。

Blur 的底层激励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Blur 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基本上从第 0 天就已经计划好了。我们知道我们想要建立一个面向专业交易者的市场。我们想要使用一个明确的积分计划来激励我们认为能够推动市场增长的行为,这一切是在构建、开始编写一行代码之前概念化的。

别的项目空投基本上都是追溯性空投,每个会发布代币的协议,基本上不会提到代币,他们只是暗示一下,然后用户会做一堆随机操作,希望获得空投。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空投,有时是几个月,有时是几年。想象你是一家初创公司,你正在获取用户,然后在你获得他们之后,你还要向他们支付费用。这种追溯空投模式对我来说毫无经济意义。

那么让我们明确一点,如果而用户将通过空投受到激励,他们会投入一定的精力去获取空投。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我们知道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让用户猜测。因为我们让用户猜测只会分散精力,让我们把它说得非常明确,这样他们就可以准确地跟踪他们的表现。从第一性原理来看,做一个明确的空投规则真的很有意义。

激励系统的问题在于它们很难设计,尤其是设计一个不能被操纵的激励系统非常困难。很多最常见的激励系统是当项目进行非线性奖励时,它所做的只是激励用户使用 10, 000 个地址并在 10, 000 个地址上 farm,它实际上并没有实现你想要它实现的目标。一方面它有时确实对项目有益,而且他们的用户数量真的以一种完全人为的方式增加了。但我认为这不值得。

Blur 激励系统只激励一件事,那就是流动性。流动性的问题在于你无法伪造它。你可以启动 10, 000 个地址,假装是 10, 000 个人,但你不能直接启动 1000 万美元存入 Blur Bid 池。因此即使 Farmer 类型的参与者加入,他们也只能以我们已经预先定义对市场有利的方式参与,即流动性。Farmer 之类的人存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净负面因素,因为激励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些限制。

Blast 的由来

当我们在打造 Blur 时,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开始研究各种 Layer 2 ,因为我们想在 L2 上边玩边学。当我们深入研究 L2,并与不同的 L2 团队及其创始人交谈时,我们发现没有任何全新的东西或与现有市场结构相反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必要建造 Blast,我们可以构建一些更节省资本的东西。

我们意识到有可能创建一个具有原生利息的 L2,在这种 L2 中,资产不会像传统的 L2 那样默认 0% 利息。相反,你可以赋予它以太坊和稳定币上存在的默认利息率,然后像 MakerDAO 的 DAI 那样,大约有 7% 的 SDAI 利息。

你认为 L2 的关键标准是什么

我们有两个认识,即有两个维度和原始概念可以改进,而这些在现有的 L2 上都没有得到优化。作为开发者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带动哪些原始概念。第一个就是原生收益率。就拿 Blur 来说,它历史上在生命周期内的 TVL 大约有 1 亿美元,但这些资金池中的 TVL 并没有产生任何收益。如果这些 TVL 能够产生收益,它们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收入、激励或奖励来源。这纯粹就是市场的低效之处。

我们有一天意识到,这种市场低效在所有其他 L2 上也普遍存在。比如说,这些不同的 L2 上有数十亿的 TVL,但这些 TVL 并没有产生收益,因此市场在这方面是完全低效的。我们意识到,可以构建一个网络,ETH 本身就会自动产生收益。如果 ETH 本身默认产生收益,这实际上会改变整个系统的行为,因为现在无论是用户还是应用,默认情况下都在赚取收益。

第二个原始概念更多地面向激励,作为开发者,你有两种选择:你可以在现有的 L2 上发布,或者你可以创建自己的 L2。创建自己的 L2 虽然面临需要吸引流动性的挑战,但好处是你可以掌控 Gas 费收入,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好的价值捕获

我们想要实现的是,创建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上,Gas 费收入可以实际返还给开发者。因此,作为开发者,如果我在 Blast 上构建,不仅可以获得原生收益,我还可以拥有我作为 DApp 生成的 Gas 费收入。

对当前加密市场周期的看法

Pacman:现在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觉得这轮周期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它只是被 ETF 所驱动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有相当的可信度。我不认为有任何东西的吸引力接近我们在 2021 年看到的那种程度。

采访者: 不过你怎么定义呢?像 Pump.fun 每天都在赚取数百万美元。我们看到 friend.tech 为开发者带来了约 5000 万美元。我们如何在这些市场中定义吸引力?是数百万用户上链,还是仅仅看收入?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你认为 2021 年的周期更大。

Pacman:如果你在 Google Trends 上搜索 Ethereum 和 Solana,并将它们进行比较,你会注意到这轮周期在三月左右达到顶峰,但相比于 2021 年的周期,依然相形见绌。Google 对以太坊在 2021 年 5 月的搜索量打了 100 分,而在这轮周期的顶峰时,以太坊的搜索量只有 26 分。因此,仅从 Google 搜索趋势来看,这就是 4 倍的差距。这本身就表明了这轮周期要小得多。但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参与者,很多时候你可以凭感觉判断,坦率地说,你可以感受到周围的人少了,主流关注度也低了,总体来说,能量减少了,这并不是说没有收入机会,但这个周期绝对远没有达到之前的水平。

如果你看每个周期,通常之前的周期都是由一些根本性的市场变化驱动的。比如说,以太坊首次推出时,我们有了 IC0,这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发起代币,全球范围内更容易地筹集资金。这大大降低了发行代币资产的摩擦。在 2020 年,我们有了 Uniswap 的推出,这真正启动了 DeFi。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在链上为代币创造市场,并在链上交易这些代币。然后我们有了 DeFi 夏季,现在你可以借贷,还有所有那些 Yield Farm 的机会,这些都是新事物。即使在 2021 年,我们也有了一个新资产类别,那就是 NFT,它将图片代币化并放在链上。这些都是新的东西。

这轮周期基本上更多的是相同的东西,但更快更便宜。你可以将其分类为某种新东西,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种根本性的创新,而是在速度和价格维度上的改进。因此,我认为这轮周期感觉如此不同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并没有由这种根本性的市场变化所驱动。我认为,当我们看到这种根本性的市场变化时,那才会是我们看到真正显著的周期出现的时候。

深入 Eigenlayer 设计并构建 AVS

作者:GoPlus

背景

从去年到今天,EigenLayer作为以太坊生态里很大的一个核心叙事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亿美金的TVL,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因为EigenLayer最广为人知的特性是其”Restaking”(再质押)概念。这种初步印象容易让人认为EigenLayer仅仅是一个帮助用户获得额外质押收益的平台。实际上,当我们深入思考时,一个关键问题浮现出来:为什么再质押的ETH或LST(流动性质押代币)能够产生额外的收益?这个问题的答案揭示了EigenLayer的真正本质。我认为EigenLayer其实是一个革命性的金融驱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这种定义可能乍一听有些矛盾,但它恰恰体现了EigenLayer的创新之处。传统的云计算服务,如AWS或GCP,主要依靠中心化的资源调配和管理来提供计算能力。而EigenLayer则通过巧妙地结合金融激励机制和分布式计算资源,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模型。这篇文章,会按照我们的理解,来深入EigenLayer的原理机制,并且经过了数月的开发实践,我们也会分享关于如何基于EigenLayer打造自己的去中心化网络、如何设计AVS的一些经验和想法。

Eigenlayer是什么?

首先,EigenLayer是一个革命性的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对于用户而言,它能够让持有以太坊资产的用户不仅能够通过质押获得利息,还能用这些存款凭证去支持其他有潜力的项目,赚取额外的奖励。这就是 EigenLayer 的核心理念——Restaking。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桥梁,连接了以太坊的强大安全性和所有对网络共识安全有需求的项目。对于开发者来说,它就像一个提供安全保障的云计算平台,让他们可以专注于构建去中心化服务本身,而不必从零开始构建复杂的共识以及安全系统。

深入 Eigenlayer 设计并构建 AVS

AVS是什么,如何运作?

基于Eigenlayer,开发者可以构建自己的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AVS),这也是Eigenlayer生态里最重要的概念,AVS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需要抵押以验证”任务”的协议、服务或系统。举个比方,如果你想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价格预言机网络,为了防止该预言机网络的参与节点作恶,需要让这些节点抵押一定的资产,并且设定好每个节点在广播上报价格时的共识机制,那么这种场景就很适合用AVS来完成,AVS服务本身承担了获取价格、上报价格的工作,同时AVS还对应着它的服务管理合约——Service Manager,该合约与Eigenlayer合约通信,其中包含与服务功能相关的状态,例如运行服务的操作者以及用于保护服务的押金数量。按照Vyas Krishnan的说法,Eigenlayer承担了“Convert crypto to cloud”的角色,那么AVS就是我们在Web2所熟知的cloud service,并且将Crypto纯链上计算的能力扩展到了链下的云计算中。那么AVS具体是如何在Eigenlayer网络上运作的呢。

深入 Eigenlayer 设计并构建 AVS

  1. 首先,作为想要使用Eigenlayer网络的项目方,需要通过开发自己的AVS客户端以及ServiceManager合约,客户端本身就是网络所要验证的服务或系统,该客户端将会被未来大量参与网络的节点所运行,而ServiceManager合约本身则是规定了节点参与网络的条件以及对于节点本身奖惩的机制。如:需要抵押哪些代币、需要抵押的最小代币数量等。并且同时也要遵循AVS ServiceManager合约的一些规范,保留一些基本的接口以便被Eigenlayer主合约索引以及通信等。

  2. 网络的参与节点本身在Eigenlayer中被称作为**「Operator」**,Operator是专业的节点运营商,主要负责实际运行和维护网络节点,当他们想要参与到某个网络中时,他们需要满足ServiceManager中所规定的准入条件。作为Operator,他们同时也可以是Staker去质押给自己的节点。那么,普通用户是如何参与到整个workflow的过程中呢,Eigenlayer设计了一个delegate的功能,它允许普通的用户将自己的代币delegate给选择的Operator节点,委托该节点通过运行AVS来获得额外的网络收益。

  3. 在完成了AVS的搭建以及节点的招募后,该网络的服务就可以开放去被消费和使用了,下图是官方给出的一个整个AVS服务的调用流程的示意图

深入 Eigenlayer 设计并构建 AVS

可以看到,Service Manager通过event事件触发了Operator的节点去执行链下的计算,operator将计算结果通过私钥签名后在返回给合约,从而完成一次调用。但实际上,AVS的用法可以更加的灵活,首先,触发AVS并不一定要通过Service Manager来进行,由于Operator节点在注册时就已经公开了他们的IP等网关信息,因此可以直接去调用网关暴露的服务接口(需要鉴权,防止大量的Spam)获得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上报结果以及通过aggregator来对结果完成共识,因为同一次调用可能会由多个节点去运行对应的服务来提高服务的可用性。最终Service Manager再根据上报的结果与Eigenlayer合约交互完成对节点的奖惩行为。

EigenLayer的核心定位

讲完了AVS以及EigenLayer的介绍,我想总结下EigenLayer的主要三点核心定位,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它以及判断是否要使用它。

链接抵押者和开发者的平台

EigenLayer的核心定位之一是作为连接质押者和开发者的平台。这一创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去中心化网络的构建和参与方式,为双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便利。在EigenLayer出现之前,新的去中心化网络面临着巨大的冷启动挑战:

  1. 高昂的启动成本: 项目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吸引节点加入网络。

  2. 运营压力: 维护一个活跃的节点网络需要持续的运营和激励措施。

  3. 节点参与门槛高: 潜在节点运营商需要购买特定网络的代币才能参与,增加了他们的风险和成本。

  4. 网络效应缓慢: 由于参与者少,新网络很难快速建立安全性和可靠性。

EigenLayer通过其创新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允许质押者使用ETH或LST同时为多个网络提供节点服务,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项目方可以快速接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庞大的质押者网络,加速冷启动过程。对于节点运营商来说,他们不再需要为每个参与的网络购买特定代币,这降低了风险敞口。通过允许质押者从多个网络获得奖励,EigenLayer创造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了激励的有效对齐。这种创新模式不仅简化了去中心化网络的构建和参与过程,也为大部分的代币持有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生息的场景。

从目前的EigenLayer生态中,我们可以发现,已经有大量的有非常好的背书的operator节点,其中不乏Coinbase Cloud, Figment, Google Cloud, Galaxy, Hashkey等。这些机构的加入不仅为生态系统带来了专业性和可靠性,也大大增强了普通用户的信心。delegator可以选择这些背景强大的operator来委托自己的资产,既获得了专业的节点运营服务,又降低了风险。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样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可以快速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验证者网络,降低了开发共识网络和维护的成本,利用已经成熟的大规模的质押池从而获得比较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将重心更多的放在自己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而不是重复造共识基础设施的轮子。

共享安全池

上面提到EigenLayer的第一大特点是能够连接质押者和开发者,帮助项目快速找到服务的验证者节点,那么对于开发者和项目方而言,如何保证这些节点的稳定进而实现自身网络的安全性呢?这就是EigenLayer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可以说是EigenLayer最大的卖点。

这里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所谓的网络安全性,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区块链以及去中心化网络架构中,每个网络都需要独立构建和维护自己的安全与共识体系。因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有作恶的可能性,因此网络必须建立在一种零信任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去构建缜密的共识机制来防止节点作恶,以保持网络的稳定和安全。通常来说,大多数网络会选择让节点通过质押自己的网络代币作为抵押物来让节点参与到网络的工作中获取收益,通过**「Slash」**这种方式让节点产生高昂的作恶成本,从而实现目的。但是这里的成本本身可能并不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抵押物本身如果是这些网络的原生代币的话,那么随着价格的波动,节点作恶的成本也在不断波动,当满足”作恶收益大于抵押物成本“这个条件时,这个网络也就会陷入安全危机,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多次,且大部分的网络原生代币的价格确实十分容易被操控且不稳定。

EigenLayer给出的解决方案中,重点突出了共享安全的概念,实际上是把以太坊的安全性以收益的形式出租给了这些去中心化网络。通过让撮合抵押者、节点以及各种项目,让决定作恶成本的抵押物变成ETH/LST,由于ETH以及再质押Token价格的稳定,这样的网络安全性其实是更值得信赖的。这也能够帮助一个网络在早期快速的建立稳定、安全的去中心化服务网络,以自己的代币作为收益来支付整个网络的“安全服务费用“。同样,也能够帮助原本中心化的服务以这种方式向去中心化过渡,从而提升原有服务的质量和透明度,再从因服务提升而获得的增益中拿出一部分收益来向这些共享安全的质押者们奖励,进入到一个正循环中。

目前,EigenLayer拥有接近12B美金价值的TVL资产,这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共享安全池,足以提供给各类的DA、Sequencer、预言机以及各类去中心化网络安全服务。

可编程共识

EigenLayer的第三个核心优势是其可编程共识的能力。这里首先需要介绍一下AVS的概念,AVS全称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AVS指任何需要自己的分布式系统进行验证的服务,例如Sequencer、DA、预言机网络以及各类去中心化网络服务,AVS由参与网络对应的Operator来运作,最终由AVS对应的合约(ServiceManager)来进行管理并且维持共识。Operator需要通过该合约入口来进行注册,同时奖惩也将由该合约来进行触发,因此可以说,该合约就作为了AVS的共识网关。在开发者去编写合约的时候,可以灵活的定义自己的AVS验证规则以及要求、节点的准入规则、Slash的规则等等,甚至对于质押的代币也可以进行灵活的配置。EigenLayer 的可编程共识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通过这一特性,开发者可以根据网络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动态调整共识参数,确保网络在不同场景下都能保持最佳性能和安全性。这种适应性使得项目可以随时优化其运行机制,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

AVS的设计思路以及原则

在设计自己的AVS之前,我觉得大部分的开发者需要去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项目本身所提供的服务需求和类型

理解项目提供的服务类型是设计AVS的基础,因为它直接影响:

必要性:计算本身是否是链上的VM无法执行的或是成本太高的,如果是链上合约就可以完成验证的,那可以考虑使用AVS的必要性

验证逻辑:不同服务需要不同的验证方式。例如:

性能需求:服务类型决定了对速度、吞吐量的要求。如:

安全模型:不同服务面临不同的安全威胁,影响惩罚机制设计。例如:

节点要求:服务类型决定了对节点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如:

    • 计算密集型服务需要高性能服务器

    • 存储密集型服务需要大容量存储

    • 金融服务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更高的惩罚

    • 内容分发服务可能更关注防篡改和可用性

    • 实时的链上风控服务需要极低的延迟

    • AI的服务需要大量的GPU算力性能

    • 预言机服务可能需要验证多个数据源的一致性

    • DA服务需要验证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 链上风控需要对交易进行模拟和审查,需要实时的效率和准确性

2.如何惩罚作恶的节点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AV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发者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惩罚机制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这包括:

合理的惩罚机制可以有效降低节点作恶的动机,保障网络的长期健康运行。

    • 定义什么行为被视为”作恶”

    • 设置适当的惩罚力度,既要足够威慑,又不至于过于严厉导致节点参与度下降

    • 设计公平、透明的判定和执行机制

3.服务本身盈利能力以及能支付给“共享安全”的预算

这个问题涉及AVS的经济可持续性。开发者需要评估:

合理的经济模型可以确保AVS能够吸引并留住足够的节点和质押者,同时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 服务的盈利模式和预期收入,或是在项目初期如何与自己的Tokenomics结合通过代币通胀来给到足够的奖励预期

    • 运营成本,包括基础设施、维护等

    • 可分配给节点和质押者的奖励预算

4.需要多大的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直接影响AVS的性能、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

开发者需要根据服务需求和资源约束,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 较小的网络可能更易管理,但可能牺牲一些去中心化程度

    • 较大的网络可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可能增加复杂性和成本

只有清晰的考虑好了这些问题,我认为才可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并且参与度高的AVS,也避免后期可能因思考不足而出现的重大问题。

AVS目前生态以及新机会

尽管EigenLayer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认为该生态存在大量的机会以及潜力。首先,据我们观察,

目前生态中的AVS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DA

  2. 去中心化Sequencer

  3. 随机数生成

  4. ZK-Prover

  5. 预言机服务

深入 Eigenlayer 设计并构建 AVS

这些服务主要面向开发者,为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支持。然而,我们注意到目前生态中存在一些显著的空白:

  • 缺乏传统的通用性去中心化计算网络

  • 几乎没有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的AVS

我们认为,大量的应用型AVS能够为生态带来更多可能性。这些应用型AVS可以直接服务于终端用户,从而扩大EigenLayer的影响力和实用性。GoPlus作为用户安全服务的提供者,正在利用EigenLayer的基础设施,构建一个专注于用户安全的AVS。这个AVS将为加密货币用户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 钱包地址风险评估

  2. 反钓鱼和反欺诈保护

  3. 代币风险评估

  4. 去中心化实时链上防火墙

GoPlus通过在EigenLayer上构建AVS,将提供去中心化、透明和可靠的安全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服务的可信度,还能通过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参与者。GoPlus的AVS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保护,同时帮助EigenLayer拓展到面向终端用户的新应用领域,目前GoPlus的安全服务平均日调用量高达2100万次,因此在完成AVS升级后,GoPlus AVS有望成为生态内最大的应用型用例。且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提供安全服务,这也是Web3发展过程中全新的一种安全范式。

1kx:以太坊,一个超现实的线上世界

原文作者:Peter pet 3 rpan

原文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每个人都在抱怨加密货币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用。但我要说的是,它构建了一个有趣的超现实在线世界。

区块链作为娱乐的新媒介

区块链在娱乐领域的巨大潜力还未开发出来。这是一种已经自然而然地展开的文化现象。

以太坊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而是因为围绕它而产生的社区,随之而来的文化,它赋予人们的目标感,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结交的朋友,服务他人的机会和吸引受众的能力;更不用说它还充满了无尽的戏剧、八卦、混乱和乐趣。有些人想早日实现财务上丰收,有些人想要改变世界,还有许多人介于两者之间,但所有人都珍视代表这个世界所有权的货币:ETH。

以太坊为人们提供了一款身临其境、社交性强且意义重大的游戏。

虽然如今的以太坊已经高度进化,成为加密货币用例(例如支付、交易、收藏品)的通用基础设施,但它最大的成功并不是作为应用程序的后端,而是作为人们在其中生活、创造、归属和培育的完整世界。

以太坊的体验很难定义,它既奇怪又新颖。我们还没有为属于它的体验起一个严肃的名字。为了理解它,我们可能过度合理化了它,认为它是加密货币的暂时状态。这是一个混乱、怪异和探索的时期,是集体理解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尝试。然而,随着 2021 年大部分炒作周期势头的熄灭,加密货币的真正本质可能才刚刚开始显露出来:参与区块链的体验本身就是产品。

区块链就像一块空白画布,打破了我们对娱乐、金融和计算系统的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加密货币模糊了所有传统的体验界限,提供了介于这三个领域之间的体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区块链的任何单一属性在被孤立时要么一直难以被采用,要么通常导致系统变得更糟。

游戏会因为使用区块链作为数据库而逐渐改善;金融系统没有原生的消费者保护;计算机使用起来成本高昂,而且难以构建。尽管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权衡,但区块链为构建前所未有的深度沉浸式在线体验提供了机会。

区块链天然是游戏

人们经常开玩笑说,参与加密货币就像参与一场游戏,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虽然以太坊最初并不是作为游戏设计的,但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玩具和实现各自目标的画布。

我们可以将游戏点数视为 ETH,每个人都直观地认识到这是以太坊的宝贵所有权。每个人玩游戏的方式都不同,类似于 MMORPG 的不同类别,乐趣在于以自己的方式做事并选择自己的命运。有些人关心为世界创造积极的外部性,有些人希望以创造性的方式做到这一点,有些人希望以企业家精神做到这一点。当然,有些人只通过胡乱点击按钮(空投农民)来玩游戏。虽然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参与方式,但他们都通过一个共享世界联系在一起。

以太坊的物理限制因素是 EVM,它需要 ETH 作为 Gas 才能写入共享区块空间。ETH 充当共享画布,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地写入、使用和读取。以太坊的经济模型旨在确保世界物理的安全性和持续运行:ETH 水龙头是换取经济安全的质押奖励,而水槽则是用于写入共享区块空间的 Gas。

所有玩家的目标都是在 EVM 的数字物理和其他系统属性约束下积累 ETH,以太坊的世界通过集体意义有机地实例化,从而产生了乐趣和戏剧性。

下一个即将出现的伟大世界

如今,以太坊就像是一场内容枯竭的游戏。我们也可以在 Solana 上看到类似的状况。虽然 Solana 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差异化的文化,但这两个应用生态系统还是彼此的衍生品。

只要区块链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世界的基本物理原理以及我们如何参与其中的经济激励,这种模式就可能持续下去。

通过将区块链视为一种新的内容媒介和现有的游戏,两个空白领域已经具备了创新的条件:

  • 民主化参与

  • 创造沉浸感

民主化参与

我们不只是依赖 EVM 的核心约束作为参与者相互交互的核心状态机,还可以将他们的交互集中到一组更具主观性和参与性的物理集合上,其中包含技巧和运气的元素。

这些物理集合充当了 EVM 的人性化操作状态机的扩展,已被证明是用户生成内容的强大画布。

这些物理规则可以实现为类似于游戏的智能合约:玩家和资源的地理位置、资源经济、资源生成和消失、用户写入世界机制、战斗机制等。虽然这些传统上都是作为链上游戏和独立产品发布的,但这里,我们可以将它们视为更广泛的体验的物理法则,即整个区块链。这些「物理法则」也可以理解为存在于区块链上的与客户端无关的游戏机制,并且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修改,这与 EVM 不同。

实现物理法则的另一种方法是修改区块链的底层架构。例如,改变区块链的绝对所有权模型,允许其他用户无需许可地从他人的钱包中窃取资产,或者将区块空间生产时间限制在周末。

区块链的经济模型并非为区块链提供经济保障,而是通过定义世界的物理法则来激励参与。而参与其中的玩家提供了更为关键的东西:社会认可和用户生成内容。

创造沉浸感

加密货币就像是「单独出售」的游戏。与其单独推销,不如将上述所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体验,即世界本身。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讲述一个充满乐趣、怪异和混乱的全新奇幻世界的故事。

通过在世界构建一个叙事和魔法圈,我们可以暂停现实,让人们进行角色扮演并沉浸其中。与大规模采用等典型的叙事不同,我们释放了创作自由,我们能够以纯粹传说的方式传播这个世界的存在。

除了传说之外,我们还有机会重新设计参与者接触区块链的整个用户旅程,从钱包体验到交易和区块浏览器。

这样,你就可以制作不同的设备叙述来影响和发展每个界面与用户的关系。一个例子是将区块链的跨链体验本身视为一种体验:通往新世界的门户。

只有创造一个身临其境、差异化的世界,你才能创造一个让人们感到有必要去构建、去创造内容并去参与的世界。

我们可以赋予人们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要实现的目标。

未来充满乐趣

以太坊是关于世界创造的一项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 我们已经耗尽了这个游戏的内容,需要寻找下一个伟大的沉浸式世界。 他们会很有趣、好玩、而且很奇怪。那是人们希望的世界,也许你会成为建造它的人。

Bitget研究院:市场充满消极情绪,加速下跌为主升浪做铺垫

过去 24 小时,市场出现了不少新的热门币种和话题,很可能它们就是下一个造富机会。其中:

  • 造富效应强的板块是:高年化低风险的 U 本位理财池、RWA 板块(ONDO、Pendle)

  • 用户热搜代币&话题为 :Penpie、Flux、AAVE

  • 潜在的空投机会有:Major、Soneium

数据统计时间: 2024 年 9 月 4 日 4: 00(UTC+ 0)

一、市场环境

过去 24 小时,加密货币市场突然暴跌,恐慌指数跌至 8 月初市场恐慌以来的最低水平。比特币跌至 55600 美元,美国现货比特币 ETF 昨日净流出超 2.87 亿美元。主要原因受昨日日本央行行长重申若经济和物价表现符合预期则会继续加息的消息影响。近期可关注暂未发币的一级市场项目,比如以太坊 L2 网络 Scroll 于社交平台释出 12 秒动画视频,结尾附文「Scroll.Soon.」,或暗示即将公布重大消息。

宏观方面,美国 ISM 8 月制造业 PMI 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继续萎缩,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美联储惯出数据,受疲软数据影响,交易员将美联储 9 月份降息 50 个基点的几率从一天前的 30% 提高至 39% 。美国宏观新闻的主要事件仍是周五的 8 月份就业报告,也可能是美联储加息 25 或 50 的最终决定因素。

二、造富板块

1)推荐关注:高年化低风险的 U 本位理财池

主要原因:

  • 市场情绪恐慌,短期内难有大反弹,主升浪来临之前建议保存大量稳定币观望,等待市场企稳再做右侧交易。

推荐项目:

  • Kamino:目前 Solana 上 TVL 最高的 Lending 协议,目前平台上 Supply USDC 的 APY = 13% ,Supply PYSUD 的 APY = 19% ;

  • Aries Markets:目前 Aptos 上 TVL 最高的协议,目前平台上 Supply USDC 的 APY = 10% ,Supply USDT 的 APY = 10.5% ,借入和借出均有 APT 作为补贴奖励,收益率较为稳定;

2)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板块:RWA 板块(ONDO、Pendle)

主要原因:

  • RWA 板块依然是当前加密货币行业中较为受到关注,且被认为市场规模能够有较大成长的板块。ONDO 和 Pendle 分别占据了 RWA 的国债代币化赛道与加密资产利率互换市场赛道。这两个赛道资产量天花板极高,协议能够创造的协议收入随着资产量的增长而增长,每一轮行情反弹当中,投资者应该格外重视。

影响后市因素:

  • 协议总资产规模:该类协议的现金流产出主要取决于协议的资产规模。随着协议容纳的资产规模逐步上涨,协议能够产生的收益也会逐步提升,对应币价也会有较强的表现。

  • 政策影响:随着加密货币行业逐步通过各项立法,以及社会层面的认可度逐步提升,有利于该赛道的政策也会是该赛道项目代币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更多的资管巨头进入该领域,相信该领域后续的发展将会稳步提升。

三、用户热搜

1)热门 Dapp

Penpie:

Penpie 是基于 Pendle 构建的生息资产收益聚合器,由于其奖励协议遭受攻击,损失约 2700 万美元,目前项目宣布因安全漏洞已暂停所有存款和取款操作。Penpie 团队正在全力以赴解决此问题。据行情数据,Penpie(PNP)跌破 1 美元,现报价 0.96 美元, 24 小时跌幅 35.4% 。

2)Twitter

Bitget研究院:市场充满消极情绪,加速下跌为主升浪做铺垫

Flux:

Flux 是一套去中心化的云计算服务和 Web3 解决方案,为 Dapps 提供一个快捷部署的,易管理的,去中心化的类 AWS、Google 云服务。Binance 合约平台于 2024 年 09 月 03 日 15: 00 (东八区时间)上线 FLUXUSDT 永续合约,受到币安上线合约影响,FLUX 价格一度上涨超过 40% ,目前代币价格回落,建议谨慎参与。

3)Google Search 地区

Bitget研究院:市场充满消极情绪,加速下跌为主升浪做铺垫

从全球范围来看:

AAVE:

Aave Labs 发文宣布引入 Sky Aave Force,这是由 MakerDAO 联创 Rune 和 Aave 创始人 Stani 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推动大规模采用并缩小 DeFi 和 TradFi 之间的差距。Sky Aave Force 将提议在 Aave V3 上整合 USDS 和储蓄 USDS(sUSDS)并提供原生代币奖励。创建一个新的 Spark/Aave 市场,实现无缝互动和独家奖励。AAVE 近期业务量和数据稳步提升,币价上涨趋势良好,可以适当参与。

从各区域热搜来看:

(1)欧美、英文区对于 TON mini APP 的热情明显提升: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波兰的热词中出现了 Ton 公链,在英国的热搜词汇中出现了 hamster kombat;

(2)亚洲、拉美等地区无明显热点,热搜词分散,少数国家提及了 tron 公链。

四、潜在空投机会

Major

Major 是一款基于 Telegram 的极简风游戏,玩家的唯一目标就是获得更多的星星,拥有的星星数量越多,排名就越高,可获得的奖励就越丰厚。玩家可以通过日常任务、拉人头、完善资料等标准模式获取星星。Bitget 上线了盘前市场,可以根据情况挂一些盘前的卖单,直接锁定收益。

在游戏中,Major 玩家的唯一目标就是获得更多的星星,拥有的星星数量越多,排名就越高,可获得的奖励就越丰厚。目前,Major 为周榜排名前一百的用户提供 TON 代币奖励:第 1 名 150 枚;第 2 名 100 枚;第 3 名 70 枚;4 ~ 4 名每人 50 枚;6 ~ 10 名每人 20 枚;11 ~ 100 名每人 5 枚。

具体操作方式: 1)进入游戏后可以获得初始星星;2)通过任务栏中的日常任务、拉人头、完善资料等可以进一步获得更多星星;

Soneium

Soneium 是由索尼推出的以太坊 Layer 2 ,将把区块链技术 (Web3) 与日常互联网服务 (Web2) 连接起来,将利用 Optimism Rollup 技术,使用 Optimism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 OP Stack 构建。

具体参与方式:Soneium 将于 2024 年 8 月 28 日推出测试网,届时可进行测试网交互。目前能做的只有了解项目信息和先获取 Discord 角色;

Solana吹响「扩展」号角,Layer2之困何解?

原文作者:Haotian

最近, @solana 基金会也吹响了「网络扩展」的号角,有意思的事,其取缔了「layer 2 」的叫法,以 Network Extention 命名其网络扩展方案。不禁要问,以太坊 layer 2 真的成了众矢之的了吗?按照 Solana 的意思,让通用 layer 2 全面转型成 Specific-Purpose 链就能解 layer 2 之困吗? 接下来,我来谈谈看法:

1)layer 2 作为过去两年的最热门叙事,没有之一。按理说应该承接这一轮牛市的预期,成为 DeFi Summer 之外的以太坊又一夏,然而,现实惨淡的币价无法支撑起该预期,导致整个赛道正遭遇情绪反噬,唱衰情绪浓烈。

但撇开情绪裹挟,我一直认为 layer 2 是相对成功的,成功之处表象看是 layer 2 已经分流了一部分主网流量,让主网不再承受高 Gas 拥堵压力,这和 layer 2 最初的目标愿景一致(虽然被诟病吸血、寄生云云….);

但本质上,我觉得 layer 2 最大的成功是消灭了以太坊 Killer 的 Alt-layer 1 叙事。至少到目前,以太坊依然是区块链世界比特币之外的不二选择,其他高性能 layer 1、并行 EVM、模块化、链抽象都种种叙事都以预设以太坊为「中心」地位补充成立。撇开币价,这就是 Rollup-Centric 战略的成功之处。

2)layer 2 也好, Network Extention 也好,都是基于主网的向外能力扩展。以太坊的 layer 2 是构建了一个更密集计算、高低 Gas、更快交易速率的链下状态网络,主打「功能性」延展;Solana 的网络扩展则强调更 Specific 的特定问题解决方案,比如,包括新执行环境以及专业化处理能力在内的多种方案:State Compression 状态压缩,兼容 EVM 环境的 Neon ,大规模处理的 cNFT,隐私交易等等。

我不认为二者有何不同,非要说差异化可以勉强总结二点:

1、以太坊自身性能先天局限,而无奈“被动”寻求扩展,而 Solana 本身链就主打高性能,扩展其实是“主动”拥抱其他试图兼容的解决方案以扩大辐射战线。

2、以太坊 layer 2 赛道基础 infra 已然很成熟,甚至已经到了 infra 发展远超前于应用市场,最近被诟病的 Blobs 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就说明了此点。相比之下,Solana 的扩展方案还属于一片蓝海,最近 Solana 推类 OP Stack 商业堆叠范式 SOON,以及 Network Extention 的提出都是为了推进这一 B 端商业叙事繁荣。

归根结底,只是先来后到之分,不能厚此薄彼。毕竟如果你不认为以太坊的 layer 2 战略成功,又该如何看待 Solana 正在极力复刻的以太坊商业佳话呢?

3)至于 General- Purpose 通用链和 Specific-Purpose 特定链的争议。听到一种说法称以太坊的通用链像吸血鬼一样从主网吸取流动性,而一些能弥补主网缺陷不足针对性更强的 Specefic 链才值得提倡。乍一听,很有道理,让人感觉,以太坊的「通用链」成了原罪,好像 layer 2 战略路径走错了似的。

但事实上,以太坊最初的 layer 2 解决方案包括: @loopringorg、 StarkEX、 @DeGateDex 等等早期 layer 2 系项目等都是 Specific 特定用例范畴。以太坊 layer 2 从来都是 General 和 Specific 两条腿发展,此外还有 Validium、Plasma、Parallel 等多种 layer 2 类别。

所以,问题不是通用链成了原罪,本质上还是 Specific 链也没得到有效的发展。

而且,Specific 链和 General 链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Starknet 一开始可以被视为特定链,它的 Cario 编程语言,它的并行执行能力,它的 STARKs 算法密集型计算等等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然而,后期进一步发展,Starknet 坐上四大天王的宝座后就不自觉成为期待中的通用链了。因此究竟是特定链还是通用链,完全是市场预期和应用场景落地问题,并不是区分 layer 2 战略优劣的关键。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原文作者:Joyce、Jack

预热数天、有新颖 Stake-to-meme 概念、防开盘狙击功能的 meme 币 SICK 昨晚上线,先是迟迟不开盘,开盘后社区发现宣称的防狙击机制「完全没用」,赚到钱的大都是开盘后即刻入场的狙击者。

SICK 开盘 2 分钟后市值就被狙击者冲到了 500 万美元左右, 20 分钟,SICK 交易量为 330 万美元,市值到达 680 万美元峰值,然后迅速崩盘下跌,目前距高点跌去 60% 。事后,Sick 官推 Sick On Sol 解释称由于技术问题,防狙击功能没能触发。

SICK 是什么?

前两日,Sick on SOL 在 meme 社区中的关注度快速上升,其 NFT 在 8 月 23 日以 blinks 的形式完成 mint,地板价在 9 月 1 日上涨了三倍。原本定于 9 月 3 日晚 11 时上线的代币 SICK 成为了 meme 玩家的关注焦点。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SICK 是通过一个名为 Moonkebiz 平台发射的代币,所代表的项目为 Sick on SOL。$SICK 通过铸造 NFT(Sick of rug)筹集初始流动性,将所筹金额作为 meme 币的初始流动性池。Moonkebiz 采用了「stake-to-meme」的机制,质押者即 NFT 的持有者,当 meme 币的流动性池增加时,质押者份额将会解锁,NFT 持有者将受到相应金额的 SOL 和对应价值的 meme 币。

同时,Moonkebiz 还设有反狙击措施来防止代币被大量抢购。在开盘的 90 秒内,如果超过 10% 的流通量被购买,那么存放在智能合约中的一部分代币会加入到流动性池中,防止狙击手持有过多份额的代币,这种机制所带来的额外收入也会分配给 NFT 持有者。

体验教程

在 Moonkebiz 的官推中,介绍其使命为革新 Pump.fun 上泛滥的 meme rug 现象。进入 Moonkebiz 主页,首先看到其 slogan 为「Solana 上没有 rug 的 meme 发射平台」。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在玩法介绍中,Moonkebiz 用「众筹」代替了 meme 发布前需要经历的 bounding curve 阶段。现在还不能自由在 Moonkebiz 上创建代币,需要私信官推获得创建权限,SICK 是 Moonkebiz 上的第一个代币。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战况凄惨

昨夜,BlockBeats 小编也蹲守了 SICK 的开盘时刻。SICK 宣布的上线时间为 23 时,但根据 Dexcreener 和 GMGN 看,合约真正发射时间为 23 时 13 分 59 秒,Dexcreener 数据显示,开盘两分钟后 SICK 的市值就冲到了 550 万美元左右。之后,SICK 在 4 分钟里急速下跌 37% ,然后转而持续上涨 13 分钟,币价翻倍。此时距开盘仅过去了 20 分钟。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左图:SICK 开盘 8 分钟内的走势;右图:SICK 开盘三小时内的走势

市值达到 680 万美元后,SICK 开始倾泻式下跌,目前市值为 249 万美元,距高点跌去超 60% 。根据 meme 社群玩家反应,大部分能够在 SICK 中获得盈利的都是在开盘之初一分钟内快速买入的交易者。比如这个 CZaHE 开头的狙击者钱包地址,Dexcreener 数据显示,其在开盘瞬间买入了 4.4 万美元的 SICK,在之后的一分钟里分 7 笔卖出所有筹码,获利 10 万美元离场。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meme 玩家米空在推特上了自己的交易经历,在开盘时间过了但代币合约迟迟未公布后,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个交易频繁的地址 2 hbRbjgYXYFtDCPKDZngY 1 Vzy 3 RdoajwaQziZHByp 7 mk 与 Sick 的官方 tg 群有关联。于是在该合约地址发射的十几秒后手动买入,翻倍出本。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左图 @mekongeth,在 22: 53 看到的 SICK 合约;右图为 SICK 官方在 23: 14 发布了代币合约

「预定的发射时间延误后,开始有许多 fud 的信息,我们也因此取消了提前开的狙击 bot。事后发现,sick 的反狙击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挺后悔没开狙击 bot。」米空写道。

面对社区质疑,SICK 官方解释为由于与速率限制相关的交易失败导致的技术问题,反狙击功能没有触发。

SICK 官方还在推特上指出 meme 看板工具 GMGN 把狙击者标记为开发者小号,希望他们修改标记,并吐槽狙击者的交易记录太多了,翻了 250 页还没有尽头。「不幸的是,反狙击模式的启动速度不够快,但老实说,这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公平代币启动(尽管没有反狙击)。」

防狙击Meme首秀翻车,想挑战Pump.fun的SICK引争议

GMGN 向 BlockBeats 表示,对 dev 小号的判定依据为开盘时前几个块的交易者。记录显示,有四个狙击者地址被判定为 dev 小号,他们在 SICK 上的盈利倍率在 100%-300% 之间。如果说普通交易者能够学到什么,就是不仅要对项目方描绘的愿景保持警惕,还要分辨项目方划定的玩法规则。

如何看待Solana推出Network Extention计划?

作者:haotian

最近, @solana 基金会也吹响了“网络扩展”的号角,有意思的事,其取缔了“layer2”的叫法,以Network Extention命名其网络扩展方案。不禁要问,以太坊layer2真的成了众矢之的了吗?按照Solana的意思,让通用layer2全面转型成Specific-Purpose链就能解layer2之困吗? 接下来,我来谈谈看法:

1)layer2作为过去两年的最热门叙事,没有之一。按理说应该承接这一轮牛市的预期,成为DeFi Summer之外的以太坊又一夏,然而,现实惨淡的币价无法支撑起该预期,导致整个赛道正遭遇情绪反噬,唱衰情绪浓烈。

但撇开情绪裹挟,我一直认为layer2是相对成功的,成功之处表象看是layer2已经分流了一部分主网流量,让主网不再承受高Gas拥堵压力,这和layer2最初的目标愿景一致(虽然被诟病吸血、寄生云云….);

但本质上,我觉得layer2最大的成功是消灭了以太坊Killer的Alt-layer1叙事。至少到目前,以太坊依然是区块链世界比特币之外的不二选择,其他高性能layer1、并行EVM、模块化、链抽象都种种叙事都以预设以太坊为“中心”地位补充成立。撇开币价,这就是Rollup-Centric战略的成功之处。

2)layer2也好, Network Extention 也好,都是基于主网的向外能力扩展。以太坊的layer2是构建了一个更密集计算、高低Gas、更快交易速率的链下状态网络,主打“功能性”延展;Solana的网络扩展则强调更Specific的特定问题解决方案,比如,包括新执行环境以及专业化处理能力在内的多种方案:State Compression状态压缩,兼容EVM环境的Neon ,大规模处理的cNFT,隐私交易等等。

我不认为二者有何不同,非要说差异化可以勉强总结二点:

1、以太坊自身性能先天局限,而无奈“被动”寻求扩展,而Solana本身链就主打高性能,扩展其实是“主动”拥抱其他试图兼容的解决方案以扩大辐射战线。

2、以太坊layer2赛道基础infra已然很成熟,甚至已经到了infra发展远超前于应用市场,最近被诟病的Blobs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就说明了此点。相比之下,Solana的扩展方案还属于一片蓝海,最近Solana推类OP Stack商业堆叠范式SOON,以及Network Extention的提出都是为了推进这一B端商业叙事繁荣。

归根结底,只是先来后到之分,不能厚此薄彼。毕竟如果你不认为以太坊的layer2战略成功,又该如何看待Solana正在极力复刻的以太坊商业佳话呢?

3)至于General- Purpose通用链和Specific-Purpose特定链的争议。听到一种说法称以太坊的通用链像吸血鬼一样从主网吸取流动性,而一些能弥补主网缺陷不足针对性更强的Specefic链才值得提倡。乍一听,很有道理,让人感觉,以太坊的“通用链”成了原罪,好像layer2战略路径走错了似的。

但事实上,以太坊最初的layer2解决方案包括: @loopringorg  、 StarkEX 、 @DeGateDex 等等早期layer2系项目等都是Specific特定用例范畴。以太坊layer2从来都是General和Specific两条腿发展,此外还有Validium、Plasma、Parallel等多种layer2类别。

所以,问题不是通用链成了原罪,本质上还是Specific链也没得到有效的发展。

而且,Specific链和General链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Starknet一开始可以被视为特定链,它的Cario编程语言,它的并行执行能力,它的STARKs算法密集型计算等等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然而,后期进一步发展,Starknet坐上四大天王的宝座后就不自觉成为期待中的通用链了。因此究竟是特定链还是通用链,完全是市场预期和应用场景落地问题,并不是区分layer2战略优劣的关键。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撰文:Evan、Joy、Aaron J,Waterdrip Capital

1. 现在是将 Mass Adoption 置于首要显性建设的时刻

Mass Adoption(大规模普及 / 采用),一直是 Web3 最核心的挑战。然而,市场往往更容易聚焦短期的财富效应,忽略项目的可持续和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关键因素。自 2009 年 BTC 推出以来,纵观诸多赛道,唯有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凭借其用户数突破 2 亿大关,成为 Web3 领域最先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典型产品。

随着 BTC ETF 的通过,市场迎来了独属于 BTC OG 和信仰者们的牛市。相比之下,由于流动性不足,新币表现差强人意,山寨币也远未呈现上轮牛市百花齐放的现象,大多数 Web3 用户也未享受到牛市的繁荣。在上轮牛市中,加密用户从 2019 年不到 5000 万用户,快速增长到 2022 年的 4.2 亿,增长 10 倍左右。然而, 2024 年初至今,全球加密用户仅增长 3000 万用户,增速远低于上轮牛市。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全球 Web3 用户量增长图,数据来源:Triple-A, https://www.triple-a.io/cryptocurrency-ownership-data

从第一性原理视角,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也因如此,现在正是将 Mass Adoption 置于显性建设的关键时刻。

2.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障碍

A16Z 在其《big-ideas-in-tech-2024 》报告中强调,简化用户体验是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基础。

币安在其《Road to One Billion On-chain Users》报告中指出,实现 Mass Adoption 需要两个核心条件:一是有用户想使用的链上应用程序;二是这些应用程序必须易于理解和访问。诸多实现了产品 – 市场契合度(Product Market Fit,以下简称 PMF)的并成功穿越了周期的产品都印证了这两个核心条件。同时,加密行业还需要构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工具和公众认知,以使「数字所有权」的概念对全球社会变得易于理解和访问。

洛杉矶老牌风险资本公司 Upfront Ventures 管理合伙人 Mark Suster 提到,如果要构建 Mass Adoption 产品,除了 PMF,还需要让产品能够持续赚钱,且拥有一个足够大的目标市场。

Mass Adoption 不仅是获取用户,更要能捕获用户手中的流动性。

IOBC Capital 认为,解决传统机构进入 Web3 的合规渠道问题,也是 Web3 实现 Mass Adoption 的关键。合规问题被视为软性基础设施,随着 BTC/ETH ETF 的获批,贝莱德 RWA 基金的设立,以及美国总统大选中候选人将 Web3 的建设加入竞选承诺,相关政策及合规渠道的发展呈现稳步前进且不可逆的趋势。

总结种种,Web3 如要实现 Mass Adoption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切实满足某个真实需求(即 PMF);

2. 目标市场至少有数十亿人群或者百亿美金的规模;

3. 用户采用门槛低,产品易用性高;

4. 支持产品核心价值和体验的上下游供应及基础设施成熟;

5. 能够大规模、精准地获取用户;

6. 具备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条件 1 – 4 ,Web3 领域不乏有项目一直在重点投入,且在不断改善。而 Telegram 和 TON 为条件 5 带来红利。但条件 6 却鲜有进展。可其中核心逻辑在于:

  • PMF ≠ 商业模式,产品好不意味着就能盈利赚钱

  • 没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就很难长期大规模、精准的获客,毕竟空投只能在前期为项目带来低成本爆发,如果不能持续盈利,谁会为空投出去的筹码长期持续的买单

回顾上一轮周期,DeFi、GameFi、NFT 和元宇宙等均为 Mass Adoption 提供了充足动力,它们无一不是匹配了以上多项要求:Axie Infinity 和 YGG 解决了菲律宾大量失业人群在疫情期间的收入问题,STEPN 匹配了用户的健身需求并通过内置钱包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然而,如此诸多取得了显著成果的项目,但由于商业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非金融回报类的产品价值无法打动用户付费,导致其无法延续 Mass Adoption 的使命。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 TON 生态在实现 Mass Adoption 上的优势和挑战

3.1 优势

基于 10 亿用户的社交裂变网络——能够大规模地获取用户

截至目前,Telegram 已拥有 9.5 亿月活用户,其社交网络为项目的社交裂变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社交裂变(Word-to-Mouth)营销是当前最高效的大规模获客方式之一,而大规模高效获取用户正是实现 Mass Adoption 的重要前提。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Web2 时代的营销方法与渠道效果比较,数据来源:Miniton

依托 TON 生态的这一优势,TON 生态已成功孕育了多个千万级用户量的生态项目,其中 60% 的活跃项目属于游戏类。其中,Notcoin 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自推出以来已吸引超过 3500 万加密用户。其代币 $NOT 从上线到在交易所发布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并在上线两周内实现了 400% 的涨幅,成为本轮牛市中表现优异的少数 Alt Coin 之一。

通过小程序框架进一步吸引开发者——最大化覆盖终端用户需求(PMF)

对于生态和基础设施而言,产品的 PMF 是一个概率问题,生态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数量来解决 PMF 问题——终有一款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显然 Telegram 小程序 +TON 生态的组合正是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开发大量的小程序来无限接近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开发者入驻 Telegram 和 TON 的理由十分明确:这里有大量用户,加上这里从曝光到打开应用的转化率很高: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最短的访问路径,无需输入网址、无需下载,即点即用 —— 如此不仅是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获取用户的转化率。

Banana Gun 是一款 Telegram 机器人, 2024 年 7 月 18 日上线币安。它不仅可促进以太坊网络上的自动化和手动交易,还支持用户在 Solana 网络上手动买卖代币。无疑,Banana Gun 的成功得益于 Telegram 提供的机器人和小程序支持,以及在 Telegram 上触达用户的优势。

高度集成的 MPC 钱包——门槛低,易用性高

TON 目前为用户提供两个钱包工具:Telegram Wallet 和 TON Space。除美国地区用户外,其他用户均可通过添加 wallet 机器人开通 Telegram Wallet,并在 Telegram Wallet 小程序中启动 TON Space。在 Telegram 应用内进行交易时,从注册开户到转账,再到每一笔支付,Telegram 钱包都提供了目前最便捷的用户体验,有着接近于微信支付一样的体验。

凭借 TON 生态提供的低门槛钱包,TON 生态中的 Catizen 实现了 10% 的链上用户转化率,拥有 2500 万玩家、约 150 万链上游戏玩家和全球 50 多万付费用户,游戏内收入超过 1600 万美元。

7 月 23 日,币安孵化器宣布投资 Catizen 的发行平台 Pluto Studio。币安联合创始人兼币安实验室负责人何一表示:「币安实验室一直热衷于支持像 Pluto Studio 这样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可能吸引数十亿用户加入 Web3。我们期待支持更多有远见的建设者,他们旨在打造专为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而设计的产品。」

3.2 挑战

单一依赖 Telegram

TON 生态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 Telegram 的官方独家扶持:是唯一与 Telegram 集成并在其内推广的 Web3 基础设施。这即是优势,也是最大的风险,Telegram 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 TON 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例如,Telegram 创始人 Pavel Durov 被捕当天,TON 生态的 TVL 单日跌幅超过 60% ,凸显了单一依赖中心化组织背后的系统性风险。

DeFi 赛道发展不足

虽然用户是资金的基础,但并非所有产品和团队都具备流量变现的能力。当前普遍的 Telegram 用户付费能力不足现象,我们认为并非生态问题,而是产品形态和团队的原因。例如:Catizen 和相当数量的 Trading Bot/ 小程序很好的捕获了 Telegram 流量背后的流动性。同时在收入颇高 Web2 微信小游戏中,约 60% 的流量来自去中心化的产品裂变。尽管如此,TON 生态的 TVL 规模仍不合理,这主要与其 DeFi 赛道项目匮乏有关。目前,STON.fi 和 DeDust 占 TON 生态总 TVL 的 80% 。

商业化服务不完善

开发者对生态的关注点通常包括四点:

1. 平台规模

2. 基础设施完善性

3. 触达用户的效率

4. 流量变现的支持

在这四个方面中,第 3 点和第 4 点为商业化服务 / 基础设施。在该两方面,TON 每一点各只实现了 50% 。

在触达用户方面,TON 实现了大规模的高效触达:当前 TON 生态的获客模式,除去分享裂变模式,主要以 Telegram Ads 的非效果营销 CPM 方式,和小程序之间的积分墙导流,这两种方式为主。但由于数据隐私保护的原因,无法实现精准触达和效果营销,除非 Telegram 违背其产品原则,采集用户诸多隐私数据。

在流量变现方面,TON 提供了极佳的支付工具,如 Web3 支付工具 Telegram Wallet 和 TON Space,以及 Web2 支付工具 Telegram Star。然而,最匹配用户需求的大部分产品并不适用付费的变现方式,如免费工具和轻度游戏。这些不适用付费变现的免费产品往往在建立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是产品实现 Mass Adoption 不可或缺的前提。TON 生态在商业服务 / 基础设施的不足,似乎成为了构建 Mass Adoption 产品最后不明确的障碍。

在商业模式可持续这一问题上,也不乏参与者。MiniTon 是一家由 TON Foundation 资助的,商业化变现服务供应商,为休闲游戏和竞技游戏开发者提供了 TaaS(Tournaments as a Service)盈利方案,助其摆脱单一依靠广告变现的窘境,并以 Friend Tech 协议为蓝本,重构了游戏的社交运营模式,以建立持续稳定的 Web3 商业模式。

竞技比赛的盈利模式(EF & RK)与基于广告(IAA)和游戏内购(IAP)的盈利模式并列为三大游戏变现模式。在棋牌类等 PvP 游戏中,这种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游戏在 Web2 市场的年市场规模超过 300 亿美元,并且一直是社交程序中最畅销的品类,被誉为 Web2 领域 Mass Adoption 的驱动力。MiniTon 利用加密技术,不仅是将竞技比赛的盈利模式同 Telegram 进行了无缝结合。同时利用加密社交协议,对超过 300 亿美金市场规模的 PvP 游戏,进行了运营模式优化。

MiniTon 在开发初期便得到了 Waterdrip Capital 的重点投资和孵化。目前,MiniTon 已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社交竞技平台,通过游戏对战合约,让玩家在单机休闲游戏中也能获得电子竞技的体验,并建立新的社交联系。开发者通过接入 SDK,仅需 1.5 天的开发时间即可接入 MiniTon 提供的变现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MiniTon 已完成 Alpha I 封闭测试,参与内测的用户规模达到 3 万人,并实现了 1% 的付费率转化。预计将在 9 月底推出 Alpha II 测试版本,并将测试规模扩大到数十万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MiniTon 的游戏合约是一个多链协议,不完全依赖于单一生态系统,因此具备较强的抗系统风险能力。

4. TON 生态可从微信汲取多少成功与失败经验

4.1 微信是否值得参考

微信和 Telegram 一样,都属于社交产品,以通信和社交关系为基础核心。但 Telegram 用户和微信用户有着极大的区别。以下是根据第三方监测的 Telegram 最近一周的用户数据: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Telegram 用户数据一览,数据来源:Waterdrip Capital

4.2 Telegram 与微信用户的用户画像不同:

刨除人群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Telegram 和微信的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

  • 微信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强社交关系应用。而 Telegram 属于泛社交关系应用,更类似于 QQ。

  • 微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1.5 小时。Telegram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0.5 小时。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微信小程序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了惊人的 9.3 亿,渗透率超过 90% 。获客优势,加微信成熟的商业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开发者在微信小程序生态获得成功的核心原因:

1. 超轻量化的用户触达路径:无需下载或输入网址,即点即用

2. 有效的基于社交关系的获客:约 60% 的流量来自用户分享

3. 新的增量市场:根据数据, 2024 年 2 月微信小游戏的月活跃用户 7.55 亿,甚至超过了手游 APP 的 6.5 亿用户数

4. 高效的商业化服务体系:基于微信广告和微信支付, 2023 年小游戏收入达到 30 亿美金

Telegram 小程序已经具备了上诉原因的前 3 点优势,相比微信,Telegram 的不足也尤为明显:

1. 用户付费能力弱:绝大部分用户来自低付费能力的地区;

2. 无法精准投放:基于隐私保护原则无法提供类似微信广告一样的精准营销服务,难以获得高净值或目标用户;

3. 支付渗透率低:Telegram 钱包渗透率仅 5% ,微信支付的渗透率为 92.4% 。

但不可否认的是,Telegram 依然是加密赛道渗透率最高的产品。从存量的高净值的加密赛道用户切入,可以抵冲掉 Telegram 小程序当前的不足。因此,微信小程序的成功模式完全值得参考。

4.3 从微信小程序 / 小游戏生态可参考的项目建设路径

通过梳理微信小游戏生态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微信小游戏开发者的生存高度依赖于微信官方所提供的开发者服务程度。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微信小程序发展时间线和项目事例,来源:Waterdrip Capital

微信小程序野蛮生长的时间线

此阶段微信运营滞后,生态野蛮发展:由于通过裂变分享可轻易获得大量用户,存在大量「换皮」游戏 5 天开发 + 上线 3 天完成成本回收的现象,导致游戏品质较为粗糙。

该阶段小游戏发行采用去中心化方式,主要获客来源依赖于其他小程序和微信广告投放。

该时期小游戏和免费小程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IAA)变现,即向其他小游戏或小程序导入用户,及接入微信广告变现插件。

值得 Web3 开发者参考的是:对比下来,Telegram 也属当前阶段。刨除该时期现象级游戏《海盗来了》,该时期 Top 50 的游戏中 98% 为休闲及休闲竞技类游戏。例如《欢乐斗地主》、《数字三消》、《脑力大乱斗》、《几何大逃亡》、《我要当皇上》等。其中《我要当皇上》的玩法跟现今 Catizen 属于同一类玩法。

2020 年 – 2022 年,生态调整

该时期在疫情期间,有一定宏观特殊性,例如健康码小程序在 2020 年便拥有 8 亿用户。

截至 2022 年 10 月,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达到 10 亿。微信小程序生态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行业规模,例如教育、医疗、餐饮。一方面引导游戏行业提升产品质量,为开发者提供超过 100 多项功能和接口,不断提升自身商业化变现(IAA 和 IAP)服务。

这期间,微信小游戏唯一的现象级产品便是《羊了个羊》。由于微信不断提升对游戏内容品质的要求,以及对分享裂变行为的限制,反而微信小游戏呈现出了一个微笑曲线。但从结果看,微信的运营策略是成功的。在优选游戏中, 50 款游戏收入超过 5 千万, 7 款游戏收入过亿。

对比微信 TON 实现 Mass Adoption 还有多久的路

微信小游戏用户「微笑曲线」,来源:Waterdrip Capital

值得 Web3 开发者参考的是:该时期最畅销的游戏依然是休闲竞技类产品,例如棋牌。从玩法角度:卡牌、MMORPG、经营、放置类游戏收入最高。

2023 年至今,稳定中爆发

得益于微信小游戏持续引导开发者开发高品质内容,同时为小游戏不断优化技术底层支持,中重度高收入游戏大批量涌现。

根据腾讯 2024 年 Q1 财报,微信小程序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 20% 。而微信小游戏 2023 年收入相比 2022 年增长了 3 倍,一年内有 240 多款游戏的季度流水超过千万。

此段周期微信小程序 / 小游戏爆发的原因:

  • 允许微信小游戏和小程序在微信外部平台投放广告(例如抖音),进一步提升了广告投放效率;

  • 新增了直播获客渠道;

  • 游戏畅销头部品类逐渐从棋牌类游戏占大多数变为:MMORPG、放置、卡牌和经营;

  • 商业化变现由单一的 IAA 或者 IAP 转为混合变现(IAA + IAP 均有)。

4.4 TON 可从微信小程序成长所汲取的经验

  • 不断致力于解决开发者所关心的问题(PMF),例如提升对游戏引擎的兼容度,提升获客的效率,开放 Telegram 之外的外部效果营销渠道给 Telegram 小程序,提升钱包渗透率,加大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扶持等;

  • 拥有像微信一样的根据市场快速调整的反应速度(对微信初期每月都会有多条生态运营政策的调整);

  • 为每一个初创产品尽可能提供扶持,例如每一个小程序提供专项、免费的流量扶持政策(对比微信小程序的优选政策);

  • 鼓励生态产生优质内容。

无许可时代的理想与合规护城河的抉择

原文作者:alexzuo(X:

最近,越来越多人在吐槽 TRX 网络收取的 USDT 手续费太高了。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 Binance 平台上,使用波场提取 USDT 需要缴纳 2 USDT 的手续费,而在 OKX 平台上,这一费用甚至高达 3 USDT。这些费用已经接近以太坊主网的水平——后者在 Binance 和 OKX 上分别需要 4 USDT 和 3.82 USDT 的手续费。

然而,尽管费用上涨,波场网络的活跃度似乎并未受到明显影响。,Tron 网络 8 月份 Gas 费用收入达 6143 万美元,环比增长 46.54% 。

这意味着即使手续费上涨,用户对波场网络的需求依然强劲。

放眼整个行业,稳定币是继比特币之后,真正有实际应用场景的领域,并且它们能在牛熊市中保持稳定。毕竟,即便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全球资本的流动和结算只会越来越依赖于离岸加密美元。因此,即使在最严峻的熊市中,稳定币的转账笔数也没有明显减少。

TRON 链一直是稳定币转账领域的“老大”。孙哥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早期采取了补贴政策,率先垄断了交易所转账这一细分市场,随后扩展到所有支付领域。在 2018 年的牛市中,由于以太坊网络的极度拥挤和高昂费用,TRON 迎来了更大的流量增长。虽然 DeFi 应用主要在以太坊上运行,但为了节省费用,用户常常会去中心化平台进行跨链操作,尤其是在高峰期,通过 TRON 操作每笔交易可以节省四五十美元。

尽管新的二层链以及 Solana、TON 的转账费用比 TRON 便宜,而且转账体验也不逊色,但很多用户似乎已经习惯了 TRON 网络的稳定性,并没有大规模迁移到这些新链。交易所之间的钱包转账依然主要依赖于 TRON 链。

最近 TRON 的转账费上涨,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问题,比如各种 Meme 代币的发行导致网络拥堵和基础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涨价似乎也是对市场的一个服从性测试。既然大家都离不开 TRON 网络,那么适当提价以扩大利润率也就顺理成章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企业达到了市场垄断地位后,通常会选择提高服务价格来增加利润率。这就像当年滴滴和美团在补贴打车和外卖后,最终都选择了提价,这是资本和市场的一种必然选择。

不过,我们也要反思,孙哥的判断是否正确:TRON 真的已经在稳定币领域形成了垄断吗?不谈 USDT 有 USDC、AUSD 等竞争对手,USDT 本身也分布在多个发行网络上。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将会告诉我们价格上涨后,是否会引发稳定币市场份额的变化。

更值得探讨的是,当无许可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竞争中进入成熟阶段时,先发者是否能通过提价继续保持竞争力并扩大利润?

以我在数字货币托管行业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个行业经过六七年的发展,从几十家竞争者逐渐缩减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 10 家主要参与者。尽管 Cobo 在亚洲业务领先,但我们仍然处于大量研发投入和高度精细化竞争的状态。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进行价格战,并推出创新产品。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竞争对手们在某些细分领域开始通过合规手段构建深厚的护城河。要知道,合规监管往往滞后于新兴行业的发展,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政策红利期。当政策逐渐明朗,由于牌照的稀缺性,行业参与者将迅速分化。那些没有参与政策制定的公司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当亚洲托管公司还在讨论如何与监管机构沟通时,海外公司的政府关系(GR)费用已经成为主要开支之一。一家英国知名的托管公司在第一次申请监管沙盒失败后,雇佣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监管机构提供定期的行业基础培训,并聘请了前英国财长加入董事会。再看看 Coinbase,尽管其托管业务一直采用相对保守的冷存储方案,但在 ETF 通过后,其已经占据了 95% 以上的 ETF 托管市场份额。这背后离不开其创始人和团队在美国的长期游说努力。今年,Coinbase 的 ETF 托管费用预估将达到 1 亿美元级别的收入。行业内只有 Fireblocks 一家能够达到这样的收入规模,而 Coinbase 的业务场景却相对简单得多。在这些细分领域和地区,对于其他公司而言,不管技术多么成熟,进入这些领域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一个行业面临全球竞争,并且存在巨大的市场蛋糕,那么更稳妥的做法反而是在细分领域通过牌照构建准入门槛,将无许可的行业逐步转变为许可产业。

而以太坊等依靠强大社区和算法激励机制的无许可经济模式,虽然曾被视为未来的金融操作系统,但现在也开始面临信仰危机。技术领先性和社区开发者优势固然重要,但在资本和市场的眼中,一张牌照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我们所谈的正统性,在更大的玩家和资本进场时,也未必能对后入者形成道德约束。

从稳定币市场的演变到托管行业的规范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货币世界。这个世界正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去中心化理念和现实需求之间,在无门槛访问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努力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最终,市场的选择可能会更加现实:规则和监管将决定谁能长久立足,而无许可的理想,或许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原文作者:深潮 TechFlow

没有穿越过完整的牛熊周期,不足以在 Web3 谈真正的成功。

所谓时间检验,不过是拉长维度,摒弃错判的伪趋势,看清需求的真本质,这在内卷的 L2 赛道尤其适用。2020 年 DeFi Summer 使得以太坊性能局限进一步暴露,L2 应声而起,被视为区块链承载大规模用户的必要扩容方案。

过去 4 年里,L2 百舸争流,不在少数的项目在漫漫熊市中销声匿迹,但也不乏项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步一脚印的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广厦,这其中, One 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 年 8 月 31 日,Arbitrum One 迎来其三周年纪念日。

三年大浪淘沙,穿越两轮牛熊,Arbitrum One 已俨然发展成为 L2 乃至 Web3 的行业巨擘:TVL 突破 147.5 亿美元在 L2 中遥遥领先,独立地址数超过 3600 万,生态项目达 2000+,是不少人眼中体量最为庞大、生态最为丰富的 L2。

值此三周年契机,也于 9 月 4 日同步开展了包括 Twitter Giveaway、中文 AMA 等系列庆祝活动:参与其中不仅能够赢取精美周边,更能够与多位知名行业领袖、优秀开发者以及核心贡献者共同回望来路、展望 Arbitrum One 下一个里程碑。

在积极参与三周年庆典的同时,让我们一起回望 Arbitrum One 的成长路径并复盘其成功策略。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诞生:区块链难承重压,Arbitrum One 正逢其时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 Arbitrum One 诞生的 2021 年。

此前,DeFi 持续深化发展,NFT 来势汹汹,链上交互更为频繁,而作为 DeFi 发源地,以太坊主网每秒大约只能处理 15 笔交易,这造成了严重的链上拥堵以及高昂的 Gas,也助推了行业寻求转变:

一方面,以太坊开启了漫长的以太坊 2.0 升级之路;

另一方面,新公链和 L2 接连崛起,旨在扩展区块链性能、承接以太坊价值外溢。

Arbitrum One 便是基于此时局而诞生。

作为一款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技术创建的以太坊 L2 扩容解决方案,Arbitrum One 主网上线于 2021 年 8 月 31 日,是最早一批上线主网的 Optimistic Rollups L2,而事实上,Arbitrum One 背后的技术服务商 Offchain Labs 也是最早一批专注于 L2 研发的团队。

早在 2018 年,前白宫技术官员、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教授 Ed Felten 与两位普林斯顿计算机博士生 Steven Goldfeder、Harry Kalodner 便对以太坊未来将会面临的性能困境做出前瞻性研判,随后三人便成立了 Offchain Labs 开启了 L2 的研究。在 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Offchain Labs 累积获得 1.2 亿美元融资,估值超 12 亿美元。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强大的技术背景也使得 Arbitrum One 在各方面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多轮交互型欺诈性证明便是其中体现之一。

我们知道,L2 通过将 L1 的大量计算和存储需求搬到 L2 上以提升主链性能,而数据在 L1 与 L2 之间的流转过程中,必须确保同步到 L1 的数据是有效的。

Arbitrum One 在 Optimstic Rollup 欺诈性证明基础之上提出了多轮交互型欺诈性证明,其运作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

L2 的验证人将压缩后的数据同步到 L1,同时质押用作保证的数字资产,如果有人对该 Rollup 区块的交易数据存在争议,则需发起挑战且同样质押用作保证的数字资产。验证人和挑战者在区块链下通过二分法的方式不断拆分存在争议的步骤,直至将争议范围缩减到一个具体的步骤,再到 L1 链上对该步骤进行判定,以此高效解决争议。

所有环节都在合约控制之下,没有⼀方可以作弊。如此一来,Arbitrum One 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安全性上基本继承了以太坊主网,也实现了极低的交易费用,非常适合 DeFi、NFT 的发展。

当然,在「天下苦以太坊性能久矣」的 2021 年,凭借对于市场痛点的深度挖掘、过去三年对于 L2 赛道的充分研发,以及作为首批上线主网的 Optimistic Rollups L2 所抢占的先发优势,不仅使得 Arbitrum One 的诞生恰逢其时,更让其在上线之初就获得了亮眼表现。

根据官方社媒显示,上线之初 Arbitrum One 生态部署项目就已超过 100+,其中不乏 Uniswap、Sushiswap、Curve 等头部 DeFi 协议,这得益于 Arbitrum One 对于 EVM 几乎 100% 兼容,使得来自以太坊生态的优质项目能够轻松高效移植。

繁荣的生态也带来了令人艳羡的链上活跃:

在 TVL 方面,根据 L2 Beat 数据显示, 2021 年 9 月 14 日 Arbitrum One 上线之初,所有以太坊 L2 的 TVL 总和约为 30 亿美元,而主网上线仅仅两周的 Arbitrum One TVL 已达 22 亿美元,过去七日增长率约为 2411% 。

在地址数方面,根据 arbiscan.io 数据显示,半月时间 Arbitrum One 的独立地址数就已突破 10 万关卡, 9 月 12 日 267, 608 笔链上交易量更进一步展现了社区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平均 Gas 费用相比较于以太坊大大降低。

可以说,上线伊始,无论是从生态还是链上活跃,Arbitrum One 已然坐稳 L2 的头把交椅,而常言道:创业不易,守业更艰。三年时间里,面对更大规模用户的更多样化诉求,以及日趋激烈的赛道竞争,如何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比实现「开门红」更难的课题。

基于这一角度,站在三周年的重要节点复盘 Arbitrum One 如今的成就,似乎变得更加具有含金量。

成长:Arbitrum One 的百尺竿头,TVL 始终第一的 L2 巨擘

一直以来,社区都将 Arbitrum One 视为是起点最高、起步最早、迄今生态最成熟的二层网络。

这样的讨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切实且丰富的数据作为支撑。我们通常以 TVL、独立地址数、日活地址数、日交易量等数据维度去评判一条链的体量及繁荣程度,而了解回溯过去三年 Arbitrum One 的增长历程,不难发现其在 L2 赛道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TVL 通常代表着生态内可利用的资金体量,而自诞生以来,Arbitrum One TVL 就一直长期稳居 L2 榜首:根据 L2 Beat 数据显示, 2022 年 8 月 31 日,一周岁的 Arbitrum One 的 TVL 实现了从几乎为 0 到 33.3 亿美元的增长;2023 年 8 月 31 日;二周岁的 Arbitrum One 的 TVL 增长至 66.7 亿美元,在市场深熊阶段 TVL 翻倍;而到了 2024 年 8 月 31 日,三周岁的 Arbitrum One 的 TVL 增长至 147.7 亿美元, 4 月 TVL 峰值更是超过 200 亿美元,占据 L2 总 TVL 的 65% 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资金体量已然十分庞大的前提下,随着新一轮周期的到来,Arbitrum One 依然实现了超 450 % 的增长。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地址数是衡量生态用户体量的重要数据,L2 中突破千万级地址大关的项目屈指可数,而 Arbitrum One 便是其中一员大将:根据 arbiscan.io 数据显示,截止至 2024 年 8 月 28 日,Arbitrum One 独立地址数为 3747 万。根据 Growthepie 数据显示,Arbitrum One 在 2024 年 5 月 18 日每日活跃地址为 148 万,一度超过 Meme 热潮风头无两的 Solana。

另外根据 Coin 98 Analytics 发布的 L2 报告数据: 2024 年 Q2 季度 Arbitrum One 独立地址数由 1988 万增长至 3324 万,独立地址总量在所有被统计的 11 条主流 L2 中排名第三, 且季度涨幅超 67% ;在刚刚过去的 7 月,Arbitrum One 独立地址数增长至 3577 万,月度涨幅超 7% 。由此不难看出 Arbitrum One 长期保持的增长势头。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交易量不仅能够代表生态用户活跃程度,更高的日交易量更是 L2 性能经受住考验的有力佐证,在此方面 Arbitrum One 依旧拥有不俗表现:目前 Arbitrum One 已累计处理超过 9 亿笔交易。根据  Dune 数据显示, 2023 年 12 月 16 日 Arbitrum 日内交易量突破新高来到 508 万,目前 Arbitrum 日内交易量约 200 万笔,仅次于 Base 位居第二,同为最早一批主网上线的 OP 为 50 万笔左右,同时以太坊主网的日交易量今年大部分时间则维持在 110 万笔左右。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对于 Arbitrum One 社区曾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如果过去三年 L2 竞争是一场场考试,Arbitrum One 就好像是一名无论单科成绩还是综合实力都从未掉出过前三的考生,没有人会否认其在 L2 赛道的成就。

同时也驱使更多人探究:

在这个行业看惯了昙花一现的戏码,Arbitrum One 长青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归因:技术迭代 + 生态激励,造就包罗万象的 Arbitrum 生态

资金、用户不会无缘无故进来,最根本的驱动力在于:生态。 

而在不少社区成员眼中: Arbitrum 就是以太坊。这一方面源于 Arbitrum 生态吸引了一众以太坊生态头部项目入驻,另一方面也源于 Arbitrum 精品应用频出的创新能力。

不同于很多 L2 后起之秀在同质化竞争中发力细分市场走出差异化,Arbitrum 作为最早上线主网的 Optimistic Rollups L2之一,生态风格主打一个「大而全」。通过 Arbitrum  页面展示,目前 Arbitrum 生态项目已超过 2000+,丰富程度比肩以太坊。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生态稳定向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完全 EVM 兼容的 L2,Arbitrum 既能享受到以太坊完善的基础设施,又拥有更强的灵活性,生态内基础设施产品包含钱包适配支持、跨链桥、开发者工具等多个板块,根据 Portal 显示,生态内桥接项目 60 个、中心化交易所 13 个、钱包 76 个、数据分析工具 33 个、预言机 13 个、开发者工具 79 个,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可用性。

DeFi 是生态基石,而根据 Portal 显示 Arbitrum 生态内 DeFi 项目超过 373 个,其中 Dex 项目 64 个、借贷项目 48 个、稳定币项目 26 个,DeFi 三驾马车要素齐全,其他更多项目类别包括衍生品、永续合约、DeFi 工具、流动性管理、收益聚合、再质押等多个板块。

这其中我们既能看到诸如 Uniswap、1inch、AAVE、Compound、Curve、DODO、Sushiswap 等一众老牌 DeFi,也不乏扎根于 Arbitrum 实现迅速成长的原生 DeFi 创新项目,比如永续合约产品 GMX、Dex 产品 Camelot 等。

进入 2024 年,我们仍然能看到 Arbitrum 在 DeFi 领域活跃的身影,新入驻项目包括 Robinhood、Renzo、coW Swap 等,均为 Arbitrum TVL 及链上活跃做出斐然贡献。

作为 2021 年主网上线的 L2 项目,Arbitrum 必然不会错过 NFT 的热潮:根据 Portal 显示 Arbitrum 生态内 NFT 项目超过 74 个,其中 NFT Marketplace 项目 15 个、NFT 项目 28 个、NFT 工具 12 个,NFTFi 项目 10 个,用户不仅能够自由的买入/卖出,而且能够通过 NFT 参与借贷等 DeFi 玩法。凭借完善全面的支持,Arbitrum 生态也吸引了不少知名 NFT 项目,包括 OpenSea、NFTScan 以及今年刚刚入驻的 Azuki 等。

说到 NFT,就不得不提到与 NFT 深度挂钩的游戏板块:根据 Portal 显示 Arbitrum 生态内游戏项目超过 76 个,涵盖 GameFi、动作、冒险、RPG、休闲等多个板块,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由 Offchain labs 支持的元宇宙项目 Treasure DAO。

作为 Arbitrum 的游戏生态中心,Treasure DAO 旨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任天堂」,曾在 2022 年末因游戏 The Beacon 的大火而走入大众视野,上线不足 9 天,The Beacon 游戏创世角色 NFT 购买数量高达 34394 次(每个创始角色 0.031 E)。Treasure DAO 其他链上游戏还包括 Bridgeworld、Smolverse 等,各个游戏通过原生代币 MAGIC 作为共享货币相互连接,游戏内 NFT 可以通过交易平台 Trove 交易。通过多样化的玩法和社区的繁荣,Treasure DAO 是 Arbitrum 生态游戏版图的重要力量。

游戏作为 Web3 增量用户的重要入口,Arbitrum 生态一直对于该板块投入较高关注,今年生态内新入驻的项目还包括 Pirate Nation – Apex Chain、InfiniGods、Avarik Saga 等多款高质量链游。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Arbitrum 繁荣的生态所形成的规模效应,为其始终处于 L2 领头羊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这份繁荣的背后,既得益于 Arbitrum 作为底层平台不断迭代优化以更好的赋能开发者,也离不开三年如一日对于生态内项目的全方位支持。

技术支持方面,Arbitrum 在「一纵一横」两大方向持续发力。

纵向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 Arbitrum 对于区块链性能以及开发者体验的持续深挖,通过推出多项技术迭代以及功能创新,旨在成为开发者构建项目的首选平台。

Nitro 升级便是有力证明之一: 2022 年 8 月,Arbitrum One 成功升级到 Nitro 版本,通过支持在 WASM 编译的 Nitro 代码进行 Arbitrum 的交互式欺诈证明,Nitro 使得 Arbitrum 实现了更高的吞吐量、更快的终结性和更有效的争端解决。根据官方团队公布的数据,Arbitrum Nitro 运行后 L2 执行速度提高了 20 – 50 倍,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

另一个备受讨论的技术创新在于 AnyTrust:通过引入数据可用性委员会 (DAC) 的新安全模型,AnyTrust 在保持以太坊主网级别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超低的操作费用和更快的提款速度。

而在今年的三周年纪念日特殊时间节点,Arbitrum Stylus 将上线 Arbitrum One 和 Nova 主网:做为 Arbitrum 开发的支持多语言构建应用程序的开源 SDK,Stylus 使得开发人员不必局限在传统 Solidity 语言,而能够使用他们最喜欢的编程语言(包括 Rust、C 和 C++)部署应用程序,这无疑使得 Arbitrum 生态面向全行业乃至 Web2 行业的应用打开了大门。作为 Arbitrum 有史以来最大的执行层升级,Arbitrum Stylus 将使开发者和用户体验更上一层楼。

此外更多技术支持包括完成 Atlas 升级集成 blob 交易功能使得最低基础费用将降至 0.01 gwei、推出系列实用 Arbitrum SDK 工具、详尽的开发文档、积极的技术社区响应等,进一步降低门槛的同时给到开发者更多支持。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横向策略则可以简单理解为覆盖更广泛生态的多样化需求,面对不同 dApp 开发者在速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差异化考量,Arbitrum 也推出多链产品以及 RaaS 服务:

  • Arbitrum One:基于 Arb Rollup 技术的 L2,在安全性上基本继承了以太坊主网,更适合构建 DeFi 等高安全需求产品。

  • Arbitrum Nova:基于 AnyTrust 打造的 L2,通过牺牲部分去中心化实现链上交互费用的大幅降低,更适合构建 GameFi 等高频交易需求的产品。

  • Arbitrum Orbit:允许无需许可地构建自己的专用链,能够自定义设置吞吐量、隐私、Gas 代币、治理等,更适合具有高度定制化需求的产品。

三大产品各有所长且都在各自擅长领域发展出蓬勃生态:Arbitrum Nova 生态部署项目超过 120+,而从年初至今,Orbit 链已经吸引超过 55 个项目推出了 17 个主网,累计交易量超过千万,另外也有超过 100 个项目正在部署中。三大产品生态的全面开花,进一步加速基于以太坊生态的多链时代,并为链上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而在技术支持之外,生态扶持是应用爆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Arbitrum 强有力生态激励举措也进一步推动 Arbitrum 成为创新沃土。

在用户侧:

想必大家对于 2022 年万人空巷的 Arbitrum Odyssey 活动仍记忆犹新,作为生态体验奖励计划,参与者完成任务即有机会获得 NFT 及更多奖励,在治理代币即将上线的预期加持下,大量新用户涌入活动一度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甚至宕机,这也促使了 Arbitrum 不断寻求性能优化,而在此后开展的不同阶段的 Odyssey 活动中,同样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另外,普通用户还可参与,通过举办活动、创作内容、传播教育以及构建工具等方式贡献社区,并获得丰厚的奖励以及来自 Arbitrum 社区的广泛认可。

在开发者侧:

2023 年 11 月开始,Arbitrum 推出短期激励计划(STIP),通过社区投票, 5000 万 ARB 代币发放给  Arbitrum 生态各大协议,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参与投票的 95 个项目中有 29 个入选,包括 Camelot、GMX、Galxe、Pendle 等,最终向 27 个项目分发了共计 7140 万枚 ARB 代币。而透过链上数据我们也看到了激励带来的成效:各类协议在日活跃用户数量(DAU)、TVL、交易量上实现了全面增长。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基于短期激励计划(STIP)的成果,ArbitrumDAO 于今年推出了长期激励试点计划(LTIPP),该试点计划将向基于 Arbitrum 的协议分发 2500 万枚到 4500 万枚 ARB,以吸引新用户和 Arbitrum 流动性并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与此同时,Arbitrum 还推出了漏洞赏金计划,旨在鼓励开发者参与安全审计和漏洞发现。按照漏洞等级,发开发者将有机会 1, 000 美元到 200 万美元不等的奖励,这一举措持续增强了生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Arbitrum 基金会还将开展更多 Grant 计划以及黑客松活动,今年 6 月随着 Arbitrum Stylus 的临近 Arbitrum 也在 Arbitrum Sepolia 测试网上开展了 Stylus Blitz Hackathon 活动,目前 Arbitrum 基金会已完成三期 Grants 计划,而根据 Arbitrum 官网显示,Arbitrum 基金会第四期 Grants 资助计划即将开放报名通道。

多样化的激励举措吸引了大量开发者的参与,丰富的资金、资源、技术支持也使得开发者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从金融应用到游戏、社交平台等多种领域,自由探索各种创新可能性,为 Arbitrum 生态增长注入更多驱动力。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展望:路线图有条不紊推进,Arbitrum One 未来蓬勃待发

当然,但在三周年这样颇具纪念意义的时刻,复盘过往傲人成就固然让人欣喜,但更应该将目光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增长潜能。

一方面随着 2024 年 6 月 zkSync 公布空投计划,曾经的 L2 四大天王均已推出代币,另一方面面对 Base、Blast、Mantle 等 L2 后起之秀的围追竞争,作为 L2 四大天王其中的一员,Arbitrum 如何开启生态第二增长曲线、继续稳固其 TVL 第一的 L2 龙头地位?

通过近期公布的资讯内容,面对愈加诡谲的市场,Arbitrum 显然早有准备。

技术方面,上周 Arbitrum  技术服务商 Offchain Labs 公布了最新发展蓝图。除了上文提到的在 Arbitrum 纪念日 Arbitrum Stylus 将上线 Arbitrum One 和 Nova 主网之外,文章也详细介绍了更多 Offchain Labs 为 Arbitrum 规划的技术提案,包括:

2024 年第三季度,Offchain Labs 将完成 Arbitrum 快速提现的开发;

2024 年下半年:Offchain Labs 将完成全新验证协议 Bounded Liquidity Delay (BoLD)的开发,以实现无需许可的验证,并将在 BoLD 的基础上引入审查超时,限制反复审查或排序器离线对 Arbitrum 链的负面影响,为 Arbitrum 链提供了更强的抗审查保证。

到了 2025 年,Offchain Labs 的技术工作重点包括包括多客户端支持、自适应定价、链集群以及推动去中心化排序器的实现,此外更多关于 ZK + Optimistic 混合证明的探索也在同步进行中,从而进一步提升 Arbitrum 的性能、效率、互操作性、可拓展性以及去中心化程度。以上提案将通过 ArbitrumDAO 进行链上投票,通过后将有条不紊的推进实现。

L2巨擘Arbitrum One成长史:三年大浪淘沙,从0到200亿TVL

生态层面, 2024 上半年 Arbitrum 生态已然取得多项里程碑成就:ApeCoin 背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ApeCoin DAO 选择在 Arbitrum 上推出 ApeChain;DuckChain 使用 Arbitrum Orbit 成为了 TON 的第一个 L2;多个社交、NFT、DeFi 领域头部项目 Azuki,Farcaster 以及 Robinhood 纷纷入驻 Arbiturm 生态。

这些成就共同彰显了 Arbitrum 生态的持久吸引力,也将成为未来 Arbitrum 生态持续活跃领先的重要推力。未来,基于 Arbitrum One、Arbitrum Nova、Arbitrum Orbit 三大产品,Arbitrum 还将积极推进更多合作,并在完善生态版图、激发生态创新、赋能生态用户等方面持续发力。

结语

不可否认,前路是艰险的。

纵观 L2 赛道,一边是 Base、Mantle 等 L2 新秀虎视眈眈,曾经的 L2 四大天王中似乎也有项目在冲击下略显掉队,另一边本轮周期,谁都能发链,谁都在发链,市场万链竞争,以及社区对于基建叙事的祛魅,使得 L2 的竞争有了更多变数。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对于 Arbitrum 这样真正的 L2 头部来说,其所积累的领先优势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挑战,尤其是 Arbitrum 的领先优势更多是源于丰富生态所带来了链上活跃,这在 L2 竞争中更加难以被取代。

随着 Arbitrum 自我对于技术、用户、生态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以及各项里程碑的落地,我们祝福并期待未来 Arbitrum 为 L2 乃至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