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靠作品说话的游戏圈更是如此——在2020年度独立游戏《黑帝斯》的高峰下,国内有这样一支主要由95后和00后(Z时代)组成的初创团队,怀揣满腔热血一头扎进独游“深坑”,开发出了一款2.5D视角的动作Roguelite游戏:《墨境》。

作为一款水墨风游戏,《墨境》不仅围绕“墨”渲染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世界观,更在玩法上以“墨”为基点,通过「墨宝」「奇珍」「墨宠」等独特的游戏系统构筑了丰富的战斗流派,为玩家带来既有深度又不失新意的肉鸽游戏体验。自1月上线Demo以来,《墨境》Steam愿望单积累已超10万,近七成愿望单来自海外,被海外玩家亲昵地称为来自东方的黑帝斯,CHades(Chinese Hades)。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上周,《墨境》在Steam开启了抢先体验。借此机会,游戏陀螺与犁浦工作室两位负责人D、春晖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交流中他们为我们深入分享了《墨境》立项3年多来的研发历程、对当前游戏行业的判断,以及年轻一代的创业理想。在二人看来,游戏是21世纪最强有力的表达载体,而《墨境》这个体量的“游戏中产”,将是未来中国乃至全球游戏行业极具潜力的细分品类之一。

由“墨”开始的动作肉鸽

陀螺:最早怎么想到拿“墨”作为游戏风格化设计的元素?

D:真实一点的想法是,我们觉得墨很酷,有变化,很飘逸。如果更公式化地说,墨作为一种有强文化属性且延展性很强的基础素材,非常适合我们创作的需求,跟很多游戏的玩法和机制有非常强的耦合性。

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既是实用的物品,也具有精神意义。虽然国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但外国也有墨,羊皮纸、羽毛笔、墨水等等,只是他们对墨的认知并不深入,说白了就是咱们的文化底蕴已经把这都玩出花来了,我们想用中国几千年的积累给歪果仁开开眼,老祖宗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子弹。在海外对于“墨”的基础认知上,我们可以展示我们的特色,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我们的文化和艺术,符合我们想向海外展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陀螺:现在的美术风格是如何定下来的?

D:首先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直认为国风就是最屌的(笑)。因为我专业的关系我在国外读了很多西方的经典,那个时候就感觉真不是咱们的内容不行,而是讲述的方式没有和歪果仁的脑电波对上。

以往常说“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准确来说,只要能够找好叙述的方法,世界的就是世界的,因为我们都是人,是有共情能力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但不一定要以死板摁头的方式去使用中国的元素,更不必拘泥于原教旨主义的视角。在墨境中,我们深刻地研究了中国化或中国艺术风格应该如何以较低的理解成本呈现,目前也收获了比较好的反馈。

我们的目标是让外国玩家感受到中国的韵味,同时确保中国玩家也能认同这种表达方式。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结合了主美在海外8年的学习经验,他对海外玩家习惯的了解,以及对中国国画的研究,产出了我们自己理解的国风(出海版),并落地到《墨境》这款游戏。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陀螺:海外玩家对哪些中国风元素的认可度会高一些?

D:这个问题其实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固有认知(刻板印象),另一部分是可引导的印象。

人的学习也是渐进式而不是跨越式的,所以我们会先找到海外玩家可理解的,再去加上中国元素里超越他们认知的。

对于刻板印象来说,海外玩家对中国风这一大体概念的认知还很宽泛,就好比看到斗笠等元素就能感受到好像有“中国味儿”。在咱们中国人眼里看是有对有错,我们在做的事情和我们的优势就是因为在海外有较长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挑拣出他们“对”的刻板影响,让海外的玩家在他们的认知基础上有着较低的入门门槛。

第二部分就是可引导的。比如我们加了“镇墓兽”这样中国切实存在、而且很酷,但外国人可能并未充分发掘和推广的元素。再比如说,我们的掉落物也都有据可查。

部分故事线则来自《聊斋志异》等中国的志怪小说。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我们相信《聊斋志异》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在于其内在的故事价值。我们将这些精神提炼出来,并用易于被外国人接受的包装呈现,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从阶段性的结果来看我们没有赌错。

另外我们在美术方面的描边和色彩,其实是比较符合大众审美的,只不过我们加入了中国历史认证的物品和造型,让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中国的元素,还是一个东方神话系列的内容。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上善若水”。水能滋润万物而不争,柔和而不压迫。我们正在努力以他人能理解的方式讲述我们的故事,美术就是他们能看懂的表达之一,在他们熟悉的东西加上我们的特色潜移默化地讲出属于中国的故事。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以东方故事阐述当代哲学思考

陀螺:故事取材于《聊斋志异》,不担心海外玩家对聊斋的认知度不高吗?

D:完全不担心(笑)。我认为《聊斋志异》之所以火,不是因为它叫《聊斋志异》,而是在于它故事本身的价值,我们坚信中国的故事是好故事,优秀的作品总能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让人们共情,我们要做的只是找一个合适的方式和载体,用现代的语言将他翻译出来。

我们希望从《聊斋志异》中挖掘一些比较有魅力的角色来塑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墨境》世界观,其实是一个后《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角在书中觉醒自我,产生掌控自我命运的思考,与《聊斋志异》中的角色有着各种故事。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春晖:就像《黑帝斯》,中国人对希腊神话的了解有限,但我们仍然会被《黑帝斯》的美术、玩法和家庭故事所吸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从《聊斋志异》这本书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和设计参考。

陀螺:从游戏简介来看,《墨境》所讲述的故事似乎还有点哲学意味?

D:是的,我本硕博就是学哲学的(笑)。哲学史里从来不缺乏讨论“存在”的学科,像是本体论(epistemology),现象学(phenomenology),大家熟知的萨特(“他人即地狱”——存在主义),再早些的笛卡尔,他们都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确认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性。我从何而来,向哪儿而去,我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我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这些问题组成了近现代哲学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个问题无法从本质上得到证明,但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我们也会经历存在主义认知危机,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所以在做剧情设计的时候,我们也想通过《墨境》与大家进行探讨。游戏中玩家扮演的女侠需要面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否真实的问题,以及是否要逃离这个世界,就像柏拉图穴喻中,当你知道了世界是虚假的你又该如何自处。我们通过游戏中的Boss和人物来一一阐述了这些观点。

我们最终想传达的信息是正向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BEING in the world is to be in the world”。在这个世界中存在时,首先要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再比如“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即存在先于本质。我们要先去行动、去体验,而不是过于关注事物的真实性。这样我们才能充满活力且乐观地度过一生。

在《墨境》中,我们探讨的是女侠在面对自己可能只是故事中的人物这一现实,以及如何对抗被设定的命运。《墨境》实际上包含了西方存在主义内核以及东方庄周梦蝶的思想。这是我们制作这款游戏时另一个深层意图,希望能与玩家分享和探讨。

陀螺:玩家在逃脱、失败的循环过程中会与NPC产生大量对话和衍生剧情吗?

D:这是肯定要有的。只不过目前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在Demo中没有过多展示这部分内容,但这将是我们后续更新的重要部分,我们需要将具有中西方哲思的人文背景融入游戏中。同时我们也不希望这些东西喧宾夺主,强硬给玩家输出价值观,而是希望通过游戏让玩家在面临存在主义危机时,能够回想起游戏中的思考和角色,从而对他们有所帮助。

春晖:《墨境》的主题与许多肉鸽游戏有所不同,它是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与《黑帝斯》的家庭故事有很大差异。所以剧情将是我们重点打磨的部分,预计有超过10万字的文本量。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好兵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陀螺:为什么会选择做2.5D动作肉鸽?开发难度应该不小吧?

D:是的,2.5D真的挺难做的。起初是因为被当时美术概念的图画所吸引了,于是我们开始探索适合这种美术风格的玩法。像素风、2.5D、横版……这些我们都考虑过,最后我们力所能及、同时也适配于美术风格的,就只剩下2.5D这条路。而且,2.5D的动作肉鸽比2D肉鸽要少很多,在市场也更有竞争力。

春晖:斜45度2.5D的表现力比纯2D或正交视角的游戏要强很多。所以冲着能有更好的表现我们也想努力试一试。在《墨境》中,有一些特殊的怪物机制只有在2.5D视角下才能实现,这是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部分。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陀螺:2.5D动作肉鸽这么难做,你们作为年轻的初创团队如何把控核心玩法的设计?

D:在最初的流派设计阶段,我们经历了三位制作人。前两位在初期对我们的流派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考虑和设计,而第三任制作人亮哥则是Rogue游戏重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拥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游戏策划。我们认为亮哥的思路在深度、稳定性和玩家反馈方面更为合理,因此决定采用他的方案进行设计。

春晖:我们的游戏开发并非遵循标准化的流程,而是采用了超级敏捷迭代的开发方式。在过去两三年中,我们的玩法经历了多次变化,美术风格也进行了三四次迭代,程序底层随着玩法的变化也进行了两三次大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这两三年中重做了好几款游戏。我们遇到了合适的人,解决了难题,不断推翻自己,无论是动作的打击感、美术表现还是玩法设计,我们都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直到2023年年初才差不多稳定方向。

陀螺: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产品做得差不多了?

春晖:准确地说是去年初的时候。刚开始两年,我们总感觉这游戏有些地方不太对,能不能做出来还是个问号,但后来出现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一是我们找到了一位非常好的概念美术,把我们之前粗细线条兼有的画法,调整到现在细线条更规整、2.5D表现更好的水准,使得《墨境》的美术品质再上一个量级。

二是现任制作人亮哥加入我们的团队。亮哥觉得墨的元素很好,于是就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墨宝系统,接着我们又做了墨宠和奇珍系统,内容量越来越丰富之后,我们发现整套玩法相当耐玩,至少可以支撑几十个小时的游戏体验。而且,每个模块既能相互配合,又具有很好的可拓展性,当时我们就觉得这游戏应该可以了。

当然还有超级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和D的相遇、合作到最终合并,这一路走来还是一起做了好多好多事情的。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墨宝系统

陀螺:这之后开发速度是不是明显提高了?

D:确实,我甚至觉得2021年到2023年初是从零到零点几的阶段,推翻无数次后才真正迎来了0-1的阶段。最花时间的阶段其实是在探索期,探索一套美术风格、一种玩法、第一版框架,这些是最花时间的。而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基本上就到了铺量期。

这个阶段我们管线确立了,每个人负责的部分也确定了,同时我们又有专业的PM,管线非常流畅,大家各司其职顺水推舟即可,整体运转非常顺。

陀螺:游戏最早是怎么立项的?

D:当时博士退学回来,和我的朋友也是一位拿过非常多奖项的青年游戏制作人合伙开公司,打算做一款手游,这个项目的投资本来都快签了,后来却因为2021年之后游戏行业投融资环境遇冷而搁置。于是我们启动了备用项目,也就是现在的《墨境》。

春晖:在做《墨境》之前,我带着小十号人在做一款2.5D黑白风格叙事解迷游戏,灵感主要来源于诺兰的处女作《追随》,那时候我对做游戏概念不足,一门心思想做艺术,直到和D相遇、相识、合作。我们两支团队合在一起差不多小20号人,开始做《墨境》这款游戏。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陀螺:为什么刚创业就给自己上强度?

D:因为这个事情挺好玩的。就像刚刚说的,BEING in the world is to be in the world,如果不难人不是白活了(笑)。我们投入了百万时,觉得投入再多一点这游戏能更好。而等到真正地投入了那么多的时候,又觉得如果我们再多投一点点,再多一些美术资产,可能就能变得更好。因为团队都有信心,大家都在拼命,内外部的反馈越来越好,我们的信心也逐渐积累起来了。看起来是上强度,但其实一点都不后悔,甚至觉得还很快乐。

陀螺:当时想过会做这么久吗?

春晖:说真的,一开始我们完全低估了做游戏的难度,也完全低估了成本。像我结了婚,没买车没买房,把自己手里的钱都放到公司里,百万以上。D也是一次次找家里寻求支持,到去年家里能给的基本上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也确实投入得够多了,我们也非常感恩家人的支持。但项目我们还想做下去,不得已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筹钱,D去找过上百个投资人路演,也包括银行贷款,就为了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到现在所有的钱加起来差不多已经过千万了。

陀螺:借了这么多钱,你们考虑过失败过的后果吗?

D:失败肯定是考虑过的,但相比较失败的后果,我们有更多要担心的点,上线bug很多、优化不好、故事不够动人、玩法不够丰富等等,所以我们尽全力要做的就是把品质打磨好了,剩下的交给玩家。问心无愧就好。

陀螺:所以哪怕卖得不好你们也会做下一款?

D:是的,好兵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我们也跟我们核心小伙伴们聊过,如果说真卖炸了,我们也肯定要继续做下去,不然我们之前交的学费岂不是都白交了。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不断积累的,我们笃信每个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的能力与潜力,我们做的游戏品质一定会越来越棒!总会活下来的。

“游戏中产”可能是未来几年的小红利

陀螺:听说不少海外玩家把《墨境》称为中国版的《黑帝斯》?

D:是呀是呀,而且我们并不抵触这种说法。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有自己的特色内容。就像印象派艺术一样,虽然最初由一位艺术家开创,但并不意味着后来的印象派画家就无法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话说到最后永远都是:相信玩家,相信产品,相信时间。

陀螺:但这几年部分玩家对动作肉鸽好像有点审美疲劳了?

春晖:确实有这种趋势,市场现状就是如此。但《墨境》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虽然2D动作肉鸽确实很多,但2.5D的动作肉鸽并不多,尤其是如果能在细分垂类里做出比较好的表现力,整体玩法、体验都做到比较棒的状态,机会就还是存在的。

D:有点小赌必输,大赌还有些机会的感觉。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陀螺:“小赌必输,大赌还有可能赢”,怎么理解?

D:也不是必输,其实《小丑牌》也是小赌,但他们的创意非常天才。而从目前市场来看,Steam每年上架上万款游戏,单一个肉鸽品类可能就有数百上千款新作问世,小体量爆的可能性也就是千分之一,抱着这个概率去赌这件事,性价比非常低。如果是平时的空余时间,有不错的玩法,善用AI,自己搓一个小体量的游戏上架Steam也许是有机会的,但它并不适合这么多人当作一项事业一起做。我们谈的是很多小伙伴的生活,我们需要为此负责。

春晖:我的观点一样,一件事情我们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里比较有竞争力的“段位”,做到我们在任何时候拿出去都不输当下百万套销量以上的作品,这是我们内心对于品质的追求。某种意义上说,要赌就赌一波大的,赌性坚强。

陀螺:考虑过做单机游戏的风险,以及投入回报比的问题吗?

D:考虑了,但不多。我们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个暴利的生意,不过通过努力和热爱还是有一定机会的。我们团队整体的教育背景、履历、兴趣点都和做单机游戏非常契合,契合的才是最好的,回报比这些都是建立在合适基础上,而且当下游戏回归内容,我们相信这是一条很适合我们的道路。还有就是像陈丹青说的,“我X!画画(做游戏)!拦不住的”。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陀螺:你们怎么看目前国内的独立游戏环境?

D:大家做事情一般都会考虑三个要素:什么事情,谁干,多少钱,如果套用在这个问题的话就只剩钱和人的问题了。

首先,中国独立游戏市场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钱从哪儿来?我自己找了那么多投资人,只能说没有项目没有数据,真的很难很难。第二,很多从业者有热情,但没有商业基础和管理能力,公司可能一两年就死掉了。第三,这事谁来干?国内的游戏大厂虹吸了绝大部分的游戏开发人才,加之独立游戏工作室在消息渠道上也没有太强的沟通渠道,遇到问题很难找到帮手。

现在的环境肯定是越来越好了的,但是距离能够让大部分独立游戏开发者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还有较大的差距。

春晖:讲个蛮有趣的冷笑话:如何拍文艺片成为百万富翁?答案是先成为一个千万富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做独立游戏也是如此。我超级喜欢一家独立游戏发行商:安娜布尔纳,像他们那样追求作品的艺术性,真的是需要经济基础的。而艺术和商业做到平衡,是我未来十年不懈追求的一项事业。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其次我认为,属于单机游戏的市场才刚刚开始,中国好的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国的2A、3A还在路上,这条路是我们有机会趟出来的一条艰难而正确的路。

陀螺:你认为哪些作品兼顾了独立性与商业化?

春晖:举点近的例子吧:《潜水员戴夫》《咩咩启示录》《完美音浪》都是去年我很喜欢的作品,模拟经营也是我看好的方向之一,比如《波西亚时光》,我认为帕斯亚科技算中国游戏中产的典型代表之一。此外,中大型的《黑神话:悟空》《影之刃》也是未来很有机会的方向。

陀螺:“游戏中产”这个概念怎么定义?

春晖:像戴夫、咩咩这种体量级别的游戏都可以归入这个范畴。而中国是非常缺乏游戏中产的——因为这是小型独立游戏团队很难做,而大厂做的话ROI又非常低的一件事,所以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件相对难且正确的事。我们做的《墨境》就在走这条道路,我认为这是可以开花结果的事情。我是真正笃信游戏中产是这几年我们可以抓住的机会,算是个小红利期吧。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为有才华的创作者搭建舞台

陀螺:问个题外话,D为什么选择退学回来做游戏?

D:首先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载体。哲学本身是文本,一篇论文几千的转载在学术界已经是非常恐怖的转载量了,而我想让好东西有更多人看到。

其次,我的人生是比较顺,来“找不自在”了。我本科读的是数学和哲学,数学的学历可以去做金融,也拿了不错的offer,但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去读了哲学,我的硕导博导也都是院士。我觉得无论我是做金融,还是去学界,生活一眼都可以望到头没有太大的颠簸。

然后我就开始折腾了(笑)。退学回来我想干一些切实的有挑战的事情。最早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当时所在项目组很边缘,UV倒数第二,因为不重要所以我能直接接手,通过自己去谈内容、设计内容、跑活动、整活儿,后来直接干到了正数第二,UV一个月涨了700%多。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互联网挺有意思,因为做的事情能有直接反馈。但当时门户网站平台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事情,而我又喜欢打游戏,LOL、炉石、云顶之弈都是王者或者服务器前两百的段位,加上身边同学朋友做游戏的很多,所以选择了这个赛道。

春晖:我和D都喜欢追求相对不确定的人生,想要创造真实的价值。

陀螺:春晖的经历也这么凡尔赛吗?

春晖:我来自山东,我小时候是一个相对而言认真读书的孩子,大学在北理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简单来说做导弹的,还是班长。

但北理读书期间我被电影治愈了。我的阅片量近两千,而且很多片子看了好多遍,可以看我豆瓣 :春晖,唱片听了几千张,书也读了一些。所以大学时代我自诩是个文艺青年(笑);大学时我最想做的是导演,想拍出杨德昌、侯孝贤那样的电影,或是像近几年的毕赣、胡波(已离世))那样实现自己的导演梦。我用了两三年时间去追逐梦想,但我发觉在我的母校北理很难有这样的土壤。后来我进入一家创业公司,然后偶然在一次回母校的时候遇到一群想做事的人,也逐渐意识到北理做电影确实蛮难,但是做游戏,我们技术底子可以的。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游戏是21世纪最强有力的表达载体,没有之一。同时游戏也是继电影之后全世界通用的一个主流表达载体,甚至影响力更大。并且,内容型行业是常看常新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口味、偏好,永远都有机会。我相信属于游戏的历史才刚刚开始,因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做游戏的道路,游戏现在我是越做越了解,越了解越爱,做得还是很开心很有动力的!

陀螺:做《墨境》是不是你们人生中最不可控的一件事?

春晖:笼统来讲是的。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人生做的最富有挑战性的事,没有之一。但我们俩要不断说服自己,在创业道路上享受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还是有一些乐观主义精神的。

D:其实我觉得人生很多事情都不可控,不过我们的心态倒是是挺平和的,因为不可控才有惊喜,才好玩呀。

陀螺:相比从前,你们开始创业做游戏之后的状态有变化吗?

D:需要有更宏观的思维和视角,同时也需要了解细节。比如PR、GR、财务、法务、税务、投融资、展会、产品、市场走向,以及了解这个行业大家都在做什么,而这也意味着个人能力的提升。当我们以前在一个优秀的大平台时,我们不谦虚地说也算同龄人中比较猛的了;但创业这三年,我们逐渐洗尽铅华,不断发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价值,不背靠任何平台去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看自己到底能建成什么样。

春晖:当下我们更类似于搭建舞台的人,我们找到各个版块的负责人,把整个团队搭起来;选择合适的项目方向、研发节奏、宣发节奏以及市场关系。把舞台搭好了,让有才华的创作者表演,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D:对!我们就想做TGA颁奖的时候坐下边鼓掌,然后获奖者会感谢我们的人(笑)。

00后死磕动作肉鸽,创始人:「游戏中产」,或是未来几年的行业小红利

陀螺:作为95后创业者,有什么经验能分享给年轻游戏人?

D:哈哈其实小赌必输,大赌还有机会后边还有一句,不赌不输。

如果确定要赌了的话,我想说的是,所有人都会踩坑,肯定会失败,但是要记住一切都会过去,下次干回来就好,失败才是人生的底色。对于创业者来说,建议更多是调整心理上的预期,因为现实的困难是永远可以去解决的,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对于自己心态的把握。

春晖:我特别喜欢杨德昌的电影,因为他一直在问观众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你一定要在内心非常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你真的是只想赚钱的话,这个行业很难受;如果你真的只是想做艺术表达,那最好考虑考虑家里的条件。你一定要非常清楚地知道,你在做的这件事情需要付出200%的努力。另外,你还要有一个很好的初心,你在内心要有无穷的笃定和热爱。

陀螺:做到现在团队有多大?年轻人多吗?

春晖:目前《墨境》项目组有30多人,以95后、00后为主,我们俩都是95后,而00后则占到了整个团队的70%-80%。年轻人的执行力、硬技能、成长性、学习态度都很令人惊艳。虽然有经验不足之处,但有行业老兵带着大家,新老搭配来做事是比较好的状态。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人类一败涂地VR》将于10月31日登陆PS VR2、Quest和Steam平台

全球销量超5000万套的《Human Fall Flat》(译名:人类一败涂地)在9月公布将推出VR版,如今其发售时间也已经确定——将于10月31日登陆PS VR2、Quest和Steam平台。

《人类一败涂地VR》将由原班人马No Brakes Games联合立陶宛的SneakyBox团队开发,并由Curve Games继续担任发行方,后者也曾发行过VR游戏《Lawn Mowing Simulator VR》。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通过保持第三人称视角,《人类一败涂地VR》保留了系列原有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提供了令人满意的VR改编。由于不少谜题通常需要手部的精细动作,这些谜题在VR中会感觉更加直观,因为玩家的手部控制和协调性更好。

VR版还支持与最多三位好友合作,以四人团队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游戏将包含所有原版关卡,以及由社区精心制作的“Extra Dreams”精选关卡。

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或为XR版本上线做准备

据VR陀螺获悉,日前,小红书向部分用户推送了一项智能硬件用户的调研,意在调查小红书受众购买、使用XR硬件设备的数据情况,其罗列的硬件清单包含Ray-ban Meta、Rokid、雷鸟、XREAL、Vision Pro、PICO、Quest 3等XR硬件和品牌。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图源:VR陀螺

其调研问题,还包含了用户主要使用XR硬件的功能、购买设备的驱动力等。目前暂不清楚小红书此次调研的目的何在,笔者推测或为小红书面向Vision Pro等硬件推出XR版本APP做准备。

此前,包括淘宝、腾讯视频、京东、快手、虎牙直播、爱奇艺等知名APP皆已登陆Apple Vision Pro,作为一款种草内容型APP,小红书何时上线,以怎样的形式出现,令人期待。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跻身榜单前十

近日,Steam公布了9月份SteamVR的硬件设备占比情况,具体如图所示: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图源:Vavle

9月涨幅最大的头显是索尼的PlayStation VR2,该产品自今年8月推出PC适配器以来,使用率已在9月上涨1.68%,跻身榜单前十。遗憾的是PS VR2的HDR、眼动追踪、头显振动、自适应扳机等功能均不能在PC端使用,否则会对产品销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头显方面没有太大变化,Quest 2继续下降也是意料中事,今后随着更具性价比的Quest 3S问世,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情理之中。另外9月发售的新品PICO 4 Ultra尚未上榜。

Quest PC串流应用进一步集成投屏和远程桌面功能

Meta Quest Link是一款由Meta打造的面向于Quest头显的PC串流应用,近期Meta推出了最新测试版本,里面进一步集成了投屏以及远程桌面功能。

借助投屏功能,玩家可以将头显的画面传输到电脑的网络浏览器当中,不过当前只支持宽屏比例,不支持未经裁剪的正方形视图,此外,里面尚没有配备录制功能。

关于远程桌面,早些时候需要借助Meta Quest Remote Desktop等工具才能实现,现如今该功能也合并到了Meta Quest Link当中。为了命名更简洁,此前Quest应用Remote Display也更名为了Remote Desktop。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宝马为BMW M MR驾驶游戏添加多人模式,支持Vision Pro

宝马集团正在利用MR技术拓展其驾驶体验,将车辆本身成为控制器,形成驾驶者、车辆和环境之间的独特3D互动。

宝马结合MR技术推出了多感官多人游戏模式:游戏中,玩家通过一次秘密任务进入了BMW M车库,登上屋顶赛道后,两位“BMW M MR”用户就可以在多人模式下进行虚拟对战,躲避障碍并收集虚拟硬币。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据称该体验在路面上会进行非常精确的GPS定位,以便将位置和移动传送到虚拟世界。由于采用了精确的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每一次加速、转弯和制动操作都能无延迟地传输到虚拟世界。传输的不仅是车辆的运动,还包括驾驶员的运动。

而且玩家不必亲临多人游戏驾驶的区域,而是可以使用Meta Quest或苹果Vision Pro等设备进行虚拟连接,头显需要与汽车内部系统连接,以便实时同步动作和数据。

Qt 6.8 LTS版本发布,引入XR模块

Qt 是一个跨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用于创建图形用户界面和跨平台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在各种软件和硬件平台(如Linux、Windows、macOS、Android或嵌入式系统)上运行,而底层代码库几乎不需要更改,同时仍然是具有本机功能和速度的本机应用程序。

日前,Qt 6.8 LTS 版本正式发布,引入了一个 XR 模块,以提供新的用户体验。其在推文中介绍道,新的 Qt Quick 3D XR 模块使开发人员可以更轻松地为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平台构建沉浸式体验,确保无论目标设备是什么,Qt 仍然是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首选。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新模块实现了通过手部跟踪和控制器进行空间输入的支持,以及对空间锚点和运动的支持。这允许用户在使用 Apple VisionPro 或 OpenXR 设备(如 Meta Quest 2 和 3)时与 Qt Quick 3D 构建的环境进行交互。

为了在头戴式显示器中获得最佳渲染性能,其在 Qt Quick 场景图、标准 Quick 项目和材质以及 Qt Shader Tools 构建系统集成中完成了对多视图渲染的支持。

此外,Qt Quick 3D 还改进了阴影和材质增强功能,Qt Quick 3D 6.8 通过使用级联阴影图和百分比接近过滤软阴影来渲染更好的阴影。美术可以通过 PrincipledMaterial 的新属性调整菲涅尔,并根据顶点颜色属性应用遮罩。自定义材质现在支持与 PrincipledMaterial 相同的属性。

SimX获125万美元融资,将用于开发VR医疗培训平台

近期,SimX宣布已获得美国空军部 (DAF) 创新部门AFWERX颁发的125万美元的补助,本轮资金将用于开发专注于女性健康的VR医疗培训平台。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据介绍,SimX是一款VR 医疗模拟平台,目前已在梅奥诊所、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美国空军等知名机构投入使用。

本次融资旨在创造一种沉浸式VR体验,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个性化指导和专家指导反馈。通过将专业医学教育直接带给专业人员,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专业人员,消除医疗保健提供者培训方面的传统障碍。

Sightful放弃AR笔记本硬件项目

Sightful是一家AR初创企业,今年年初,企业推出了其首款AR笔记本电脑SpaceTop G1,售价1900美元。SpaceTop G1搭载骁龙8 Gen 2处理器,运行专有的操作系统,设备本体并没有配备传统屏幕,而是集成了XREAL Air 2 Ultra AR眼镜。

近期,Sightful宣布不再专注于硬件项目,并将退还预定用户的100美金押金。据透露,后续Sightful会将工作重心转为软件项目,研发适用于“CoPilot+PC”的应用。当电脑设备连接AR眼镜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多任务处理以及6DoF空间悬停体验。

Sightful创始人Tamir Berliner和Tomer Kahan在接受CNET采访时提到,团队之所以会改变运营策略,原因在于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NPU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它能够在不影响笔记本性能以及电池寿命的情况下获得优秀的AR体验。

据了解,这款应用将于2025年初上市,初期只支持XREAL特定型号的AR眼镜,软件定价暂未明确。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SpaceTop G1,图源:网络

XR公司Infinite Reality以4500万美元收购Zappar

2024年10月8日 —— Infinite Reality(简称iR)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AI)、空间计算、扩展现实(XR)及其他沉浸式技术的公司,其宣布收购位于伦敦的XR平台和创意工作室Zappar。这是Infinite Reality今年的第六次收购,也是iR在短短几周内的第二次重大投资。

通过这笔4500万美元的收购,Infinite Reality将利用Zappar的技术套件扩展其产品组合,包括该公司的端到端XR软件、价格合理的混合现实头戴设备和无障碍二维码(AQR)解决方案。

9月Steam VR头显使用率,PS VR2大幅上涨;小红书开展XR硬件用户调研

Infinite Realit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商务官Amish Shah在评论此次收购时表示:“Zappar在欧洲的强大影响力及其与全球品牌的紧密合作与我们的扩张战略完美契合。通过将他们的专业知识整合到我们的产品组合中,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横跨各大洲和各行业的沉浸式技术巨头。”

Zappar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下一代3D网络工具,用于在移动设备、台式机以及Apple Vision Pro、Quest 3和Magic Leap 2等设备上创建、管理和体验3D网站、应用程序以及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内容。现在,随着Zappar功能的加入,iR表示它将能够更好地“通过可扩展、可访问的解决方案重塑商业和数字媒体体验”。

Zappar的计算机视觉和软件及硬件解决方案被各大品牌和创作者广泛使用。该公司还因XR创新和可访问性而荣获多项奖项。其定制的WebAR技术可提供基于Web的AR体验,不受第三方操作系统或设备限制。

Infinite Reality还指出,Zappar与乐高乐园、雀巢、联合利华、NBC环球、拜耳、辉瑞、Rovio、迪士尼、H&M等全球主要品牌的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iR的市场影响力并支持增长和创新。

“我很高兴欢迎Zappar加入我们的团队,”Infinite Realit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hn Acunto表示。“我们期待将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与Infinite Reality Studio及我们专有的iR Engine相结合,并与杰出的员工合作。”

Zappar的产品包括:

  • Zapworks:一个一体化XR平台,用于在所有设备上创建和部署基于Web的增强、虚拟和混合现实体验(WebXR)。

  • Mattercraft: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工具,用于创建3D Web体验,包括用于移动设备的WebAR、用于头戴设备的WebXR和用于桌面的Web3D。

  • 设计师:Zappar的无代码、拖放式WebXR编辑器工具,无需应用程序即可为台式机、头戴设备和智能手机创建沉浸式3D网络体验。

  • Zapbox:一款入门级XR头戴设备,配有控制器。Zapbox售价仅为99.99美元,拥有一系列功能,包括全彩透视和两个跟踪蓝牙控制器。

  • Zapvision:Zappar的辅助技术,使盲人或视力低下的人能够通过单个可访问的二维码(AQR)访问包装上的产品信息。

  • Studio Z:Zappar的内部沉浸式制作工作室。

Infinite Reality表示,随着Zappar解决方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加入,它将为iR自身的企业解决方案团队提供更多资源来为网络构建沉浸式体验,并将帮助iR扩展其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沉浸式体验的能力,例如空间视频、360度视频和照片、混合现实艺术和XR游戏。

Zappa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aspar Thykier表示:“加入Infinite Reality的开创性投资组合使我们能够扩展我们的技术,接触更广泛的客户和消费者,并进一步扩大我们在美国的业务。通过与iR其他子公司的协同效应,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综合专业知识继续塑造扩展现实的未来。我们非常高兴加入Infinite Reality大家庭,为公司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开启新的篇章。”

Zappar的总部仍设在伦敦,进一步扩大了iR在欧洲的影响力,并增强了公司现有团队的实力。目前,iR在全球多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包括纽约、洛杉矶、巴黎、迪拜、开罗和利雅得。

股价新高之际,解析Microstrategy的上涨“永动机”

原文作者:Glenn Hodl

编译|Odaily星球日报(

译者|Azuma(

编者按:

加密货币市场的走势仍扑朔迷离,但与比特币强绑定的 Microstrategy(MSTR)近期却创下了股价的历史新高 —— 美股行情显示, 10 月 9 日 MSTR 一度逼近 200 美元大关,最高冲至 198.35 美元。 

近期,海外 KOL Glenn Hodl 针对 Microstrategy 的强劲表示给出了自己的分析。Gelnn 认为即便是在比特币价格不再增长的情况下,Microstrategy 也可利用市场对于商品和公司的估值模式差异来创建可持续推高自身市值的“永动机”,这最终将使 Microstrategy 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

以下为 Gelnn 原文内容,由 Odaily 星球日报编译。

股价新高之际,解析Microstrategy的上涨“永动机”

Microstrategy 的首席执行官 Michael Saylor 似乎已找了一个“永动机”般的经济模型。

我不确定该机制能否被阻止,但如果该机制继续运转下去的话,Microstrategy 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公司。

究其原因,对某家公司进行估值的方式与对比特币等商品进行估值的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就使得市场在对 Microstrategy(MSTR)进行估值时产生了一个悖论 —— 商品总是以当前的价格进行交易;而公司则会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进行交易。

因此,如果你相信比特币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变得更值钱,那么 Microstrategy 所持有的比特币也将会且应该变得更值钱。 

这就可能造成一个“二阶效应”,即 Microstrategy 可以不断地去捕捉这一溢价预期,这即增强了其叙事的吸引力,也能助推其市值的不断走高。

可能有些读者依旧不太理解,以下是一个静态的超简化版本。

现在有一家公司,该公司发行了 10 股股票,同时持有 10 个比特币。

假设当前比特币的现货价格为 2 美元,而市场则预计它将涨至最少 4 美元。依照对公司进行估值的模式(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进行交易,假设折扣率为 50% ),该公司的股价将为 3 美元,较其资产净值溢价 50% 。

该公司的老板发现这里存在一个机会,于是他又以市场价格发行了 2 股新股,再用这 6 美元从市场上收购了 3 枚比特币。

现在,这家公司一共发行了 12 股股票,持有 13 枚比特币,“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从 1: 1 变成了 1.08: 1 。

关键点在于,现在这家公司的市值为 36 美元,财库价值则为 26 美元,溢价率已缩减到了 38% (反之即折扣率放大到了 62% ),但市场仍将以未来价值的 50% 折扣率来对该公司进行估值,这将助推该公司的市值上涨至 39 美元,对应单股价格为 3.25 美元。

溢价修复后,该公司的老板可以再次重复上述路径,即以市场价格发行 2 股新股,再用这 6.5 美元从市场上买进 3.25 枚比特币。

现在,股票发行量达到了 14 股,比特币持仓则到了 16.25 枚,“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从 1.08: 1 变成了 1.16: 1 。

之后,随着市场再次依照“以未来价值的 50% 折扣来对该公司进行估值”的路径修复溢价状况,该公司的市值将被推高至 48.75 美元,对应股价略低于 3.5 美元。

到现在为止,虽然比特币的价格并未发生任何变化,溢价率也回归了 50% ,但该公司“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已增长了 16% ,股价同样增长了约 16% 。

至此,一个怪物的雏形就已经诞生。该公司可以不断重复上述流程,利用市场对商品及公司估值模式的差异来创造永动机,而市场则将不断提高对该的估值,一是因为比特币的未来价值将会增加,二是因为该公司“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也在在不断提高。 

Microstrategy 就是这只怪物,它有望将成市值最大的公司。

国际米兰携手Gate.io,迈向加密与体育的未来

国际米兰携手Gate.io,迈向加密与体育的未来

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Gate.io 正式宣布与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FC Internazionale Milano,简称“国际米兰”)达成合作,成为这家意甲豪门的官方球衣袖标合作伙伴。这一合作将在 2024/25 赛季启动,标志着 Gate.io 品牌将出现在国际米兰男、女一线队及俱乐部 U20 青年队的比赛球衣袖口上。

此次合作代表了两家在各自领域追求技术创新与社区价值的品牌的结合。Gate.io 和国际米兰致力于通过融合尖端数字技术与传统体育精神,为全球球迷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服务。这一合作将包括独家内容、联合市场活动、联名商品,以及在场内外的独特互动机会,旨在提升球迷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Gate.io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林博士说,“我们很高兴与国际米兰这样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广大粉丝群体的俱乐部达成合作。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和社区参与,期待为全球国际米兰的球迷带来振奋人心的全新体验,并探索足球与数字资产世界之间的更多可能性。”

国际米兰携手Gate.io,迈向加密与体育的未来

“我们非常荣幸地欢迎 Gate.io 成为我们尊贵球衣的新袖标赞助商,很高兴地宣布这一合作已经达成。Gate.io 拥有超过十年的行业经验,并与我们同样富有创新精神。通过这一合作,Gate.io 将在我们参与的所有比赛中获得广泛的曝光。” Alessandro Antonello,国际米兰集团首席执行官直言。

此次合作不仅是 Gate.io 与国际米兰在体育与数字技术领域的又一创新里程碑,也代表着双方在社区建设与未来发展愿景上的紧密联合。为深入了解这次合作背后的战略构想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我们特别采访了 Gate.io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林博士以及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首席营收官 Luca Danovaro。在采访中,两位高层领导分别分享了他们对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通过这次合作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体育的结合,为全球球迷带来更多互动和价值体验。

以下是采访内容:

Odaily:

您是否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AI 和元宇宙技术会在各个领域交汇?如果是这样,Gate.io 与国际米兰(FC Internazionale Milano)之间的合作会呈现出怎样的前景?

Gate.io 创始人韩林博士: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认为 AI 与元宇宙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极具潜力的可能性。这种结合有能力改变每个人的未来生活。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已经看到 NFT 相关的技术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很多行业中的项目,尤其是中国的一些项目,已经在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元宇宙,使其更加开放和易于参与。

然而,当时元宇宙概念存在着较大的炒作效应,这导致了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泡沫现象,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我认为这一部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尚未完全准备好。如今,生成元宇宙内容的成本仍然很高,但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内容创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单,也为元宇宙铺平了道路。

现在,像苹果这样的大厂硬件技术也变得更加先进,用户在元宇宙中的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元宇宙,使其变得更易获取,并对更多的用户群体产生价值,比如体育赛事的粉丝或许可以在家就拥有现场观赛的体验,或者是热衷于加密货币的交易员能够用 AR 眼镜给自己添加多个屏幕用来看盘等等。我认为这是朝着实现我们目标迈出的积极一步,也能够最大化这些资源的潜力。

Odaily:

感谢您,韩博士。接下来对国际米兰的提问是:目前,数字货币在体育领域的参与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您认为在未来五年内,数字货币会在体育和娱乐领域成为主流吗?为达到这样的普及程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首席营收官 Luca Danovaro:

我认为,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数字货币领域总是波动性很大。所以关键在于可持续性,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参与其中,我相信提高公众认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传达正确的信息,展示数字货币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货币使用,还可以在数据分析、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以及 NFT 商品(如球衣)的真实性验证等方面发挥作用,那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相信体育与数字货币这两个领域会共同发展,推出一些重要的合作项目。作为一家足球俱乐部,我们的目标是与正确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实现重要的里程碑。Gate.io 正处在这段合作关系的起步阶段,我们已经规划了一些令人期待的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这些里程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成为体育和数字货币两个领域合作融合的标杆。

关于 Gate.io

Gate.io 是全球最早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也是合规且安全的数字资产平台中的领导者,提供 100% 用户可验证的储备金证明和多样化的交易服务。此外,该平台在 CoinGecko 上的流动性和交易量方面,始终位列全球十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列。除了其核心的交易服务之外,Gate.io 还扩展了生态系统,提供去中心化金融、研究与分析、风险投资、钱包服务、初创企业孵化等多项服务。Gate.io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于超过 1700 万活跃用户。

关于国际米兰

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成立于 1908 年,是全球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之一。

俱乐部的奖杯包括 20 个意大利顶级联赛冠军、 9 个意大利杯冠军、 9 个意大利超级杯冠军、 3 个欧洲足协杯冠军、 2 个欧洲冠军杯冠军、 1 个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2 个洲际杯和 1 个 FIFA 俱乐部世界杯冠军。国际米兰是七支曾在同一年内(2010 年)赢得三冠王(欧冠、国内联赛和国内杯赛)的球队之一,也是意大利唯一一支在其 113 年历史上从未降级的俱乐部。国际米兰是一个拥有超过 5 亿追随者的全球品牌。

俱乐部拥有一个世界闻名的顶级青训学院。多年来,国际米兰青年队赢得了至少 56 座冠军奖杯,培养了诸多国脚,以及几十名后来在欧洲主要联赛中效力的职业球员。

崛起中的 Sui:这一新兴区块链如何塑造加密货币的未来

撰文:CryptoWhale 翻译:白话区块链

在瞬息万变的加密货币世界中,Sui 作为 2024 年最具潜力的项目之一脱颖而出。凭借其尖端技术和快速增长,Sui 正在成为 Solana 和以太坊等老牌区块链的强劲竞争对手。其原生 Token SUI 增长显著,随着一系列重要进展,Sui 已跻身 Layer1 领域的焦点讨论之中。截至 2024 年 10 月,Sui 因其扩展性、创新性和不断扩大的生态系统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加密领域最令人兴奋的项目之一。

1、Sui 的独特之处在哪?

Sui 的核心创新在于其对并行交易处理的独特方式,这使其有别于其他 Layer1 区块链。Solana 采用的是乐观并行处理——同时处理交易,假设不会发生冲突;而 Sui 则选择了确定性并行处理,预先排列交易以避免冲突。这一方法增强了系统的可预测性和扩展性,使 Sui 能够处理超过每秒 10000 笔交易(TPS)。

这种扩展性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去中心化应用(dApps)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特别是在 DeFi 和加密游戏等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

2、关键里程碑与最新进展

2024 年,多个重大进展推动了 Sui 的快速崛起:

Grayscale 的 SUI 信托:全球最大的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Grayscale 于 2024 年 8 月推出了专为 Sui 设立的信托基金,让合格投资者能够投资该 Token。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目前已有超过 250 万美元投入该信托基金。像 Grayscale 这样的重量级机构的支持,使得 Sui 在投资者和加密社区中更加合法化和备受认可。

Sui 进军 Web3 和游戏领域:为了抓住区块链与游戏结合的机遇,Sui 推出了与 Playtron 合作开发的 Web3 原生手持游戏设备 SuiPlay0X1。这一举措类似于 Solana 在 Web3 硬件领域的探索,进一步巩固了 Sui 在加密游戏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这一领域在未来几年内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集成原生 USDC:2024 年 9 月,Circle 在 Sui 区块链上引入了原生 USDC,极大提升了其 DeFi 能力。USDC 作为最具稳定性的加密货币之一的加入,推动了 Sui 的总锁仓价值(TVL)超过 11.2 亿美元,跻身 TVL 排名前十的区块链。

跨链扩展至以太坊:9 月底,Sui 推出了与以太坊的跨链桥,支持 ETH 和 WETH 在两条区块链之间的无缝转移。这一举措大幅提升了 Sui 的互操作性,并满足了市场对高效跨链桥的需求,超越了之前的 Wormhole 解决方案。

3、Sui 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随着这些进展的推进,Sui 在迈向 2025 年时已经具备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条件。其卓越的扩展性和创新基础设施使其在 Layer1 领域成为一支强劲的竞争力量。然而,加密货币领域一向波动不定,Sui 需要持续创新才能保持当前的势头。

目前,Sui 已牢牢确立了自己作为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的地位。在机构支持、游戏、DeFi 和跨链互操作性的推动下,Sui 的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扩展,并吸引着开发者和投资者的目光。

Sui 在 2024 年的崛起标志着区块链格局的重大转变。其技术进步,加上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集成,使其在新一代 Layer1 区块链中占据了领先地位。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Sui 的扩展能力及吸引新用户的潜力将决定它能否继续挑战 Solana 和以太坊等老牌网络的主导地位。但至少在目前,Sui 无疑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项目。

转折点!BTC新晋鲸鱼已投资1000亿美元

根据CryptoQuant的数据,BTC新“鲸鱼”的投资额今年增长了13倍,在10月6日达到近1080亿美元。

目前,新“鲸鱼”的投资占BTC已实现总上限的48.8%,几乎达到了老“鲸鱼”支付的113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绝对数字来看,这是这些投资者花费的最高金额。

“已实现上限”是一个指标,它计算了每个BTC的未消费交易输出(UTXO)的价值,并考虑了其最后一次移动时的价格。

这通常用来衡量BTC中储存了多少价值

此外,在10月6日登记的已实现总上限中,新“鲸鱼”的相对参与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之前的记录是在2021年5月16日,当时新鲸鱼持有网络已实现上限的18.2%。

CryptoQuant的仪表盘显示,新“鲸鱼”是指平均持有超过1000BTC的时间少于155天的BTC地址,不包括中心化交易所和miner拥有的钱包。

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Ki Young Ju将这一运动称为“代际转移”,并预计新鲸鱼的已实现上限将很快超过老鲸鱼。

除了BTC链上数据显示的新“鲸鱼”积累和持有趋势外,网络中的活跃地址也在10月8日打破了长达11个月的下降趋势。

转折点!BTC新晋鲸鱼已投资1000亿美元

Real Vision公司首席Crypto资产分析师Jamie Coutts通过X强调了这一趋势,并指出,BTC所有指标的有机网络增长和采用有助于支撑其作为全球货币网络的未来

尽管这是一个积极的基本指标,但Coutts指出,在过去四年中,活跃地址的预测能力已经减弱。

与此同时,Glassnode10月8日的一份报告显示,BTC短期持有者持有的供应量正在等待获利,比率为1.2。

报告还补充说,短期持有者的情绪是理解近期价格走势的关键,因为他们代表了新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期货合约的未平仓合约表明投机活动正在激增。除了宏观市场信号的不确定性外,这还使市场容易受到波动的影响,主要是去杠杆化压力和清算。

对话交易员Raymond:逃离华尔街的他在上个周期捕获60倍的SOL,现在等着未来三个月的大跌抄底

本期嘉宾:Raymond,Mossfire Capital 合伙人

FC:今天请 Raymond 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其实在推特上写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正规军,有 8 年投行的经验,在传统金融待了很久;第二个经手过千万级 DAU 的 APP,我觉得其实挺不容易的;第三个我觉得你是有一套方法论的。其实我还有一个没写,我对你的性格还挺好奇的,因为我觉得咱俩挺像的,应该都比较敏感,我认为它并不利于交易。其实每期我都会有一个关于性格的探讨,因为我觉得每个人性格决定了交易策略,这个影响还挺大的。 咱们正式开始,先说说你的交易经历,你是从正规军进来,你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进入这个行业?怎么去迈过心理门槛?

Raymond:我倒不是很确定到底要怎么定义我进入这个行业,因为我其实买币买了蛮多年,但这个买币可能跟买邮票没什么差别,我也不是很确定算不算入圈。我简单的历史是这样子,最早是投行,后来做互联网公司,在 2017、 2018 年的时候买过币,那时候别人说这东西会涨,他是类似于一个赚钱机会被介绍的,叙事当然都可以说很多,人类未来的资金储备,诸如此类。但是在 2017、 2018 年的时候,我当时不是特别相信这个事情,尤其是那段时间,特别是中国有很多 ICO,所以每一次让我跟这个圈发生交互的时候,体验都非常的恶劣。那时候在杭州我记得酒店大堂就会有人开那种传销大会,我就觉得非常的震惊,这是什么圈呢?

我真正觉得我自己对于比特币,对于 crypto 赛道产生比较大的热情,开始有努力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在 DeFi Summer 之后。DeFi Summer 对我来说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在那之前币圈是一个骗我钱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是个韭菜,不是镰刀,没有胜率,不可能赚钱,所以我就走了。在那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可能不是韭菜,或者是自己有一定的胜率,不敢讲不是韭菜,但至少自己有一定的胜率,就开始研究,这个是最大的本质的差别。你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正面的预期值之后,你才会愿意投入时间、热情、信心、资金,一系列进去,才开始慢慢跑起来的。刚好 2021、 2022 年市场还行,所以赚了一些钱,有了正反馈,投了更多就有更大的正反馈,就这样跑起来了。

2023 年的时候,当时也非常机缘巧合,因为有朋友找我帮他们管一些钱,这个时候我就突然发现,可能币圈对我来说是一个可以做事情的地方了,这时候才算是,更全职的进入币圈,这可能是我之前的一个经历。

FC:DeFi Summer 做了什么让你觉得自己不一样?

Raymond:当时很有意思。我之前在香港做投行的业务,帮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上市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价格发现,比如说阿里巴巴的股票是 68 块钱开盘,为什么不是 67 ?为什么不是 66 ?这个价格其实就是在你的路演的过程之中,你要建一个 order book,你要有一个订单簿,类似于今天你看到的 AMM 的池子一样,你要画出一个这样的东西出来,最后给他确定价格,中间要考虑无数个因素,但这个就是人工做出来的,它的价格是人工去发现出来的。当时我看到 AMM 的时候,可能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后来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不就是把我以前的工作做掉了吗?有一个人放了 50 个苹果在左边, 50 个橘子在右边,他们两个放进这个模型就能决出高下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

而且当时已经是被广泛采用了,买啥东西都能上 Uniswap,我觉得对我来说那就是一个类似于 GPT 时刻,或者 iphone 时刻,我可以马上想到我之前的某个同事的某一份工作,在链上可以被某一个智能合约某一个协议取代掉,那个时候对我来说,DeFi Summer 是金融的巨大的创新,这不是一个骗人的东西,这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正向影响的,是一个正和博弈,不是一个零和博弈,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值得看一看,值得花很多时间。

FC:理解。你刚才说挣钱有正反馈,就挺想知道,你挣的最多的一次和亏的最多一次分别是多少?它是不是会影响你在币圈的交易风格?

Raymond:我不觉得是我的赢和输积累了我交易风格,交易风格是从人的性格出发的,首先定我是谁,我这个人性格怎么样,喜欢什么东西,风险偏好是怎么样的,有没有赌性,还是说比较保守,这些个人特质决定了我做的交易是什么,这些具体的交易可能会被归类成某一种风格。我其实不太确定我的风格到底是哪一种,我觉得这可能不是 MBTI 有个选项,我不太确定要怎么去具象化这东西,但我这个人可能整体是偏保守的,所以我基本上没有怎么亏过大钱。

比如说我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我没有花很长时间研究的东西,我可能放的钱就比较少,这个钱就亏完了也没多少,当我了解的东西,我就会放比较多的钱,但同时间看的比较牢,要止损啥的,也不太容易亏特别大的钱。整体的套路还是比较偏保守方向的。我自己可能对于宏观上的一些事情会比较敏感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在一些大的方向决策上可能不太会错,这样整体仓位上就不太容易出太大的问题。

我之前可能赚的最大笔的钱其实是在 GLP,我记得我好像去年夏天的时候跟你聊过一次,当时我还跟你讲过我在 GLP 赚钱的事情。我可能是比较保守的,喜欢看大的方向,我 GLP 赚的最多钱是在 2022 年年底 11、 12 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 GMX 很出名,我很早就买了 GMX,那时候是 FTX 倒掉,GMX 突然就变得很出名的。当时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我认为宏观上不太可能再有跌的可能性了,我就开始买 GLP 且加 4 倍杠杆, 4 倍杠杆的 GLP 约等于是 2 倍的 Beta, 2 倍的 BTC,因为它里面一半是比特币,等于是说我买了一个 2 倍的 BTC 加上当时 GLP 应该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年化回报,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有, 4 倍加起来就是一百多到两三百这样的一个年化回报,但是中间会有一些折损就比较细节了。这个例子就是我觉得我比较确定,宏观上是会回来的,不会再有什么继续爆雷的可能性了,币安是不会倒掉的,整体判断下来,GLP 等于是我一个 Bate 杠杆起来的表达方式,这是挣的比较多的。

还有一个倍数上比较多的可能就是 Velodrome,OP 上的一个 DEX。说实话在 2021 年的时候,我在 Crypto 的钱没放那么多,那时候可能对游戏规则、对很多事情没有那么了解,我可能是在 2022 年之后,逐步把钱越放越多的,等于说我的 crypto 的 allocation 越来越大,Velodrome 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所以钱也比较大,也赚的比较多。这些可能大概能够表达我交易风格的一些 trade。

FC:刚才其实你说的特别好,就关于我是谁这个事决定你的交易风格,你的出发原点。假设一个人新进的这个行业他刚接触交易,你会建议他先怎么去拆解这些问题?比如你刚才说我是谁,我可能是一个风险厌恶型,风险厌恶型我可能会设一个止损,或者说我不做合约,你有没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他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种交易方式或者方向?

Raymond:我觉得每个人之前的背景可能不太一样,有些人是非常传统背景性的,比如说以前做股票研究的,这些人可能先看 DeFi,这是传统的人最容易看懂的一个赛道,还有些人是有明显的一些技术优势的,可能公链和 Infra 更能够表达这些优势,或者还有些是社区社交媒体玩得很勤奋的这些人,Memecoin 可能是更合适的。背景之后就是看风险偏好,他来这边是要翻倍的还是要翻身的,如果他是来翻倍的,可能买 DeFi 类型的东西都可以,但如果是要来翻身的,他买的东西就会完全不一样,他的经历遭遇也会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可能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你看他入圈的过程,他自己会选择,你很难给他做测试说你去这里。

FC:同意,刚才你说一个是背景,一个是他自己风控的下线。还有你说的 GLP,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典型的,就是懂金融的人的机会。我其实现在是放弃 DeFi 这个赛道的,因为它最大的风险是不可控的,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刚才你也说到,GLP 这种交易是因为你懂金融,所以你愿意去研究赛道和项目,我想问的是,你从传统金融来看,你进来的时候有没有把这些交易风格分类,或者说你有没有认为,你在过去积累的东西,在这个行业里面发现对手太弱了,原来我这么玩都能给他们打爆,这些东西你当时有没有一个思考路径?

Raymond:我觉得币圈跟传统行业很不一样,不太能说有谁来就能降维打击的,我觉得哪怕是巴菲特,索罗斯来了币圈也估计会亏一半回去。而且传统金融也分很多不同的门类,它并不是两个世界,其实你可以理解成,币圈也是金融的一部分,它只是另一类风险资产,很多人不是说比特币是三倍杠杆的纳斯达克,这个资产内部的游戏规则会不太一样,比如说有很多情绪面推动的事情。

我觉得如果说传统金融人在这边有优势,比如说做投行做金融做久的人,可能是对于美联储更加熟悉,对于整个周期的感受会更强烈,比如说他今天讲要降息要加息,这些事情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 reading 在里面,你去听鲍威尔讲话的时候,你大概能感觉到他可能 7 月降还是 9 月降,你会对这些事情有感觉,我觉得这是个优势。还有一个优势可能就是,对一些具体大的事件的判断可能会比较好,比如说 ETF 会不会通过,为什么通过?接下来资金流入是怎么样的?对这些事情我觉得可能会比较敏感,因为这个本来就是传统金融的部分,所以当传统金融跟币圈的结合的那个地方,有传统背景的人肯定会有比较好的解读。

第三个我觉得传统金融的人,在看 DeFi 赛道上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 DeFi 本质还是 finance。举个例子,我们是在 2023 年 2 月份 3 月份投的 Pendle,那个时候 Pendle 只有两毛钱,因为 Pendle 就是一个利率掉期产品,我当时买的时候,很多人就说,你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你是华尔街待久了吗?我们币圈的人不需要这种利率掉期的产品,但我觉得这个产品做得还不错,不像个骗子,各种东西都挺好的,为啥大家不买?那个时候我从传统金融的背景,认为 Pendle 是一眼可见的,这个世界需要的产品,当时 Pendle 还有一些竞争对手,但是 Pendle 明显做的最好。所以这个可能是优势,我们会对于一些比较深的难的产品,了解的更早更快,但这个也可能是个错误,有可能我买完之后,币圈真的就不需要,长时间没有人用这个东西,这个币涨不起来,这也是有可能的。但从大的层面上说,在客观事实的了解和接受吸纳的速度上,可能会更快一些。

FC:我想问一下 Pendle,可能我就是币圈思维那个,觉得这玩意谁用太难了,太动脑子了,你不会因此觉得这个市场空间会很小吗?

Raymond: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在 2022 年年底的时候有个叙事叫 real yield,就是真实收益。那个时候像很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像 GMX,币安免费上的那几个项目,都是当时 real yield 叙事,只要有真实的收益,就表示它的收益和本金这两部分有可能拆开的。在历史背景之下,我发现了 Pendle,它可以把 GLP 拆开,而且当时 Pendle 是在 Arbitrum 上上了 GLP 拆开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很厉害。后来才出了 Lido,有了 LSD 赛道,再后来就出了 Points,有了 LRT 赛道,Pendle 才有人用。如果当时只是停留在 GLP 那个层面,今天的 Pendle 还是很小的,所以只是说在那个时间点上,我觉得这个产品好,但还是要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FC:我追一个问题,在广和深上面你怎么做平衡?比如巴老师说能力圈,但实际上做起来挺难的,尤其你管理一个基金,现在你怎么平衡?比如说我应该看更多赛道,还是在一个赛道看得更深?

Raymond:我觉得我个人的情况是,我平衡的不太好,我是尽可能希望又广又深。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会产生焦虑,比如说可能上个周期是 DeFi 的 year one,大家可能研究了三四年了,都比较熟了,但可能突然出来一个新的赛道,你完全没见过的,比如说 Meme 就是一个完全新的赛道,AI 也是完全新的赛道,这个赛道之前你没看过,没有看过二三十家公司,你怎么做投资判断呢?这时候就要重新开始补课,这其实是在市场当中看到别人涨,发现自己不太懂的情绪导致的焦虑,导致的强迫我要去做更多的功课。

但具体在开枪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判断,我懂这个东西懂得足够多,可以开这个枪了。如果我觉得还是很不懂,我可能就不开这个枪,继续研究继续看,我们自己可能还偏基本面驱动一点,还是要看的比较了解比较懂,为什么它会涨,为什么它会跌?如果是完全没感觉,那就跟赌博没差别了。

FC:理解。我们正好聊到交易策略,因为其实你们现在自己管理一个基金,可以大概说一下,你们整个基金的策略,包括你们怎么去找一个项目,判断一个项目?

Raymond:我们两个合伙人都还是属于性格上整体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自己也比较喜欢研究东西,看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偏基本面驱动的,比如说我们投一个公司之前投一个币之前,白皮书、竞争对手、行业、链上数据、holder、tokenomics,这些相应的该做的功课我们基本上都会做完。之前有几期的嘉宾也提过,其实大家做的事情都非常类似,很多人就会把前 1000 个币拿出来选一遍,你会发现如果你用基本面(这里说的基本面是比较泛的基本面,并不是说一定是个 PE/PS 概念,是说这个公司整体的一个情况),你从 1000 个币当中筛选下来,最后可能确实只有三五十个币是值得看值得投的,那这时候在三五十个币当中做的,其实就是更是一个 Alpha 的判断,他的信息可能是价格或者是一些叙事的热点的变化。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最近 LIDO 跌了很多,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协议很好,结果这时候价格出现了变化,价格跌了 50% ,那我觉得这个有可能是开枪的机会,因为项目基本面其实本身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但是它价格出现了变化,就给了我们一个开枪的机会,但前提肯定是 LIDO 在我们的白名单上的,我们在 1000 个币当中发现有三五十个币可以买,LIDO 是其中之一,它价格发生变化了我才开枪,肯定是这样的逻辑。

在配置上可能有一部分是贝塔,一部分是阿尔法,LIDO 是属于阿尔法这个部分的,阿尔法这部分根据我们对不同 token 的相信程度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权重,所以最后可能是这样的一个配比。我们会喜欢尽量在一些市场比较低的时候去买东西。

FC:那什么叫低,就是相对便宜,那具体的比如说在执行的时候什么叫低呢?

Raymond:执行的时候,举个例子,如果是在牛市的状况当中,很多东西如果能跌破 200 天均线,我就认为是便宜的。当然这个不是说跌破 200 天均线那天你就要买,还是要跟当天的一些大盘的情况要相关的,但很多时候它跌破了 200 天均线,我觉得就是一个值得买的信号,这是第一。第二,很多时候我们会收集,从技术分析上来看,每一个币它都有一些自己的技术的 pattern,他筹码的分布,所以它会趋近于一个之前很强的阻力或者是支撑的时候,这些都会是一些具体的信号告诉你这是接近便宜的,这时候你去看,赌它不会往下再跌 20% 了,这 20% 就止损,但是它如果涨回来它会涨两倍,这个是一个判断,我觉得盈亏比非常划算,那我就去买,是这样的逻辑。它有没有可能跌 20% ?有可能,但这时候相应的止损就会被触发,这个东西就会亏 20% ,你这笔就错了。

FC:我看到其实基本上就是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基本面,第二个是宏观,第三个社区,或者说整个社区的状态。其实我想问一个关于数据的问题,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你的交易角度上,数据到底有什么用?因为我自己的交易是,我做一个特别大的周期的波段,所以我对于短期数据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那你做一些比较小级别的波段的时候,这些数据到底怎么帮助你做决策?

Raymond:数据我觉得在 DeFi 赛道是尤其非常明显的,拿 Pendle 举个例子,它的 TVL 和它的价格就是完全成正相关曲线的。比如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你要做一个判断是,当时 EigenLayer 的产品已经发了,EigenLayer 的这些 TVL 会源源不断地涌入 Pendle 吗?除了 EigenLayer,还有别的其他的类似于 EigenLayer 这么大型的东西会上到 Pendle 上吗?Babylon, Solana 这一系列东西会有被 Pendle 用到的机会吗?很多时候看这些,你可能是在宏观上看一些具体的大的方向,接下来他们的数据上就会直接反映,他可能是出了一个新的池子,还是出了一个新的策略,这个部分就突然之间锁了 3 个亿 5 个亿 6 个亿就进去了,就非常明显,有很多人在用这个东西,这是比较透明的一种事情。

在 DeFi 上,比如说 Perps,你可以看 trading volume;看 Open Interest 和 Lending,TVL 就是一个核心指标;看 Dex,就是非 BTC 以太坊的交易对的交易量。这些核心指标会帮你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做的挺好的,但是还没人看到。像 Aerodrome,它其实是 base 上的一个 dex,在今年 Aerodrome 价格涨起来之前, 它上面的 volume 已经涨得很快了,但它价格当时还没有反应到,这些都是一些机会。后来补涨的原因是,大家发现 base 还挺好的,那 base 还有什么好的标的呢? Aerodrome 就是一个,所以大家来买进。所以总是有些这样的数据,是能够帮助你做一些判断。但同一时间也有一些情况会失效,比如说像 Tranchess,它就是一个 TVL 一直在涨,但是币价完全不动的协议。

FC: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Raymond:我觉得有几个事情,第一个就是所处的生态,Aerodrome 就是因为 base 更多人看,而 Tranchess 在哪条链上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第二是协议自己推广的方式和能力差别很大,Tranchess 的社区讨论度就不高。

FC:说实话我们跟一些项目方聊会提前很久知道一些信息,所以你会跟项目方去聊吗?比如 Pendle,你觉得你需要去跟项目方聊吗?

Raymond:我们做的是二级的基金,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说,说难听点就是我今天买了明天可以卖,如果我做错决定了,我可以明天就卖掉,所以对我来说可能不像一级的基金那样,尽调的程度这么深。但同一时间,二级的币很多时候它协议的数据也比较充分了,他做的好还是不好,肯定是已经有比较多的数据能够拉出来说的,我们会尽量去见项目方,但并不是强制一定要求。我们投资决策的 80% 在见项目方之前就已经做了,他可能只是说,我最后去 check the box,看一下这个人是不是个骗子,是不是有野心,有没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的,差不多就懂了。

FC:咱俩有一次私下聊的时候,你说关于信息优势的事儿,我记得你原话是说,这个事情我可能比别人更早知道一些“信息”,所以你现在怎么去找到这些所谓有信息优势的赛道?或者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交易员,我应该怎么去做?

Raymond: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有信息优势的赛道的,这其实不太存在。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 case,我发现我好像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事情。举个例子,像今年年初的 Ribbon,就是一个发了三四年从来没人用的一个协议,做 option 的。他出了一个新的协议叫 Aevo,这个币后来上了币安。但当时的情况是在 Aevo 发出来之前,Ribbon 的价格是 0.5、 0.6 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有人在交易 Aveo 的 Prelaunch token,当时是两块多钱,我就发现怎么这边的 Ribbon 是五六毛,那边的 Aevo 是两块多,但同一时间它的代币经济模型说得很清楚,它的币是 1: 1 兑换的。这个其实是我们 3 月份比较赚钱的 trade,因为在那个时间就是两个本应该 1: 1 兑换的币中间有三四倍的差价,肯定有一个价格是错的,当然他后来上了币安这个也是我们没想到的事情,但哪怕他不上币安,这个差价的收拢至少是个一倍以上的收益,所以我觉得这些是我们发现有信息优势的。

还有我最近应该也经常跟你交流到,关于 OTC 的事情,因为我自己做二级的基金,很多中间商会来给我发项目的 OTC 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很早就知道 Solana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要卖币,然后 merlin、bounce OTC 多少钱,这些我们都会知道。这些信息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额外的一些 data point,帮助我们判断,现在它的 VC 已经忍不住了,希望在 5 亿买,在 7 亿卖,我就给自己心里面给这个币打了一个标签,可能在 5 亿的时候是一个很强的支撑,因为卖家都消失了,这些都是一些信息点。有些时候也可能这个信息给了你很多 point,最后的结论是你不想买,因为发现这个项目的 OTC 太多了,所以他的 mind set 其实还是说,我能不能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只有我知道,我知道的时候是不是只有我能做,或者说这个事情目前有没有在价格上反映出来,能不能被交易,可能是这样的一系列判断,在具体的 case 上才能够发现,自己是有还是没有信息优势,有当然就更容易下重注。

FC:所以这个是经常困扰我的问题,要怎么判断这个信息是不是只有我知道,以及是不是这个信息未来只有可能我知道?

Raymond:我懂你的意思,之前几期的嘉宾,好几个都提到类似的一个理论,就是信息传播理论,到底我在传播链的什么地方?其实我们之前也总结过这个理论,但我们觉得这个理论不太 work,因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对每一个事情的判断,它是处在信息链条的不同地方的。举一个例子,可能今天我在 A 项目上是第一手信息源,但是在 B 项目上我可能是第七手信息源,但我还是我。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项目上,不同币上他的信息层面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很难通过给人打标签,来做信息流程的判断,我觉得这是很难判断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比如说我刚才讲的一些例子,都可能是有一些客观标准的,然后就是价格上可以 arbitrage 的地方。有些客观信息可以被挖出来的,让你发现可能你是可以赚到多一点阿尔法的。

FC:下一个就是针对你的个性化的一个问题,因为之前你做过一个 3000 万 DAU 的一个项目,在 Web2里面,然后你也在推特上发过,其实很多人说白了不配在互联网创业,所以我不知道你过去的经历,对于你判断web3的项目有什么帮助?我是觉得有时候可能会成为负担,因为你看谁都不爽。

Raymond:我自己个人经历,我做过产品,带过运营,除了不会写代码之外,互联网大厂里面所有职位我都做过,所以很多时候我大概看一个产品,我能够比较快的估出来,他做这个事情的复制成本和门槛有多高,我大概知道我自己来做要多少人,多久时间,这是很明确的感受,有些东西难做,有些东西很容易被复制出来,有些人很容易复刻出来,越容易被复刻的东西,就越没有门槛,越不值得买,没有排他性。

第二个可能是说我自己作为一个管过产品的人,很多时候我对于一个公司它的发展节奏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我第一次跟一个项目方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讲说他要做 5 件事,我看这挺好的不错,结果两个月之后还没做出来,可能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说就是排期怎么没有完成,为什么会差这么远时间,到底是忙啥去了?我可能就会有这种感受,因为我知道需要多久去做这个事情,所以他没做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本期的作业没交齐,在我这边好扣分。

很多时候是,因为都有创业经历,所以我很多时候是大概能看到另外一个创业者他想什么东西,他需要什么东西,他短板是什么?从人的角度也会比较容易判断。我觉得这些可能都是一些过去带过大产品的经验,给我的一些宝贵的帮助。

你刚才说的第二个就是关于成见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我还挺明显的,因为像币圈其实创新还挺少的,很多时候也都是大家做一个东西,经常就做来做去,我最讨厌这种做不同链上的相同的东西,一点原创性都没有,这种就很扣分,但实际上有些时候可能还是要尽量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心,可能时间阶段不一样了。比如说你在 2020 年做一个 Perp Dex 可能没有人用,你在 2022 年做其实还挺多人用的,你在 2020 年做 Pendle ,完全没有人用,但你在 2023 年做其实是很多人用的。可能时间变了,空间变了,你周围的客观环境变了,当时没有 PMF 的东西,现在可能有了。(Web2也一样)第一次做短视频是像小咖秀秒拍这些,抖音最早的模板跟他们很像,但你不能说抖音就是另外一个小咖秀,它的客观环境变了,导致那个东西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这个是比较明确的。

FC:我觉得这个变化很重要,但是变化怎么抓?你怎么能快速分辨这次跟上一次不一样?

Raymond:我觉得还挺难的。如果这个东西出来,我觉得以我的认知,通常情况下我不是吃第一波的人。吃第一波的人,你要对于客观环境有更加敏锐的判断,第二波是什么?是他已经出来了,且它(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 Friend.tech,或者比如 Farcaster,这是本周期新出来的一些新东西,可能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变化,生态的变化或者是资金流向变化,导致这东西可能更加 work 了,是哪个说不好,但我要做的事情可能是,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尽可能的尽快的去改变我对赛道原有的成见的部分,让自己比较快能够拥抱这个东西,以一个新的心灵的心态去看它,这样会比较容易抓到第二波。

FC:我的视角是这样,我一般从“人”去看这个事情,我发现最早拥抱新东西的人是两种人,一种是“欠债”的人,第二种就是你身边那些关系很好,但你看不上的人,我觉得这两种是最容易找到 Alpha 也最容易 miss 掉的人。比如说回到 2017 年我从 36 氪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我就是“欠债”的人,我对于改变所谓的阶级或者改变生活现状是最敏感的一帮人而且我创业的时候也欠过钱,那个时候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新的机会,所以(一旦有新机会)我都会冲进去,当这些人开始挣到钱的时候,我会经常盯着,比如我身边我感觉好像谁又欠着钱怎么突然就开始有钱了,我就马上去找这些人聊,你到底做了什么,尤其咱们行业里,我觉得这是一种,比如你看铭文很典型,包括大学生刚来的时候。第二种我们身边,我跟朋友也聊,有一种人经常容易 miss 掉,就是身边的兄弟,不是有一句话邻里无圣贤,耶稣也是木匠的儿子,类似于这种。所以当我身边的人开始创业,我的本能觉得他不行的时候,我都会去看一看,我觉得也许我的惯性会让我错失掉这个类型的 Alpha。我觉得这两个是我现在通过人来去判断,这个变化出现的时候,我应该去不去抓,就单纯的分享一下。

Raymond:我觉得你这个说得很好,其实你的心态已经非常开放了,我就举铭文这个例子,当时特别的打脸。因为去年铭文出来的时候,当时我下面的一个小朋友,就开始跟我讲这种的事情,我一直都是不接受,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他差不多可能隔两周跟我讲一次,叫我去打 SATS,我就没理他,之后这个小朋友拿到了,应该可能有 0.5% 的筹码,SATS,所以你算一下,我不知道他高点卖没卖,就很夸张的回报。

FC:所以他离职了吗?

Raymond:现在我们是朋友关系,没有雇佣关系。但是我觉得我在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想这东西我 miss 掉了,我后来在 20 多块钱的时候又重新买了 ORDI,今年符文的时候我就打了非常多符文,我觉得还行,所以当第一波出现的时候,如果你还有第二波上车的机会的时候,以一个比较清零的心态重新去上车。

再讲讲 Pendle 的例子,Pendle 是在 2 毛钱买的,应该是在 7 毛到 8 毛之间卖掉的,就是他的上币安那一天卖掉的,我就觉得这个公司也就差不多了,上币安已经很厉害。但是没想到后来他又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我自己其实后来是有一点心魔,就是我很迟都没有买 Pendle,这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新的事情发生了,LRT 出来了,你要 embrace 新的信息,把心魔戒掉,重新去买它,要不然你后面 miss 更多,我觉得还是人要及时改。

FC:还有最后两个关于交易策略的问题,比如说像我们这种敏感型的人,你自己现在的 stop doing list 里边都有什么内容?我相信你应该会想过,你怎么避免你的策略有最坏的情况发生?你做什么事情?以及我不知道你现在的交易风格或者交易策略会不会有一天失效?

Raymond:我先说下性格,我这个人性格可能波动比较大,我觉得我们两个性格可能都比较类似,不是那么完全冷静型的性格,我的 partner 就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像机器人一样的人,所以我们两个配合的就非常好,我经常会说,不行我们一定要买了,一涨我就要去买,一跌我就要去卖,很多时候会有这种情绪表达,他就会帮我我平衡一下,把我拉回去一个点上,等于是二次确认,你真的要买吗?你真的要卖吗?我的 partner 对我很大的帮助。但性格其实是很难改的,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因为我这种比较冲动型的性格,所以我做很多交易之前,买任何东西会有比较明确的一个止损,尤其在基金层面,就个人层面可能 risk tolerance 稍微大一些,但是基金层面 risk tolerance 会更小,止损是个比较明确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认为今天跌了很多了,我去买它,结果它又跌 20% ,那就表示我的判断是错的,我就先停,我可以等,等到它跌到更低的时候再去买它。但一开始从单个交易的层面来说,还是要比较明确的止损。止损或者止盈其实都是有说法的,不要去赌博。赌博是啥意思?赌博是没有说法,我买个东西,接下来祈祷,观音菩萨保佑我的币会涨,这叫赌博。但如果我买一个币是有一个预期,它往上是多少往下是多少,这种会让你在长期的博弈当中,你的轮次会更多,你有更多机会去博弈,假设你整体的赢面是高于 50 ,越长时间就赚越多钱,所以这个止损,可能对我的性格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个人的指标去保证。

还有一个事情我觉得我做得非常不好,但是我也在努力的,不要跟你的仓位发生感情。币圈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很多时候大家会就是哭闹喊,一定要去买这个币,好像这个币没了世界就会崩塌一样,这就是币圈情绪面的一种反应,尤其是 Memecoin,极其夸张。很多时候感觉 Memecoin 是你的祖坟一样的,别人不能说了。情绪极其上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还是尽量不要跟你的仓位发生感情,跌了就跌了,那就止损卖掉,它涨了那就止盈也卖掉,不要因为我相信 Solana 它一定到 500 一定到 800 ,那我就一直拿着,你的情绪远远大过你做的理智的判断,其实就很糟糕,尤其在币圈这种波动性的情况之下,真的就两把下桌。

FC:你一般有感情怎么抽离,你用什么方法?

Raymond:这个没办法,就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产生感情。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子,比如说你看你们家小孩肯定是最好看的,但是你去问一个别的亲人朋友,你问我小孩好看吗?他可能就犹豫一下,你可以多带他遛一遛,问问别人,我这个币好吗?他就说,I’m not sure,这些是冷水,冷水泼一泼,可能比较不容易上头。

FC:我觉得我有一个方法,就是我看到我很多朋友公司做到最后怎么去看到真相。他们做法是,永远左右都有两列人,他习惯性的把对这个事情支持那一方和反对那一方的人的观点都收集出来,自己是一个裁判,尤其是交易所老板们,就经常会这么做,问问 A 也问问 B,他一定要找到同意和反对的,他就踏实了。我觉得其实这种他永远把自己当裁判,永远不当运动员,是一个挺好的方法。

Raymond:对,但能够执行这个方法的人,说实话他其实已经跟这件事情没什么感情,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产生情感连接的人,所以他才能做这件事情。但凡是容易产生情感连接的人,你会发现同意他的人会逐渐增多,不同意他的人逐渐减少,这个团队就结构发生变化了,我觉得可能还是性格,我是那种比较容易上头的人,所以我会提醒自己不要做这件事情,但有些人可能天生很冷血,比如说我 Partner,就不是容易上头的,可能他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FC:明白。所以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边有这么一个 partner 很重要,我们有一个合伙人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还有一个我也关心的问题,就是下半场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我现在定义牛市上半场现在中场休息,你说下半场,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是什么逻辑?

Raymond:我们牛市已经中场休息了吗?

FC: 你认为现在什么阶段呢?你认为是牛前。

Raymond:我觉得还是偏早期,因为大家还是在整个非常混乱混沌的状态,包括降息的延迟,包括大选,包括现在 ETF 的流入,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在酝酿和筹备更大的牛市,他越往后推,我对于牛市的期待越高,我是这么看这个事情的,但在中间尽量不要在这路上死了,这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暑假的期间, 6、 7、 8 月还是比较谨慎一些。第二我觉得从整体赛道上来看,我最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可以讨论一下,因为我们上个周期当中,其实就是L1和 DeFi 是明显的赛道,赛道的意思是说有好几十匹马同时跑出来,且都跑得不错,叫赛道。像当时的 GameFi 说实话可能就一两个奇迹,就是 GMT 跟 Axie 是奇迹,它并不是赛道,并不是很多游戏跑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赛道和奇迹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周期,一个是 Meme,一个是 AI,这是比较明显的赛道级机会,赛道是啥意思?不管你在赛道里面做啥,你都是对的,大家都喜欢,容错率高,有外部输入,别人容易接盘,这些是赛道机会。但 Pendle 在这个周期其实是奇迹机会,因为 DeFi 已经好像不是一个好的赛道了,可能已经没有什么赛道性机会了。

FC:我觉得这个定义挺有意思的,赛道和奇迹。因为我发现其实本质最终就是周期大于赛道大于单个项目,你选择单个项目其实就是找赛道的 Alpha。这个事虽然我认知到了,但我发现,比如 AI 我上次也说过,是因为就太看基本面了,你发现啥都投不了,但实际上你随便买,AI 那个赛道。其实我的标题里写,你认为可能接下来三个月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你为什么这么觉得?从宏观上来讲。还有一个就是你认为,其实你看过去降息,咱们不看具体的指标,大部分降息其实决定那一刻或者开始降的时候都是跌的,回撤而且是很严重的,当然有很多,比如就业率的问题,我不知道你这次怎么看。

Raymond:我先说真正开始降息的时候都是回撤的这个事情。你从历史数据上看,可能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但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这次不太一样。不太一样是因为,以前的利息可能是涨了两个点,降半个点这种,比如说你参考 2007 年、 2015 年、 2018 年这些降息其实都属于是比较小的降息,所以它也降不了多久时间,可能就降个半年就结束了。但是这一次的降息,我们是从 5.5 开始降,一路降到 neutral rate 最后是 2 的话,假设平均开一次会降 25 个点或者是 50 个点,它需要降接近两年多才能降完这些利息。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去降息,我不认为说我们会因此跌两年多,我觉得至少在降息的前半部分,比如说从 5 到 4 到 3 的过程之中,肯定还是相对来说流动性宽松,整体利好风险资产的一个环境,这个是我比较相信的一件事情。

第一个事情就是为什么会说未来三个月可能是比较有风险的?可能我跟市场上很多人的看法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现在预期是说,今年有两次降息,我觉得我可能没那么乐观,我认为今年可能就是一次降息,可能 12 月是第一次降,为什么?你从鲍威尔的角度来讲,鲍威尔一个 70 多岁的老人希望自己青史留名,他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我们降息了,结果美国各种经济数据太好,导致 CPI 回来,重新进入通胀环境,我们再加息,这个是最可怕的事情,他会直接让我们变成是 1982 年左右那种情况,那时候美国当时的政府是在里根前期的时候,那个时候先降息,后来发现控制不住再加息,这个会让整个经济环境出现巨大的错乱,接下来两三年时间经济会出现重大的动荡,就是不知道该涨不知道该跌的这种状况,其实很危险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我是鲍威尔,我当然是希望找到非常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我们,一定要降息我才去降。这个强有力的证据有可能是非常长时间的 CPI 数据极好,可能不止三个月。第二个是美国出现了重大的一些 recession 或者是经济一些危机,但你看美国经济现在看起来像有问题的样子吗?完全不像,所以他没有一定要降息的紧迫性,他为什么 7、 8、 9、 10、 11 要降呢?这是第一点。我觉得从整个大局来看,我们未来三五年的大布局来说,它对于第一次降息的要求其实很高。

第二个, 11 月份要进入大选了,这两个总统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一个总统会印钱,一个总统会印非常多的钱,请问如果我们今年 9 月份降息或 10 月、 11 月、 12 月降息,新总统上任了,如果是特朗普上台,可能开始减税,可能开始做很多事情,财政政策这边有非常大的促进。那个时候它的政府是变成通胀型政府,政府在印钱,这时候联储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同的政府,不同的总统,会召唤出不同的货币政策。如果我是鲍威尔,我为啥要急着降?因为联储是一个反应的机构,社会上发生了变化,数据发生了变化,经济发生变化,我做相应的操作去对抗这个变化,他现在最难预测的反应就是,到底谁是总统?印多少钱?不同总统的降息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都是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7、 8、 9 月就不用想了,这个过程当中会伴随着什么?其实大家会想本来要 7 月的,怎么没有了,又 8 月 9 月,就上上下下,我觉得会宽幅震荡,在大震荡的过程当中,可能就是 7 月初,因为 ETF 又开始交易,涨一波, 8 月跌一波,然后越接近大选,我觉得这个牛市会更加确定。

FC:我觉得这段很精彩,这个真的是只有你有这个背景,才有这种感受。还有一个就是我想问,很多人判断 ETF 这个事情,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卖以太坊?我的逻辑是,首先以太坊基本面没有变,我觉得去年大家买以太坊的逻辑跟今年卖以太坊的逻辑都是情绪,所以如果我是主力,这个太不符合逻辑了,基本面没变,价格这么低,说实话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差的状态,就是它很容易做操作,所以一个我认为反常识的一个想法,我就不想卖,因为我觉得大概率,即使 ETF 不会过,以太坊也不会这么趴着。我不知道你怎么看以太坊的 ETF,你认为它未来就是会跟比特币一样,还是说它有自己的风格?包括有些我的 LP 其实是会算,比如说像贝莱德它做 ETF,他至少要达到一个什么规模对他来说才划算,他再去推算大概比特币会有一个什么规模,我不知道你怎么去看待这些事情?

Raymond:对,但是有什么规模和他自己能做到是两件事情,但确实 ETF 不是特别赚钱的生意,因为他那个点太小了,像木头姐他就退出了好几个 ETF,就是因为这个生意其实不太好做。以太坊 ETF 现在已经批了,他只是等 S1 批完之后交易。我觉得之后应该整体流入还是比较 ok 的,一个部分的流入是来自于本身的,正常的大家去作为资产配置,另外一部分包括像很多期权做空套利,要买现货的各种基金量化基金,这些也是非常大量的,我觉得相比各自的 marketcap 的比例来说,可能相较于比特币会少一些,但不会少特别多。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是 7 月份比较 Bullish 的一个事情。它可能带来的情况是,因为是改变了市场情绪,大家说以太坊好好,以太坊是人类未来的文明,接下来可能过了一个月发现 ETF 又开始 out low 了,这时候大家又垮下去,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但是在前期应该是偏涨为多。

FC:挺好,我觉得今天关于交易策略这一块我们就聊到这,最后我觉得聊聊个人成长的一个问题。我还挺想了解,比如说你自己现在的交易风格,就是哪一个人对你影响比较大,或者说哪个知识内容或者哪本书,如果大家想成为你一样,他应该怎么样一个学习路径?

Raymond:我刷推特刷比较多,其实没有谁是我特别喜欢,或者是觉得都对的。你要说可能是 GCR,可能大家都觉得像神一样的人物。我觉得我可能是学的比较杂,可能就不同门派的武功我都会学一学,技术面的,情绪的,基本面的,每个门派有不同的人,我可能都会看一看,不会给自己设特别明确的限制。给自己设特别明确的框架,或者是给自己打标签,不一定是特别对的事情,因为币圈的东西换的太快了,这个门派有可能三个月之后就被淘汰了,所以尽可能去学新武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FC:新武功一般你都从哪发现的?最近看到的新武功有什么呢?

Raymond:我在推特上,我在推特上经常就是刷 timeline,收藏,我收藏了起码可能大几千条东西,谁写的很厉害的文章了,我读一读了,没读,就先码起来,这种特别多。其实很难说,比如说我最近就一直在看 meme coins,因为这不是我特别擅长的赛道。我是 2023 年,比较负责任的说是在链上做 PEPE 的 LP,可能是最大的人之一,可能都没有之一,当时在 Uniswap 一半的池子是我的,很夸张的说,那不仅仅是我的钱了,还有那些朋友的钱。我们当时做 PEPE LP 的策略核心是,Delta Neutral 策略,就是我们是要对冲掉的,所以整个策略是中性的,我对 PEPE 是零敞口的,但 PEPE 今年涨成这样子,那天我还看我们的钱包,现在有非常多钱了,那个 0 都快数不清楚。

所以可能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性格不一样。PEPE 那个时候,我是把它当作一个 Delta Neutral 的工具来用,今天我就把它当作是一个 Meme coin,我不了解他不太合适,所以我会尽可能去把所有的 PEPE 上的 KOL 也好,OG 也好,所有讨论他的人,所有东西都看一遍,我觉得基本工作要去做掉。在这过程当中会发现,比如说一些 Meme 的 trader,他的心得会比较多,技术面分析比我更加成熟,感觉看得更懂,会跟一些币安上前 10 名的 trader(交流),我觉得还都挺有帮助的。每个人说都不太一样,反正你是能大概听到就市场上的声音,听到不同门派的一些推论的方法,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这些会整体形成一个大的非结构化的信息,帮助我形成一个个人的主观判断,它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点信息给我影响。

FC: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就是关于学习方法,假设一个新的赛道出现,你有什么快速的方法,能够让自己对赛道了解且能够做一个交易决策,学习路径是什么?我觉得你肯定有一套方法论。刚才你说到去找到最好的人,还有吗?

Raymond:我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有个人跟我讲说 AI 赛道是新赛道,我啥也不知道,我可能做的事情,我会先去 coingecko 上把 AI 赛道的币拉出来,可能前 30 名都看一遍,该关注的关注,该学习的白皮书要读的读,基础的功课都会做完,累计可能花个一两百个小时,应该对于这个赛道就会有比较粗浅的认知了。这时候你眼睛闭上把书扔掉,你想一想你还记得住什么东西,哪些东西可能比较关键,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这个地图怎么画,你就想象把这书扔掉之后,重新给你一张白纸,你写出来是什么东西,那些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在这过程中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研究再看,我觉得基本上一两百个小时,应该都是能够对一个赛道比较清楚的基础认知。

FC:其实我觉得刚才你说闭眼这个过程特别重要,有本书叫《 10 倍比 2 倍更容易》,这本书其实我没怎么看内容,但我觉得这个标题本身就很牛逼,我自己跟团队复盘的时候,你回头看,一年其实基本上你做一两个重要决策够了,比如说选什么赛道,比如说什么时候买,基本上就这两个事儿。包括你说看完这个事儿,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你去看,我相信咱俩这种,经常会收藏一堆,但实际上我有时候回头想,我今天就记住哪个是我必须要看的,比如说一会我就要去看 0xscope 创始人的分享,我觉得太赞了,下一期我会邀请他,因为我工具这块确实不行,所以我觉得本身这个动作可能就决定了你,真正能够记住什么和什么对你最重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推荐一本书或者推荐一个人,大家可以去看看,对你有帮助的。

Raymond:我觉得可能我会推荐一本,其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看完的书,这本书是 Michael Lewis 写的,Going Infinite,讲 SBF 自传性的那本书,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里面讲的事情是 SBF 从小到大长大的过程,以及他的创立 FTX 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其实你是去感受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因为那个人的性格导致了他在童年的时候做了选择,又在中学的时候做了选择,一个个选择通往另外一个选择。其实你每一个选择是让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是变窄的,并不是变宽,比如说你选了学数学和选了学语文,就可能让你的人生减了一半,在不断的选择当中,你是细化到自己计划要做这件事情,但他的选择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所以我觉得性格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看一个币圈上个周期的大佬的性格发展过程,还挺好玩的,而且我觉得对我自己的一些交易方法论,包括看事情的一些角度也会不太一样,这本书还蛮推荐的。

FC:感谢。我上次见到 Sam 其实还是在 2018、 2019 年是在深圳,这太魔幻了,当时他们还在深圳办一个 after party,这个挺有意思。我最后推荐大家听一下 Raymond 的有一个博客,叫火星移民指南,最新一期是 Raymond 跟我另外一个合伙人 Eraser 聊他以前在非洲做投资,挺有意思。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Meme币:深掘其长期投资的潜力与全面考量

作者:142PACT;来源:Medium

在纷繁复杂的加密货币领域中,Meme币犹如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幽默基因和社区内狂热的追捧,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Meme币是否适宜作为长期投资的标的,业界内外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Meme币的独特魅力、潜在风险及其在长期投资中的价值所在。

Meme币:深掘其长期投资的潜力与全面考量

一、Meme币:双刃剑下的双面人生

1. Meme币如同社交媒体上的风暴眼,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社区的集体力量,能够迅速席卷市场。然而,这股力量也如同双刃剑,其价格极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导致价格波动剧烈,为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2. Meme币的价格往往由短期内的市场情绪所驱动,而非基于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这种浓厚的投机色彩使得Meme币市场充满了泡沫和不确定性,投资者需时刻保持警惕。

3. 尽管Meme币在社交媒体上风靡一时,但多数项目仍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这使得Meme币的生存周期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市场热度消退,其价值可能会迅速崩塌。

二、理性审视Meme币的长期投资价值

1. Meme币满足了年轻投资者对趣味性投资的需求,但要保持市场的持续活力,项目方必须不断创新以吸引和留住用户。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将对Meme币的长期投资价值产生深远影响。

2. 为了提升Meme币的长期投资价值,部分项目正在积极构建生态系统并努力实现价值转型。这些努力将有助于Meme币从单纯的投机工具转变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字资产。

3.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Meme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这也为合规、稳健的项目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合规框架下寻找生存之道将成为Meme币项目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投资者策略:稳健前行,智慧布局

1. 多元化投资组合:将Meme币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进行配置,有助于分散风险并降低单一资产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分配资产。

2. 深入基本面分析:在选择Meme币投资项目时,投资者应深入分析项目团队、社区活跃度、发展规划和技术实力等基本面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长期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3. 保持市场敏锐度:Meme币市场变化迅速且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需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紧跟市场动态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综上所述,Meme币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特殊存在,既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充满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142协议应运而生,为MEME货币市场注入新活力。协议特点如下:

1. 强大节点系统:142个节点围绕主题汇聚成社群,各节点有独特文化与价值认同,增强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2. 节点共振与铸造机制:创新引入机制,诞生142个独特Meme币,象征节点价值与理念,构建丰富数字世界。

3. 价值创造:运用燃烧机制与稀缺性设计,赋予Meme币高价值潜力,目标142万倍增值,引领数字资产革命。

4. 全方位生态系统:不仅流通货币,更引领用户进入MEME社区,促进社交互动,激发创意与乐趣。

5. 多维度激励机制:直接奖励铸造凭证,节点铸造特权,智能拆分公式确保公平分配,爆块用户专属奖励,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吸引新社区、用户及投资者,推动协议发展,形成正向激励氛围。

Website:https://142pact.com

Twitter:https://x.com/142Pact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x142Pact

SocialFi“叙事失灵”,加密社交还有未来吗?

原创|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Wenser(

SocialFi“叙事失灵”,加密社交还有未来吗?

10 月 5 日,市场Web2 社交媒体平台 X 已支付了巴西最高法院的罚款,后续将申请恢复在该国的服务,算是为此前传统社交媒体与国家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事件画上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句号。

但另外一边,作为 Web3 社交媒体的代名词,SocialFi 赛道再次迎来令人揪心的“行业大考”。赛道独角兽 Farcaster 增长乏力,自 以来,仅为 3 万人左右,协议收入也自 7 月以来逐步放缓,目前总收入仅为 233 万美元左右。曾经的“当红炸子鸡” friend.tech 则在强势收割 (其中团队获得约 4500 万美元手续费)之后,选择了近乎“Soft Rug”的放弃智能合约控制权。

尽管包括 a16z、Paradigm 等一众明星资本仍然选择重注押宝 SocialFi 赛道,但发展至此,还是不由得令人对行业现状感到沮丧:加密社交是否还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赛道?SocialFi 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SocialFi 叙事是否已经失灵?加密货币行业的社交项目存在哪些问题,又是否是个伪命题?

Odaily星球日报将于本系列文章进行分阶段的探讨,本文主要聚焦于 SocialFi 赛道现存问题。

SocialFi 问题一:与传统社交巨头“短兵相接”,以短攻长

梅特卡夫效应提到,网络效用往往与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包括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WeChat、Tik Tok 在内的一众传统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及其背后的巨头公司正是基于日积月累的用户量才能够成为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流量原点”、“注意力入口”、“社交网络载体”,而这茫茫多的传统社交产品所处的赛道,正是诸多加密货币领域的社交应用,也就是 SocialFi 产品选择“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白骨之路”。

古来王者争霸尚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今的商业产品在看到一面面高可通天的“南墙”之后的选择不是绕过去,而是硬生生地撞上去——做和传统社交媒体平台毫无区别的产品,动辄打着以下旗号行事——

  • “所有人群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 “我们的目标是颠覆 X(Twitter)平台”;

  • “我们要改变社交赛道现状,把社交数据和社交权力真正交还给用户们”。

不得不说,加密货币行业创业人士的“傲慢”,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并不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也不在乎用户的平台迁移成本,更不关心用户是否在乎所谓的“去中心化权力”,也不会想到用户的社交网络图谱以及社交网络又从何而来、从何而去;而是单方面地掉入了“自我感动”、“自我幻想”的陷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亦不知己,每战必亡。

SocialFi“叙事失灵”,加密社交还有未来吗?

Farcaster 日活用户数据

SocialFi 问题二:无替代价值,并未找到自己的“特洛伊木马”

公元前 12 世纪,古希腊城邦与特洛伊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城邦联军借助一只藏有众多士兵的木马潜入误以为敌军撤退的特洛伊城,最终夺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特洛伊木马”此后也成为了曲线救国、假意诈降的手段的象征。

目前摆在 SocialFi 产品面前的竞争对手,就如同那座久难攻下的特洛伊城,一方面,需要找到自己替代或者超越传统社交媒体平台的价值;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找到“潜入敌营”、“从内部攻破其堡垒”的秘诀。

一些人将此寄希望于 SocialFi 中的 Fi 属性,即使用部分加密社交产品可以获得经济金钱奖励,如代币空投;而也有一些人则将其作为传统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一部分(如付费表情包,Base 生态的 Sofamon,详情可参考笔者此前撰写的一文)。

目前来看,前者选择的路最终仍然会在代币空投或代币价格螺旋下跌中逐渐越走越窄,堪称“数据泡沫之后的慢性自杀”;后者则仍旧处于小众需求赛道,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引发关注以及流动性的引入,尚需一定时间验证。

目前来看,真正的“特洛伊木马”需要“AI 个性化定制伴侣”级别的应用来“发起下一轮攻势”。

SocialFi 问题三:为了 Fi 而 Fi,Social 也就成了笑话

墨菲定律认为,如果一件坏事有可能会发生,那么它就一定会发生;同理,人们越是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很多时候就越是得不到。

对于很多 SocialFi 产品以及 SocialFi 用户来说,为了 Fi 而 Fi 之后,Social 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因为从心理学层面来看,社交的本质是寻找同类,而不是单纯地为了金钱等物质激励。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得到 Fi 的激励才愿意与他人进行社交行为,那么他的“社交目的”自然就变得不再纯粹,也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真正地为了“社交”而去与其他人产生更多的活动行为。

当想要认识他人、探索与他人更好地进行互动关系的动力被扭曲成了“为了金钱回报”,那么 SocialFi 也就成为了一种另外意义上的“资金盘”,Social 这个词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若是无法为用户们提供一种强烈的“社交驱动力”,SocialFi 产品注定只能是个披着“社交空壳”的金融游戏。

SocialFi 问题四:无法建立价值闭环,成为“资本玩具”

一切的价值体系,都源自于合乎逻辑且严丝合缝的价值闭环,而这,正是目前的 SocialFi 产品缺少甚至是缺失的。

目前 SocialFi 产品应用的价值往往来源于风投机构的风险投资,而无法搭建一整套流程相对清晰的价值闭环体系。更直接地来说,目前的 SocialFi 产品更像是一个“刷榜 APP”,所有的资金、流动性以及注意力的流入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金钱回报,而无法与其他人的想法、资源、资金、资本以及注意力产生更为深度的链接和联系,并以此激发更多的价值交换。

这样,自然而然地,社交价值成为了单向的消耗品,而不存在新的产生,SocialFi 产品的用户们加入的不是一场“没有边界、不断扩展”的无限游戏,而是后来者为先发者买单的“零和博弈游戏”。

SocialFi 产品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资本为收取高额管理费用、谋其投资回报的“玩具”——本质上而言,和一份充斥着各类造假信息、满满的都是在“画饼”的 PPT 区别不大。

既然没有真实数据和实际价值的产出,索性做 7* 24 小时的赌场或者“数据盘”直截了当。

SocialFi 问题五:不够纯粹且左右摇摆的“商业模式”

目前市面上多数 SocialFi 产品的“商业模式”仍然是加密货币行业最为稳定的途径之一——收取手续费。

但 SocialFi 产品的手续费收取步骤及环节,既迥异于 GameFi、 NFT 等赛道出于单纯的投机炒作目的而进行的“交易环节”,也不同于 DeFi、Restaking 等赛道的“质押生息”以寻求代币供应量的减少与价格的提高,而是需要借助“社交内容”、“社交关系”、“社交影响力”等中介载体促成更大范围内的社交网络的建立。

这在行业流动性紧缩、行业活跃参与者越发减少的当下,无疑成了很多 SocialFi 项目难以逾越的关卡鸿沟。

要么小众到足以“自我造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去积少成多;要么大众到能够吸引更多人“所见即所得”,走“陌生人 VS 婚恋二选一”的路线服务一些人的真实需求。

否则,SocialFi 产品大概率还是在原地打转,无法走到下一股加密浪潮奔涌而至的未来。

小结:社交还是分佣,这是个问题?

如今很多 SocialFi 产品将“社交图谱”、“社交产品”简单粗暴地抽象为了“通过社交推荐以此分润佣金的产品”,不得不说,这就是“唯数据论”的行业当下的最真实的侧写。

但这很明显不是正常的“社交现象”,就像拼多多这样的现象级电商平台,尽管其通过社交关系促进了电商用户网络的快速增长,但其主要是一个服务于买家和卖家的双边交易平台,这才是它的基本盘。

而一个真正的社交平台,应该服务于人们更快、更好、更直接、更和谐地与其他人建立社交关系,而不是将人视作“数据矿藏”,将经济价值挖光之后,便能够抛在脑后,不再过问。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南枳()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Vitalik 卖币再次成上涨发动机?

8 月 5 日,,虽导致 Nerio 短时插针下跌 60% ,但也成为这一代币通往 7 亿美元市值的关键一步。

10 月 5 日,,包括 MOODENG、Neiro、KABOSU 等代币。MOODENG 这一名称之前因为 Solana 版本的代币上涨至 3 亿美元而为人所知,而 ETH 上的 MOODENG 最高市值仅为 1000 万美元。但 Vitalik 出售后,形式开始逆转,市值在数分钟之内冲高至 1000 万美元,并开启了稳步上涨模式。

昨天,Vitalik 再次出售 MOODENG,兑换为 260.16 枚 ETH (价值约合 64.2 万美元)转给慈善机构 Kanro,而后不久,Vitalik 发文表示:

“我非常感谢那些将部分代币供应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的 Meme 币项目。(例如,我看到 Ebull 上个月向多个团体捐赠了大量代币。)

任何发送给我的代币也会捐赠给慈善机构(感谢 Moodeng,今天收到的这 100 亿枚代币将捐给防治空气传播疾病技术),不过更希望直接将代币捐给慈善机构,也许还可以成立一个 DAO,让社区直接参与决策和流程。

我之前提到过,我认为对 Meme 币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它们能够为世界带来最大的正和效应,所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真的很棒。”

该文发出后,MOODENG 和 EBULL 一飞冲天,前者突破 1 亿美元市值,后者突破 1 千万美元市值。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Neiro 和 MOODENG 让人回想起了 2021 年 Vitalik 抛售 Shib 的故事,社区也以”下一个 Shib“为噱头开始宣传,链上 Meme 币纷纷向 Vitalik 转账。

Vitalik 当前主要持有什么 Meme 代币,操作是否有迹可循?Odaily 将基于链上数据进行解答。

Vitalik 持仓统计

本节汇总了 Vitalik 持仓市值大于 10 万美元,或在 180 天内进行过出售的代币,按照持仓市值降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 Vitalik 卖出就会上涨吗?近期来看是成立的,尤其在 Neiro 加强了这一概念后,“Vitalik 卖出效应”愈发显著,ITO 和 KABOSU 为 10 月 5 日所卖出,ITO 卖出后 1 小时涨幅为 222% 、KABOSU 1 小时涨幅为 73.7% 。但更早期的 JPPG 则在砸盘后直接归零。

  • Vitalik 选择卖出的代币是否有规律?近一年的数据来看至少与市值、流动性等因素没有直接关联,Vitalik 出售的代币中市值最小的仅为几万美元(如 RICHPEPE),最高为百万美元(如 Neiro、MOODENG 等),因此所有代币理论上均有赢得“Vitalik 卖出效应”的机会。

  • 卖出比例方面近一年也未展现出特定规律,有一次性全部出售的(如 JPPG),也有仅出售 2.5% 等小比例的(如 MOODENG),但出售总额通常最大为几十枚 ETH。因此,作者认为若想“埋伏”Vitalik 出售概念,应当选择流动性能够承接其砸盘力量的代币,即考虑持仓比例约在 5% -20% 的代币。

  • 除了以上代币外,每小时都有 Meme 代币向 Vitalik 地址转账,因转币量过小本文未列出,部分在转币后也出现一定涨幅,读者可自行统计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