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近两年后 美股牛市还能走多远?

只要三件事不出错,当前这轮牛市就能持续到它的第三个生日。

当前这一轮美股牛市即将迎来两岁生日,除了最看涨的华尔街投资者,这轮上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FactSet的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自2022年10月12日触及3577.03点的熊市收盘低点以来已经上涨了60%以上,上涨速度超出许多专业人士的预期,华尔街投行不得不多次上调该指数的年终目标点位。

过去三个月,美股的上涨之路变得崎岖不平。根据FactSet的数据,8月5日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的那天,VIX恐慌指数一度升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股市的反弹,VIX恐慌指数很快回落。9月第一周也出现了类似的暴跌,不过,那次下跌同样吸引了寻找逢低买入机会的投资者。

在那之后,标普500指数创下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个季度,如果上涨势头能维持到12月底,这将是标普500指数连续第二年涨幅达到或超过20%,是该指数自1998年以来首次实现这一里程碑。

上涨近两年后 美股牛市还能走多远?

不过,最近美股上涨面临的潜在风险大大上升。首先,目前美股估值相比历史水平处于高位,仅略低于2021年底的上一个峰值。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再度上升,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新一轮冲突推高了原油价格,股票投资者开始变得紧张不安。

第三,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季即将拉开帷幕,投资者可能会对微软和其他人工智能相关公司的财报更加挑剔,他们希望看到这些公司对人工智能的巨额投资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的线索。英伟达8月公布的二季报虽然强劲,但仍不足以提振股价。

最后,11月5日的美国总统大选可能会导致股市出现波动,许多交易员正在为自己的投资组合做对冲。

由于存在这些不确定性,许多投资者正在寻找股市下一步走向的指引。

Ned Davis Research的分析师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研究了之前的美股牛市在度过两岁生日后的表现。

上涨近两年后 美股牛市还能走多远?

分析师们发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持续了至少两年的牛市有12个。如果从现在到本周结束期间,美股没有出现大规模抛售,那么当前牛市将是第13个持续了两年的牛市。

这12个牛市里有7个牛市持续到了第三年结束时,这说明,当前这轮牛市持续下去的概率较大。

Ned Davi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这12个牛市的两年涨幅中值为54.4%,这说明,和过去相比,最近这两年美股的涨幅实际上不算特别大。

但两年过后涨幅会变小。Ned Davi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持续到第三年的牛市在第三年的涨幅中值为13.1%,没能持续到第三年的牛市的跌幅中值为5.9%。

牛市不会因年老而死

Ned Davis Research的分析中没有一个案例表明美股牛市会因为“年纪太大”而死亡,每一个牛市的消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某种催化剂。

经济衰退是最常见的催化剂,曾有3个牛市在进入第三年时被其扼杀,第四个案例——始于1966年10月的牛市——被美联储扼杀,当时美联储为了抵御通胀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第五个案例是始于2009年3月的牛市,那一次牛市被扼杀是因为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 ‘s)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恐慌。

Ned Davis Research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只要以下三件事不出错,当前这一轮牛市就能持续到它的第三个生日。

首先,始于2022年末的反通货膨胀趋势必须继续下去。自从美联储9月大幅降息以来,市场对通胀可能再度抬头的担忧一直在悄悄蔓延,如果出现通胀再次上升的具体迹象,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其次,美联储必须成功让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这意味着美联储必须在让通胀回落到2%目标的同时,确保美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为正。

如果衰退到来,美股可能会因此下跌,但Ned Davis Research的分析师团队认为,目前没有什么理由担心衰退会到来。

第三,拥有庞大市值的美国公司的利润必须继续增长。华尔街目前预计,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科技“七巨头”的利润增速将放缓。

标普500指数中的其他成分股必须接替“七巨头”为大盘的上涨做贡献,预测显示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不过,预测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最终将取决于美国经济从现在到明年这个时候的表现。

未来三年的加密趋势:Vitalik、OKX徐明星与Circle联创在Token2049上的深度讨论

编辑|吴说区块链

内容概要:

本次对话为新加坡 Token2049 大会上 Ethereum 联创 Vitalik、OKX 创始人兼 CEO Star Xu、CMO Haider Rafique 及 Circle 联创兼 CEO Jeremy Allaire 关于加密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的讨论。Vitalik 回顾了以太坊的诞生及其演变,强调了去中心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Star Xu 分享了他与 Vitalik 的合作历史,并讲述了 OKX 从交易所业务转型为 Web3 技术公司的原因和自托管的重要性;Jeremy 则探讨了从交易业务到稳定币领域的转变过程,并展望了 USDC 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参与者们一致认为,Layer 2 解决方案、可编程货币、以及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推广,将在未来几年内为普通用户带来更加实用和普惠的区块链应用。

Harider:我想这次我们想谈的是未来三年加密行业的趋势。Vitalik,我想从你开始。十一年前,你是一个 19 岁的计算机程序员。你写了一篇关于以太坊的白皮书,最终促成了一个新世界和资产类别的诞生,今天在 2024 年,其市值达到了 2900 亿美元。像贝莱德(Blackrock)这样的一些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持有以太坊。这是你十一年前走进 Star(Star Xu)办公室时所设想的吗?

Vitalik:嗯,我必须承认,十一年前我完全不确定这一切会走向何方。是的,的确如此。我当时确实看到了比特币的巨大潜力,甚至早在 2013 年我参加圣何塞的 API 大会时我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网上五个随便的人在那里玩,这里还有整个企业,很多非常认真的人已经把他们的整个生活投入到这件事上。而且,当时对于以太坊,其实,最初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发布这个想法时,我还在想,如果没有人之前已经想到这个,那肯定有某种基本原因使这个想法不可行,对吧?我原以为会有五个非常聪明的密码学家很快出来告诉我为什么我是完全错误的,结果这并没有发生。实际上,到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去 OKX 拜访 Star 时,以太坊项目发布已经有几个月了,已经存在了半年多了。当时我觉得这个项目会成大事,也清楚了一些方向。如果你回去看当年的以太坊白皮书,它提到了稳定价值的加密货币,而今天我们有了稳定币;提到了金融衍生品,而今天我们有了 DeFi;提到了去中心化域名系统,而今天我们有了 ENS;提到了农业保险,而今天也有 DeFi 的某些部分在做这些事情。唯一没有预测到的是 NFT,对不起,那些花三百万美元买猴子图片的事,那是你们的选择。但我觉得,很多大的类别确实已经开始实现了,但是它们扩展的规模和速度之快是让我多年来一直感到震惊的。

Harider:太好了,Star,现在来问问你。这是你第一次站在 Token2049 的主舞台上。我知道你和 Vitalik 认识很久了,你也给我们讲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我想听听你是怎么认识 Vitalik 的,以及你第一次见到他的记忆。

Star Xu:是的,我们在 2013 年、2014 年就见了很多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 2017 年,Vitalik 来找我说:“Star,我们可以上线这个项目吗?”当时我说不行,那是一个山寨币(altcoin),我们的交易所不想上线山寨币。所以我为此感到羞愧。

我认为直到今天,以太坊的发行是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Vitalik 证明了他的远见,建立了社区,我们 OKX 也承诺对以太坊生态系统作出贡献。我们努力工作,为基础设施作出贡献。

Harider:谢谢。Jeremy,接下来轮到你了。你对交易业务并不陌生。我记得在非常早期的时候,你在经营交易所。

Jeremy:我们是第一个支持以太坊的,远早于这些家伙。

Harider:那就给我们讲讲从交易业务转向稳定币领域的转变吧。是什么驱动了这一转变,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Jeremy: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我们在 2013 年开始时,受到很多想法的激励,但这些想法还未被实现。比如智能合约的概念,在区块链网络上放置虚拟机的概念,以及在这些网络上发行其他资产的概念。公司成立的理念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美元的协议,并构建可编程货币。这是我们最初打算实现的目标。回到 2013 年,当我们开始设计这个项目时,2014 年实际上还只有比特币。我们对执行这些早期想法的技术进展感到非常沮丧。实际上,在白皮书发布后,我在波士顿的办公室见到了 Vitalik,显然他正在执行我们认为必要的事情。

到 2017 年,我们真的可以开始执行这个想法了。我们做了所有工作来获得许可证,以便能够在现有的法币系统和区块链之间转移资金,并且我们与监管机构合作,使我们能够在比特币网络上使用美元、欧元和英镑进行操作。虽然产品不错,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变通方法。不过,一旦我们发现我们可以真正执行这个想法,我们就放弃了其他正在进行的项目,出售了一些不同的产品,并将全部精力集中在 USDC 上。到 2019 年,我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不错的产品市场契合度。我们与许多以太坊 DeFi 协议和项目密切合作,这对于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至关重要,开发者们希望用它来构建。而对我们来说,很明显公司的整个未来都将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Harider:非常有趣。Vitalik,回到你这里。我们可以同意,现在全球有很多动荡,经济和政治的不稳定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你怎么看以太坊在未来三年内对加密行业的贡献,以及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Vitalik:我认为加密空间真正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国际化程度。我认为,即便是在 ICO 时代,这一点也是尤其显著的。那时候,启动一个新项目是很常见的事,这个项目会有一个美国社区,一个中国社区,一个日本社区,还有一个欧洲社区。它会有意地将全世界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样,你会看到这些项目让很多原本不会相互交流的人也能参与其中。我觉得如今生态系统中更多地被风投主导是有些退步的,但项目本身仍然保留了这种价值。在物理边界、经济壁垒和互联网防火墙日益增加的时代,加密生态系统仍然是坚决全球化的,这本身就是它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在满足那些由于各种挑战而被隔离于金融系统之外的人们的基本需求,还是在维持整个人类的连通性方面,以太坊都在尽其所能。

Harider:Star,你可能是我们行业中最有韧性的企业家之一。最近,你做出了将交易业务转型为 Web3 技术公司的决定。我知道你对自托管非常有热情,我想大家想听听你对未来自托管的重要性的看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和政治动荡的情况下。

Star Xu: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公司结构或业务结构通常是将交易、托管和经纪业务分开。我不认为加密行业会简单地复制这种传统结构。加密行业依然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行业,有许多新技术会使这些典型的市场结构变得不再必要。自托管是人类数千年历史中的一项伟大技术。过去,我们将钱(如黄金或白银)放在家里,而在数字时代,有第三方代理帮我们管理这些资金。我认为自托管技术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选择,让你可以自己持有自己的资金,“不是你的密钥就不是你的钱”。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自托管并不意味着没有监管或合规。我们相信链上的性质是透明的,行业可以比传统金融做得更好,比如活动监控。所以我们 OKX 相信自托管是未来,并将其作为我们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Harider:Circle,USDC 现在在我看来至少是加密行业中最值得信赖的结算层。当你想到未来三年,很明显我们今天有一个关于稳定币的使用案例,那就是结算和价值转移。那么在稳定币网络广泛采用之后,你还设想了哪些应用?在未来三年里你希望看到什么?

Jeremy:是的,我觉得三年时间过得很快。但正如我常说的,我们只是刚刚达到了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 1.0 版本,这意味着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储和转移价值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而通过这些媒介进行交易的用户体验就像我们在互联网上使用主要软件工具的用户体验一样简单和无缝。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水平,但我们离得很近了。所以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一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实用性方面达到这一点。

然后我觉得事情会变得非常有趣。当互联网工具使存储和移动信息的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让与他人建立通信连接的边际成本为零,或者有效地分发软件的边际成本接近为零时,这种变化会使整个事物的世界产出呈指数级增长。我认为对于金钱和交易也是如此。当我们接近这一点时,全球货币的流动性会显著增加——就像信息、通信和软件的增长一样,货币的流动性也会变得非常高。而一旦货币的流动性变高,人们从中受益的经济机会就会大幅增加。

我最感兴趣的是,我们也正处于可编程货币和可编程货币用例的初期阶段。虽然在 DeFi 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只触及了表面。我对人们会在中介化价值方面发明什么特别感兴趣,这是以前从未发明过的。我把它比作 iPhone 刚出现时的情景——虽然当时有很多关于移动的想法,但直到有了实现这些想法的载体,很多事情才得以实现。我认为我们正在接近一个点,有了成熟的基础设施,可以编写中介化价值的代码,而对于用户来说,它几乎是无摩擦且无缝的。

我非常期待看到会发生什么。我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是链上信贷和信贷中介化。对我来说,真正的经济产出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转化,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目前在链上我们还没有做太多这方面的事情。而我认为这是可以在人们经济繁荣方面带来最深刻转变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将无担保信贷和其他形式的信贷搬到这些网络上,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Harider:那么,Jeremy,关于企业用例,比如硅谷。我知道他们的开发者在我们行业内工作,但对于行业外的开发者来说,他们如何看待稳定币或 USDC,特别是考虑到你们是受监管的?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企业用例的可能性如何?

Jeremy:是的,我认为有很多领先的支付公司,比如 Stripe,或者一些新兴的银行和其他公司,正在开始使用稳定币,这很好。但这种使用在企业中的规模还很小,特别是在大型公司中,还非常小。我们仍然需要做一件关键的事情,而好消息是它正在发生,那就是稳定币需要被视为合法的电子货币,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被视为现金等价物,这样公司里的会计师或财务人员才能说,“好吧,这是数字现金,我可以把它入账并报告”。一旦它在法律上成为一种有效的货币形式,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致的认定,我认为每种类型的机构都会大量采用它。你需要技术的实用性到位,我认为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法律的确定性,才能让人们采纳它。实际上有很多大公司,谈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会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而且我很难对它进行会计处理,所以我不会做任何事。”即使技术上已经很强大了。

Harider:你认为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到达那个地步?

Jeremy:基本上,稳定币法律正在世界各大金融市场中心通过,或者将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内生效。所以我认为这正在发生,这是好消息。我认为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和用户体验的改善,以及法律确定性,已经为这种超出现在用途的广泛采用提供了条件。

Harider:非常好,谢谢 Jeremy。Vitalik,最近 Layer 2 的快速崛起,你怎么看?从最基本的层面讲,对以太坊是好事还是坏事?

Vitalik:我认为,如果没有它们,以太坊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步。我觉得,以太坊 Layer 2 生态系统给整个生态带来了巨大的人才,不仅仅是在构建基础技术方面,包括证明系统、零知识证明,甚至客户端的实现,还包括吸引所有不同类型的人进入以太坊生态系统,而这些人本来可能不会来。基本上,以太坊可以拥有几十个这样的子生态系统,每一个都独立吸引用户,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一级区块链,而这些活动都仍然是更大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到目前为止,这对以太坊是非常积极的。而且我认为,Layer 2 生态系统在扩展方面做了这么多工作,也使得核心开发者有更多时间来做其他事情,比如完成合并,而合并是在大约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完成的,所以,祝权益证明两岁生日快乐!此外,账户抽象、EVM 升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确实认为存在一些挑战,比如人们提到的碎片化问题,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举措在进行。例如,昨天在以太坊的活动上,我讨论了跨链资产移动、使用流动性提供商在 Layer 2 之间进行跨链客户端传输,以及可以更好地在 Layer 2 之间标准化的其他内容。实际上,我今天在 API 以太坊活动中还会继续讨论本地 Layer 2 与以太坊主链之间的对齐问题。这是一个持续讨论的话题,我认为,无论是在标准化方面还是在经济对齐方面,项目方和以太坊基金会都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些挑战,今年已经非常努力地在继续解决这些问题。

Harider:Star,我们之前谈过你希望看到更多的 Web3 基础设施下的应用,但是前端可以是 Web2 的形式。你能谈谈这个想法吗?

Star Xu:是的,我认为过去十年里,加密行业创造了很多成功的资产,比如比特币是世界前十大市值资产之一。比特币 ETF 使得投资比特币变得更容易。但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年里,整个行业一直在讨论加密应用。确实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比如 Aave、Compound,它们是 DeFi 协议。但是为什么加密应用的发展如此缓慢呢?在我看来,有两个主要的阻碍。第一个是链上货币,这一点 Jeremy 的公司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做得很好。现在你可以想象,我们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链上的货币,稳定币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我认为是钱包。大多数加密钱包,比如 OKX 的 Web3 钱包、MetaMask,仍然是面向链上用户的本地钱包。你需要备份你的私钥,而且一生都不能忘记或丢失你的私钥。我认为第二个原因是合规问题。如果任何金融公司通过当前的基础设施构建应用程序,他们的监管者会问他们两个主要问题:谁是你的客户?你如何管理平台上的活动?所以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加密行业需要创造一些易于使用的钱包,同时也符合传统金融的合规要求。我们 OKX 有我们的战略,其他公司如 Coinbase 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我认为有很多新技术,比如多重签名、抽象钱包、密钥通行证等,基于这些新技术,可以构建出非常易于使用的钱包,具有 Web2 的体验,但实际上是 Web3 钱包。另外,零知识证明等新技术也可以让钱包使用 ZK-KYC 验证用户,这样应用程序可以选择例如“我只服务新加坡用户”或者“我不服务新加坡用户”。这些新技术将使这些需求成为可能。

所以我相信在未来三年里,加密金融会迎来一场大革命。每个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都可以基于当前的基础设施开发应用程序。此外,我认为稳定币支付也会在未来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应用。我们 OKX 也有一个战略项目在这方面。所以我认为三年后,当我们回顾今天,加密行业不仅仅是资产交易,加密将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大规模的零售用户可以轻松使用经过 KYC 的钱包进行活动监控,轻松完成支付,并与银行开发的不同应用进行交互。所以接下来的三年会非常令人兴奋。

Harider:谢谢你,Jeremy。每个地区对银行和加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比如,我在巴基斯坦长大,那里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你怎么看稳定币网络的采用,无论是在美国,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银行系统运作良好,但在一个存在恶性通货膨胀或大量无银行账户人群的国家,趋势又会如何呢?未来三到五年内,你期待这些不同地区和市场的采用会有什么不同?

Jeremy:是的,有几点。首先,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以前都没有使用过这样一种电子货币,其存储和移动的边际成本为零,而且它是完全可编程的,具有可验证、可证明的代码。这是一种新的创新,无论你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在巴基斯坦,这都是全新的人类创新,可以建立在其上的应用将带来很多实用性。

但具体到不同需求的问题,显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价值单位,这是一种高效的交换媒介。我认为美元稳定币正好提供了这一点。因此,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中,世界许多地区对稳定币的需求加速增长,人们只是想用这种新的、更高效的媒介进行交易,而且他们希望以美元保持其价值,包括企业、个人和家庭。我认为,一旦我们解决了用户体验问题,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流动性变得更加无缝,而这是我们与行业中的其他人一起在解决的问题。

我把稳定币称为“覆盖式货币”(over the top money),“覆盖式”这个概念类似于软件交付、通信和电视的覆盖,一旦有了允许任何人使用软件应用程序完成这些任务的协议,用户规模就会变得非常大,数十亿人可以使用它,改变了经济模型,很多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和调整。现在我们有了“覆盖式货币”,它正在加速发展,我的长期观点是,在互联网规模的经济活动中,这种货币形式将迫使政府改变财政和货币政策,我不认为世界上需要这么多货币,不同货币之间会存在竞争,但最终结果可能是较少数量的广泛采用的稳定币及其网络。

Harider:非常好,谢谢 Jeremy。我知道我们时间不多了,我想给你们一个快速提问的机会。过去几年我们的行业经历了很多波动,虽然加密生态系统也迎来了健康的增长,但也有一些我们可能不需要的增长。Vitalik,我从你开始,接下来几年我们如何实现健康的增长?

Vitalik:我觉得我的回答和半小时前给出的回答差不多。我们仍然早期,区块链真正为普通人负担得起的时间还没到。如果你想想那些 300 万美元的猴子图片,或者其他人们常常批评的应用,这些东西在 5 美分的费用下可以运行,在 500 美元的费用下也可以运行。但另一方面,对于让政治环境不稳定的国家中的人们拥有自己的独立储蓄,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活动和交易,5 美分的费用是可行的,但如果费用达到 200 美元,他们就会放弃。此外,安全问题的成本也很高。如果你把人们在手续费上损失的钱和被盗的加密货币损失的钱加起来,可能是差不多的,甚至安全损失更大。减少这两方面损失的技术已经进步了很多。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技术已经到了一个可以改善普通人生活的地步——甚至只是与家人进行 10 美元或 20 美元交易的普通人——现在我们有了这种规模,我们需要继续建设整个生态系统并加以利用。

Harider:Star,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如何在接下来几年内实现更好的加密行业增长?

Star Xu:我相信未来三年,从个人角度来看,可能会有数十亿用户获得一个 Web3 钱包,这会是一个易于使用、类似 Web2 体验的钱包,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钱包。这种钱包还可以符合监管要求。从业务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公司会选择开发去中心化应用(dApp)或将业务模式从中心化服务器模式转变为去中心化模式。这些商业应用是透明的,所有加密钱包用户都可以与不同公司的 dApp 互动,这将形成一个伟大的加密金融生态系统。

Harider:谢谢 Star。Jeremy,我认为稳定币至少在我看来,比起更具投机性的资产,更能带来健康的增长。你的观点呢?三年后我们如何确保吸引和实现健康的加密行业增长?

Jeremy:是的,这很有趣。我对我们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实质性进步感到非常乐观。这是我们行业中无数开发者们解决隐私、安全、身份、命名、效率和规模问题的辛勤工作的成果。所以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非常乐观。我认为我们只需继续做这些事情。如果我们有法律上的明确性,并且继续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三年后我们将进入一个非常不寻常的时期,就像 2004 年,互联网终于做到了人们想要它做的事,从那以后它就没有停止过,持续成长和变革。我认为加密行业正在接近这一点。

Harider:谢谢 Jeremy。我还可以再聊 30 分钟,但有大屏幕在提醒我们请结束。我想感谢 Vitalik,非常感谢你。Star,谢谢你加入我们。Jeremy,谢谢你的讨论。感谢大家的聆听。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南枳()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Vitalik 卖币再次成上涨发动机?

8 月 5 日,,虽导致 Nerio 短时插针下跌 60% ,但也成为这一代币通往 7 亿美元市值的关键一步。

10 月 5 日,,包括 MOODENG、Neiro、KABOSU 等代币。MOODENG 这一名称之前因为 Solana 版本的代币上涨至 3 亿美元而为人所知,而 ETH 上的 MOODENG 最高市值仅为 1000 万美元。但 Vitalik 出售后,形式开始逆转,市值在数分钟之内冲高至 1000 万美元,并开启了稳步上涨模式。

昨天,Vitalik 再次出售 MOODENG,兑换为 260.16 枚 ETH (价值约合 64.2 万美元)转给慈善机构 Kanro,而后不久,Vitalik 发文表示:

“我非常感谢那些将部分代币供应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的 Meme 币项目。(例如,我看到 Ebull 上个月向多个团体捐赠了大量代币。)

任何发送给我的代币也会捐赠给慈善机构(感谢 Moodeng,今天收到的这 100 亿枚代币将捐给防治空气传播疾病技术),不过更希望直接将代币捐给慈善机构,也许还可以成立一个 DAO,让社区直接参与决策和流程。

我之前提到过,我认为对 Meme 币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它们能够为世界带来最大的正和效应,所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真的很棒。”

该文发出后,MOODENG 和 EBULL 一飞冲天,前者突破 1 亿美元市值,后者突破 1 千万美元市值。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Neiro 和 MOODENG 让人回想起了 2021 年 Vitalik 抛售 Shib 的故事,社区也以”下一个 Shib“为噱头开始宣传,链上 Meme 币纷纷向 Vitalik 转账。

Vitalik 当前主要持有什么 Meme 代币,操作是否有迹可循?Odaily 将基于链上数据进行解答。

Vitalik 持仓统计

本节汇总了 Vitalik 持仓市值大于 10 万美元,或在 180 天内进行过出售的代币,按照持仓市值降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Vitalik卖币”成Meme上涨发动机,一文解析Vitalik持仓与操作规律

  • Vitalik 卖出就会上涨吗?近期来看是成立的,尤其在 Neiro 加强了这一概念后,“Vitalik 卖出效应”愈发显著,ITO 和 KABOSU 为 10 月 5 日所卖出,ITO 卖出后 1 小时涨幅为 222% 、KABOSU 1 小时涨幅为 73.7% 。但更早期的 JPPG 则在砸盘后直接归零。

  • Vitalik 选择卖出的代币是否有规律?近一年的数据来看至少与市值、流动性等因素没有直接关联,Vitalik 出售的代币中市值最小的仅为几万美元(如 RICHPEPE),最高为百万美元(如 Neiro、MOODENG 等),因此所有代币理论上均有赢得“Vitalik 卖出效应”的机会。

  • 卖出比例方面近一年也未展现出特定规律,有一次性全部出售的(如 JPPG),也有仅出售 2.5% 等小比例的(如 MOODENG),但出售总额通常最大为几十枚 ETH。因此,作者认为若想“埋伏”Vitalik 出售概念,应当选择流动性能够承接其砸盘力量的代币,即考虑持仓比例约在 5% -20% 的代币。

  • 除了以上代币外,每小时都有 Meme 代币向 Vitalik 地址转账,因转币量过小本文未列出,部分在转币后也出现一定涨幅,读者可自行统计与关注。

SocialFi“叙事失灵”,加密社交还有未来吗?

原创|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Wenser(

SocialFi“叙事失灵”,加密社交还有未来吗?

10 月 5 日,市场Web2 社交媒体平台 X 已支付了巴西最高法院的罚款,后续将申请恢复在该国的服务,算是为此前传统社交媒体与国家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事件画上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句号。

但另外一边,作为 Web3 社交媒体的代名词,SocialFi 赛道再次迎来令人揪心的“行业大考”。赛道独角兽 Farcaster 增长乏力,自 以来,仅为 3 万人左右,协议收入也自 7 月以来逐步放缓,目前总收入仅为 233 万美元左右。曾经的“当红炸子鸡” friend.tech 则在强势收割 (其中团队获得约 4500 万美元手续费)之后,选择了近乎“Soft Rug”的放弃智能合约控制权。

尽管包括 a16z、Paradigm 等一众明星资本仍然选择重注押宝 SocialFi 赛道,但发展至此,还是不由得令人对行业现状感到沮丧:加密社交是否还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赛道?SocialFi 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SocialFi 叙事是否已经失灵?加密货币行业的社交项目存在哪些问题,又是否是个伪命题?

Odaily星球日报将于本系列文章进行分阶段的探讨,本文主要聚焦于 SocialFi 赛道现存问题。

SocialFi 问题一:与传统社交巨头“短兵相接”,以短攻长

梅特卡夫效应提到,网络效用往往与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包括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WeChat、Tik Tok 在内的一众传统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及其背后的巨头公司正是基于日积月累的用户量才能够成为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流量原点”、“注意力入口”、“社交网络载体”,而这茫茫多的传统社交产品所处的赛道,正是诸多加密货币领域的社交应用,也就是 SocialFi 产品选择“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白骨之路”。

古来王者争霸尚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今的商业产品在看到一面面高可通天的“南墙”之后的选择不是绕过去,而是硬生生地撞上去——做和传统社交媒体平台毫无区别的产品,动辄打着以下旗号行事——

  • “所有人群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 “我们的目标是颠覆 X(Twitter)平台”;

  • “我们要改变社交赛道现状,把社交数据和社交权力真正交还给用户们”。

不得不说,加密货币行业创业人士的“傲慢”,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并不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也不在乎用户的平台迁移成本,更不关心用户是否在乎所谓的“去中心化权力”,也不会想到用户的社交网络图谱以及社交网络又从何而来、从何而去;而是单方面地掉入了“自我感动”、“自我幻想”的陷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亦不知己,每战必亡。

SocialFi“叙事失灵”,加密社交还有未来吗?

Farcaster 日活用户数据

SocialFi 问题二:无替代价值,并未找到自己的“特洛伊木马”

公元前 12 世纪,古希腊城邦与特洛伊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城邦联军借助一只藏有众多士兵的木马潜入误以为敌军撤退的特洛伊城,最终夺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特洛伊木马”此后也成为了曲线救国、假意诈降的手段的象征。

目前摆在 SocialFi 产品面前的竞争对手,就如同那座久难攻下的特洛伊城,一方面,需要找到自己替代或者超越传统社交媒体平台的价值;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找到“潜入敌营”、“从内部攻破其堡垒”的秘诀。

一些人将此寄希望于 SocialFi 中的 Fi 属性,即使用部分加密社交产品可以获得经济金钱奖励,如代币空投;而也有一些人则将其作为传统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一部分(如付费表情包,Base 生态的 Sofamon,详情可参考笔者此前撰写的一文)。

目前来看,前者选择的路最终仍然会在代币空投或代币价格螺旋下跌中逐渐越走越窄,堪称“数据泡沫之后的慢性自杀”;后者则仍旧处于小众需求赛道,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引发关注以及流动性的引入,尚需一定时间验证。

目前来看,真正的“特洛伊木马”需要“AI 个性化定制伴侣”级别的应用来“发起下一轮攻势”。

SocialFi 问题三:为了 Fi 而 Fi,Social 也就成了笑话

墨菲定律认为,如果一件坏事有可能会发生,那么它就一定会发生;同理,人们越是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很多时候就越是得不到。

对于很多 SocialFi 产品以及 SocialFi 用户来说,为了 Fi 而 Fi 之后,Social 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因为从心理学层面来看,社交的本质是寻找同类,而不是单纯地为了金钱等物质激励。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得到 Fi 的激励才愿意与他人进行社交行为,那么他的“社交目的”自然就变得不再纯粹,也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真正地为了“社交”而去与其他人产生更多的活动行为。

当想要认识他人、探索与他人更好地进行互动关系的动力被扭曲成了“为了金钱回报”,那么 SocialFi 也就成为了一种另外意义上的“资金盘”,Social 这个词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若是无法为用户们提供一种强烈的“社交驱动力”,SocialFi 产品注定只能是个披着“社交空壳”的金融游戏。

SocialFi 问题四:无法建立价值闭环,成为“资本玩具”

一切的价值体系,都源自于合乎逻辑且严丝合缝的价值闭环,而这,正是目前的 SocialFi 产品缺少甚至是缺失的。

目前 SocialFi 产品应用的价值往往来源于风投机构的风险投资,而无法搭建一整套流程相对清晰的价值闭环体系。更直接地来说,目前的 SocialFi 产品更像是一个“刷榜 APP”,所有的资金、流动性以及注意力的流入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金钱回报,而无法与其他人的想法、资源、资金、资本以及注意力产生更为深度的链接和联系,并以此激发更多的价值交换。

这样,自然而然地,社交价值成为了单向的消耗品,而不存在新的产生,SocialFi 产品的用户们加入的不是一场“没有边界、不断扩展”的无限游戏,而是后来者为先发者买单的“零和博弈游戏”。

SocialFi 产品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资本为收取高额管理费用、谋其投资回报的“玩具”——本质上而言,和一份充斥着各类造假信息、满满的都是在“画饼”的 PPT 区别不大。

既然没有真实数据和实际价值的产出,索性做 7* 24 小时的赌场或者“数据盘”直截了当。

SocialFi 问题五:不够纯粹且左右摇摆的“商业模式”

目前市面上多数 SocialFi 产品的“商业模式”仍然是加密货币行业最为稳定的途径之一——收取手续费。

但 SocialFi 产品的手续费收取步骤及环节,既迥异于 GameFi、 NFT 等赛道出于单纯的投机炒作目的而进行的“交易环节”,也不同于 DeFi、Restaking 等赛道的“质押生息”以寻求代币供应量的减少与价格的提高,而是需要借助“社交内容”、“社交关系”、“社交影响力”等中介载体促成更大范围内的社交网络的建立。

这在行业流动性紧缩、行业活跃参与者越发减少的当下,无疑成了很多 SocialFi 项目难以逾越的关卡鸿沟。

要么小众到足以“自我造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去积少成多;要么大众到能够吸引更多人“所见即所得”,走“陌生人 VS 婚恋二选一”的路线服务一些人的真实需求。

否则,SocialFi 产品大概率还是在原地打转,无法走到下一股加密浪潮奔涌而至的未来。

小结:社交还是分佣,这是个问题?

如今很多 SocialFi 产品将“社交图谱”、“社交产品”简单粗暴地抽象为了“通过社交推荐以此分润佣金的产品”,不得不说,这就是“唯数据论”的行业当下的最真实的侧写。

但这很明显不是正常的“社交现象”,就像拼多多这样的现象级电商平台,尽管其通过社交关系促进了电商用户网络的快速增长,但其主要是一个服务于买家和卖家的双边交易平台,这才是它的基本盘。

而一个真正的社交平台,应该服务于人们更快、更好、更直接、更和谐地与其他人建立社交关系,而不是将人视作“数据矿藏”,将经济价值挖光之后,便能够抛在脑后,不再过问。

Meme币:深掘其长期投资的潜力与全面考量

作者:142PACT;来源:Medium

在纷繁复杂的加密货币领域中,Meme币犹如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幽默基因和社区内狂热的追捧,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Meme币是否适宜作为长期投资的标的,业界内外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Meme币的独特魅力、潜在风险及其在长期投资中的价值所在。

Meme币:深掘其长期投资的潜力与全面考量

一、Meme币:双刃剑下的双面人生

1. Meme币如同社交媒体上的风暴眼,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社区的集体力量,能够迅速席卷市场。然而,这股力量也如同双刃剑,其价格极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导致价格波动剧烈,为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2. Meme币的价格往往由短期内的市场情绪所驱动,而非基于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这种浓厚的投机色彩使得Meme币市场充满了泡沫和不确定性,投资者需时刻保持警惕。

3. 尽管Meme币在社交媒体上风靡一时,但多数项目仍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这使得Meme币的生存周期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市场热度消退,其价值可能会迅速崩塌。

二、理性审视Meme币的长期投资价值

1. Meme币满足了年轻投资者对趣味性投资的需求,但要保持市场的持续活力,项目方必须不断创新以吸引和留住用户。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将对Meme币的长期投资价值产生深远影响。

2. 为了提升Meme币的长期投资价值,部分项目正在积极构建生态系统并努力实现价值转型。这些努力将有助于Meme币从单纯的投机工具转变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字资产。

3.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Meme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这也为合规、稳健的项目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合规框架下寻找生存之道将成为Meme币项目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投资者策略:稳健前行,智慧布局

1. 多元化投资组合:将Meme币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进行配置,有助于分散风险并降低单一资产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分配资产。

2. 深入基本面分析:在选择Meme币投资项目时,投资者应深入分析项目团队、社区活跃度、发展规划和技术实力等基本面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长期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3. 保持市场敏锐度:Meme币市场变化迅速且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需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紧跟市场动态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综上所述,Meme币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特殊存在,既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充满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142协议应运而生,为MEME货币市场注入新活力。协议特点如下:

1. 强大节点系统:142个节点围绕主题汇聚成社群,各节点有独特文化与价值认同,增强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2. 节点共振与铸造机制:创新引入机制,诞生142个独特Meme币,象征节点价值与理念,构建丰富数字世界。

3. 价值创造:运用燃烧机制与稀缺性设计,赋予Meme币高价值潜力,目标142万倍增值,引领数字资产革命。

4. 全方位生态系统:不仅流通货币,更引领用户进入MEME社区,促进社交互动,激发创意与乐趣。

5. 多维度激励机制:直接奖励铸造凭证,节点铸造特权,智能拆分公式确保公平分配,爆块用户专属奖励,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吸引新社区、用户及投资者,推动协议发展,形成正向激励氛围。

Website:https://142pact.com

Twitter:https://x.com/142Pact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x142Pact

对话交易员Raymond:逃离华尔街的他在上个周期捕获60倍的SOL,现在等着未来三个月的大跌抄底

本期嘉宾:Raymond,Mossfire Capital 合伙人

FC:今天请 Raymond 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其实在推特上写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正规军,有 8 年投行的经验,在传统金融待了很久;第二个经手过千万级 DAU 的 APP,我觉得其实挺不容易的;第三个我觉得你是有一套方法论的。其实我还有一个没写,我对你的性格还挺好奇的,因为我觉得咱俩挺像的,应该都比较敏感,我认为它并不利于交易。其实每期我都会有一个关于性格的探讨,因为我觉得每个人性格决定了交易策略,这个影响还挺大的。 咱们正式开始,先说说你的交易经历,你是从正规军进来,你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进入这个行业?怎么去迈过心理门槛?

Raymond:我倒不是很确定到底要怎么定义我进入这个行业,因为我其实买币买了蛮多年,但这个买币可能跟买邮票没什么差别,我也不是很确定算不算入圈。我简单的历史是这样子,最早是投行,后来做互联网公司,在 2017、 2018 年的时候买过币,那时候别人说这东西会涨,他是类似于一个赚钱机会被介绍的,叙事当然都可以说很多,人类未来的资金储备,诸如此类。但是在 2017、 2018 年的时候,我当时不是特别相信这个事情,尤其是那段时间,特别是中国有很多 ICO,所以每一次让我跟这个圈发生交互的时候,体验都非常的恶劣。那时候在杭州我记得酒店大堂就会有人开那种传销大会,我就觉得非常的震惊,这是什么圈呢?

我真正觉得我自己对于比特币,对于 crypto 赛道产生比较大的热情,开始有努力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在 DeFi Summer 之后。DeFi Summer 对我来说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在那之前币圈是一个骗我钱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是个韭菜,不是镰刀,没有胜率,不可能赚钱,所以我就走了。在那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可能不是韭菜,或者是自己有一定的胜率,不敢讲不是韭菜,但至少自己有一定的胜率,就开始研究,这个是最大的本质的差别。你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正面的预期值之后,你才会愿意投入时间、热情、信心、资金,一系列进去,才开始慢慢跑起来的。刚好 2021、 2022 年市场还行,所以赚了一些钱,有了正反馈,投了更多就有更大的正反馈,就这样跑起来了。

2023 年的时候,当时也非常机缘巧合,因为有朋友找我帮他们管一些钱,这个时候我就突然发现,可能币圈对我来说是一个可以做事情的地方了,这时候才算是,更全职的进入币圈,这可能是我之前的一个经历。

FC:DeFi Summer 做了什么让你觉得自己不一样?

Raymond:当时很有意思。我之前在香港做投行的业务,帮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上市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价格发现,比如说阿里巴巴的股票是 68 块钱开盘,为什么不是 67 ?为什么不是 66 ?这个价格其实就是在你的路演的过程之中,你要建一个 order book,你要有一个订单簿,类似于今天你看到的 AMM 的池子一样,你要画出一个这样的东西出来,最后给他确定价格,中间要考虑无数个因素,但这个就是人工做出来的,它的价格是人工去发现出来的。当时我看到 AMM 的时候,可能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后来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不就是把我以前的工作做掉了吗?有一个人放了 50 个苹果在左边, 50 个橘子在右边,他们两个放进这个模型就能决出高下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

而且当时已经是被广泛采用了,买啥东西都能上 Uniswap,我觉得对我来说那就是一个类似于 GPT 时刻,或者 iphone 时刻,我可以马上想到我之前的某个同事的某一份工作,在链上可以被某一个智能合约某一个协议取代掉,那个时候对我来说,DeFi Summer 是金融的巨大的创新,这不是一个骗人的东西,这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正向影响的,是一个正和博弈,不是一个零和博弈,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值得看一看,值得花很多时间。

FC:理解。你刚才说挣钱有正反馈,就挺想知道,你挣的最多的一次和亏的最多一次分别是多少?它是不是会影响你在币圈的交易风格?

Raymond:我不觉得是我的赢和输积累了我交易风格,交易风格是从人的性格出发的,首先定我是谁,我这个人性格怎么样,喜欢什么东西,风险偏好是怎么样的,有没有赌性,还是说比较保守,这些个人特质决定了我做的交易是什么,这些具体的交易可能会被归类成某一种风格。我其实不太确定我的风格到底是哪一种,我觉得这可能不是 MBTI 有个选项,我不太确定要怎么去具象化这东西,但我这个人可能整体是偏保守的,所以我基本上没有怎么亏过大钱。

比如说我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我没有花很长时间研究的东西,我可能放的钱就比较少,这个钱就亏完了也没多少,当我了解的东西,我就会放比较多的钱,但同时间看的比较牢,要止损啥的,也不太容易亏特别大的钱。整体的套路还是比较偏保守方向的。我自己可能对于宏观上的一些事情会比较敏感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在一些大的方向决策上可能不太会错,这样整体仓位上就不太容易出太大的问题。

我之前可能赚的最大笔的钱其实是在 GLP,我记得我好像去年夏天的时候跟你聊过一次,当时我还跟你讲过我在 GLP 赚钱的事情。我可能是比较保守的,喜欢看大的方向,我 GLP 赚的最多钱是在 2022 年年底 11、 12 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 GMX 很出名,我很早就买了 GMX,那时候是 FTX 倒掉,GMX 突然就变得很出名的。当时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我认为宏观上不太可能再有跌的可能性了,我就开始买 GLP 且加 4 倍杠杆, 4 倍杠杆的 GLP 约等于是 2 倍的 Beta, 2 倍的 BTC,因为它里面一半是比特币,等于是说我买了一个 2 倍的 BTC 加上当时 GLP 应该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年化回报,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有, 4 倍加起来就是一百多到两三百这样的一个年化回报,但是中间会有一些折损就比较细节了。这个例子就是我觉得我比较确定,宏观上是会回来的,不会再有什么继续爆雷的可能性了,币安是不会倒掉的,整体判断下来,GLP 等于是我一个 Bate 杠杆起来的表达方式,这是挣的比较多的。

还有一个倍数上比较多的可能就是 Velodrome,OP 上的一个 DEX。说实话在 2021 年的时候,我在 Crypto 的钱没放那么多,那时候可能对游戏规则、对很多事情没有那么了解,我可能是在 2022 年之后,逐步把钱越放越多的,等于说我的 crypto 的 allocation 越来越大,Velodrome 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所以钱也比较大,也赚的比较多。这些可能大概能够表达我交易风格的一些 trade。

FC:刚才其实你说的特别好,就关于我是谁这个事决定你的交易风格,你的出发原点。假设一个人新进的这个行业他刚接触交易,你会建议他先怎么去拆解这些问题?比如你刚才说我是谁,我可能是一个风险厌恶型,风险厌恶型我可能会设一个止损,或者说我不做合约,你有没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他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种交易方式或者方向?

Raymond:我觉得每个人之前的背景可能不太一样,有些人是非常传统背景性的,比如说以前做股票研究的,这些人可能先看 DeFi,这是传统的人最容易看懂的一个赛道,还有些人是有明显的一些技术优势的,可能公链和 Infra 更能够表达这些优势,或者还有些是社区社交媒体玩得很勤奋的这些人,Memecoin 可能是更合适的。背景之后就是看风险偏好,他来这边是要翻倍的还是要翻身的,如果他是来翻倍的,可能买 DeFi 类型的东西都可以,但如果是要来翻身的,他买的东西就会完全不一样,他的经历遭遇也会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可能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你看他入圈的过程,他自己会选择,你很难给他做测试说你去这里。

FC:同意,刚才你说一个是背景,一个是他自己风控的下线。还有你说的 GLP,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典型的,就是懂金融的人的机会。我其实现在是放弃 DeFi 这个赛道的,因为它最大的风险是不可控的,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刚才你也说到,GLP 这种交易是因为你懂金融,所以你愿意去研究赛道和项目,我想问的是,你从传统金融来看,你进来的时候有没有把这些交易风格分类,或者说你有没有认为,你在过去积累的东西,在这个行业里面发现对手太弱了,原来我这么玩都能给他们打爆,这些东西你当时有没有一个思考路径?

Raymond:我觉得币圈跟传统行业很不一样,不太能说有谁来就能降维打击的,我觉得哪怕是巴菲特,索罗斯来了币圈也估计会亏一半回去。而且传统金融也分很多不同的门类,它并不是两个世界,其实你可以理解成,币圈也是金融的一部分,它只是另一类风险资产,很多人不是说比特币是三倍杠杆的纳斯达克,这个资产内部的游戏规则会不太一样,比如说有很多情绪面推动的事情。

我觉得如果说传统金融人在这边有优势,比如说做投行做金融做久的人,可能是对于美联储更加熟悉,对于整个周期的感受会更强烈,比如说他今天讲要降息要加息,这些事情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 reading 在里面,你去听鲍威尔讲话的时候,你大概能感觉到他可能 7 月降还是 9 月降,你会对这些事情有感觉,我觉得这是个优势。还有一个优势可能就是,对一些具体大的事件的判断可能会比较好,比如说 ETF 会不会通过,为什么通过?接下来资金流入是怎么样的?对这些事情我觉得可能会比较敏感,因为这个本来就是传统金融的部分,所以当传统金融跟币圈的结合的那个地方,有传统背景的人肯定会有比较好的解读。

第三个我觉得传统金融的人,在看 DeFi 赛道上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 DeFi 本质还是 finance。举个例子,我们是在 2023 年 2 月份 3 月份投的 Pendle,那个时候 Pendle 只有两毛钱,因为 Pendle 就是一个利率掉期产品,我当时买的时候,很多人就说,你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你是华尔街待久了吗?我们币圈的人不需要这种利率掉期的产品,但我觉得这个产品做得还不错,不像个骗子,各种东西都挺好的,为啥大家不买?那个时候我从传统金融的背景,认为 Pendle 是一眼可见的,这个世界需要的产品,当时 Pendle 还有一些竞争对手,但是 Pendle 明显做的最好。所以这个可能是优势,我们会对于一些比较深的难的产品,了解的更早更快,但这个也可能是个错误,有可能我买完之后,币圈真的就不需要,长时间没有人用这个东西,这个币涨不起来,这也是有可能的。但从大的层面上说,在客观事实的了解和接受吸纳的速度上,可能会更快一些。

FC:我想问一下 Pendle,可能我就是币圈思维那个,觉得这玩意谁用太难了,太动脑子了,你不会因此觉得这个市场空间会很小吗?

Raymond: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在 2022 年年底的时候有个叙事叫 real yield,就是真实收益。那个时候像很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像 GMX,币安免费上的那几个项目,都是当时 real yield 叙事,只要有真实的收益,就表示它的收益和本金这两部分有可能拆开的。在历史背景之下,我发现了 Pendle,它可以把 GLP 拆开,而且当时 Pendle 是在 Arbitrum 上上了 GLP 拆开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很厉害。后来才出了 Lido,有了 LSD 赛道,再后来就出了 Points,有了 LRT 赛道,Pendle 才有人用。如果当时只是停留在 GLP 那个层面,今天的 Pendle 还是很小的,所以只是说在那个时间点上,我觉得这个产品好,但还是要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FC:我追一个问题,在广和深上面你怎么做平衡?比如巴老师说能力圈,但实际上做起来挺难的,尤其你管理一个基金,现在你怎么平衡?比如说我应该看更多赛道,还是在一个赛道看得更深?

Raymond:我觉得我个人的情况是,我平衡的不太好,我是尽可能希望又广又深。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会产生焦虑,比如说可能上个周期是 DeFi 的 year one,大家可能研究了三四年了,都比较熟了,但可能突然出来一个新的赛道,你完全没见过的,比如说 Meme 就是一个完全新的赛道,AI 也是完全新的赛道,这个赛道之前你没看过,没有看过二三十家公司,你怎么做投资判断呢?这时候就要重新开始补课,这其实是在市场当中看到别人涨,发现自己不太懂的情绪导致的焦虑,导致的强迫我要去做更多的功课。

但具体在开枪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判断,我懂这个东西懂得足够多,可以开这个枪了。如果我觉得还是很不懂,我可能就不开这个枪,继续研究继续看,我们自己可能还偏基本面驱动一点,还是要看的比较了解比较懂,为什么它会涨,为什么它会跌?如果是完全没感觉,那就跟赌博没差别了。

FC:理解。我们正好聊到交易策略,因为其实你们现在自己管理一个基金,可以大概说一下,你们整个基金的策略,包括你们怎么去找一个项目,判断一个项目?

Raymond:我们两个合伙人都还是属于性格上整体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自己也比较喜欢研究东西,看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偏基本面驱动的,比如说我们投一个公司之前投一个币之前,白皮书、竞争对手、行业、链上数据、holder、tokenomics,这些相应的该做的功课我们基本上都会做完。之前有几期的嘉宾也提过,其实大家做的事情都非常类似,很多人就会把前 1000 个币拿出来选一遍,你会发现如果你用基本面(这里说的基本面是比较泛的基本面,并不是说一定是个 PE/PS 概念,是说这个公司整体的一个情况),你从 1000 个币当中筛选下来,最后可能确实只有三五十个币是值得看值得投的,那这时候在三五十个币当中做的,其实就是更是一个 Alpha 的判断,他的信息可能是价格或者是一些叙事的热点的变化。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最近 LIDO 跌了很多,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协议很好,结果这时候价格出现了变化,价格跌了 50% ,那我觉得这个有可能是开枪的机会,因为项目基本面其实本身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但是它价格出现了变化,就给了我们一个开枪的机会,但前提肯定是 LIDO 在我们的白名单上的,我们在 1000 个币当中发现有三五十个币可以买,LIDO 是其中之一,它价格发生变化了我才开枪,肯定是这样的逻辑。

在配置上可能有一部分是贝塔,一部分是阿尔法,LIDO 是属于阿尔法这个部分的,阿尔法这部分根据我们对不同 token 的相信程度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权重,所以最后可能是这样的一个配比。我们会喜欢尽量在一些市场比较低的时候去买东西。

FC:那什么叫低,就是相对便宜,那具体的比如说在执行的时候什么叫低呢?

Raymond:执行的时候,举个例子,如果是在牛市的状况当中,很多东西如果能跌破 200 天均线,我就认为是便宜的。当然这个不是说跌破 200 天均线那天你就要买,还是要跟当天的一些大盘的情况要相关的,但很多时候它跌破了 200 天均线,我觉得就是一个值得买的信号,这是第一。第二,很多时候我们会收集,从技术分析上来看,每一个币它都有一些自己的技术的 pattern,他筹码的分布,所以它会趋近于一个之前很强的阻力或者是支撑的时候,这些都会是一些具体的信号告诉你这是接近便宜的,这时候你去看,赌它不会往下再跌 20% 了,这 20% 就止损,但是它如果涨回来它会涨两倍,这个是一个判断,我觉得盈亏比非常划算,那我就去买,是这样的逻辑。它有没有可能跌 20% ?有可能,但这时候相应的止损就会被触发,这个东西就会亏 20% ,你这笔就错了。

FC:我看到其实基本上就是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基本面,第二个是宏观,第三个社区,或者说整个社区的状态。其实我想问一个关于数据的问题,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你的交易角度上,数据到底有什么用?因为我自己的交易是,我做一个特别大的周期的波段,所以我对于短期数据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那你做一些比较小级别的波段的时候,这些数据到底怎么帮助你做决策?

Raymond:数据我觉得在 DeFi 赛道是尤其非常明显的,拿 Pendle 举个例子,它的 TVL 和它的价格就是完全成正相关曲线的。比如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你要做一个判断是,当时 EigenLayer 的产品已经发了,EigenLayer 的这些 TVL 会源源不断地涌入 Pendle 吗?除了 EigenLayer,还有别的其他的类似于 EigenLayer 这么大型的东西会上到 Pendle 上吗?Babylon, Solana 这一系列东西会有被 Pendle 用到的机会吗?很多时候看这些,你可能是在宏观上看一些具体的大的方向,接下来他们的数据上就会直接反映,他可能是出了一个新的池子,还是出了一个新的策略,这个部分就突然之间锁了 3 个亿 5 个亿 6 个亿就进去了,就非常明显,有很多人在用这个东西,这是比较透明的一种事情。

在 DeFi 上,比如说 Perps,你可以看 trading volume;看 Open Interest 和 Lending,TVL 就是一个核心指标;看 Dex,就是非 BTC 以太坊的交易对的交易量。这些核心指标会帮你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做的挺好的,但是还没人看到。像 Aerodrome,它其实是 base 上的一个 dex,在今年 Aerodrome 价格涨起来之前, 它上面的 volume 已经涨得很快了,但它价格当时还没有反应到,这些都是一些机会。后来补涨的原因是,大家发现 base 还挺好的,那 base 还有什么好的标的呢? Aerodrome 就是一个,所以大家来买进。所以总是有些这样的数据,是能够帮助你做一些判断。但同一时间也有一些情况会失效,比如说像 Tranchess,它就是一个 TVL 一直在涨,但是币价完全不动的协议。

FC: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Raymond:我觉得有几个事情,第一个就是所处的生态,Aerodrome 就是因为 base 更多人看,而 Tranchess 在哪条链上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第二是协议自己推广的方式和能力差别很大,Tranchess 的社区讨论度就不高。

FC:说实话我们跟一些项目方聊会提前很久知道一些信息,所以你会跟项目方去聊吗?比如 Pendle,你觉得你需要去跟项目方聊吗?

Raymond:我们做的是二级的基金,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说,说难听点就是我今天买了明天可以卖,如果我做错决定了,我可以明天就卖掉,所以对我来说可能不像一级的基金那样,尽调的程度这么深。但同一时间,二级的币很多时候它协议的数据也比较充分了,他做的好还是不好,肯定是已经有比较多的数据能够拉出来说的,我们会尽量去见项目方,但并不是强制一定要求。我们投资决策的 80% 在见项目方之前就已经做了,他可能只是说,我最后去 check the box,看一下这个人是不是个骗子,是不是有野心,有没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的,差不多就懂了。

FC:咱俩有一次私下聊的时候,你说关于信息优势的事儿,我记得你原话是说,这个事情我可能比别人更早知道一些“信息”,所以你现在怎么去找到这些所谓有信息优势的赛道?或者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交易员,我应该怎么去做?

Raymond: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有信息优势的赛道的,这其实不太存在。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 case,我发现我好像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事情。举个例子,像今年年初的 Ribbon,就是一个发了三四年从来没人用的一个协议,做 option 的。他出了一个新的协议叫 Aevo,这个币后来上了币安。但当时的情况是在 Aevo 发出来之前,Ribbon 的价格是 0.5、 0.6 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有人在交易 Aveo 的 Prelaunch token,当时是两块多钱,我就发现怎么这边的 Ribbon 是五六毛,那边的 Aevo 是两块多,但同一时间它的代币经济模型说得很清楚,它的币是 1: 1 兑换的。这个其实是我们 3 月份比较赚钱的 trade,因为在那个时间就是两个本应该 1: 1 兑换的币中间有三四倍的差价,肯定有一个价格是错的,当然他后来上了币安这个也是我们没想到的事情,但哪怕他不上币安,这个差价的收拢至少是个一倍以上的收益,所以我觉得这些是我们发现有信息优势的。

还有我最近应该也经常跟你交流到,关于 OTC 的事情,因为我自己做二级的基金,很多中间商会来给我发项目的 OTC 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很早就知道 Solana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要卖币,然后 merlin、bounce OTC 多少钱,这些我们都会知道。这些信息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额外的一些 data point,帮助我们判断,现在它的 VC 已经忍不住了,希望在 5 亿买,在 7 亿卖,我就给自己心里面给这个币打了一个标签,可能在 5 亿的时候是一个很强的支撑,因为卖家都消失了,这些都是一些信息点。有些时候也可能这个信息给了你很多 point,最后的结论是你不想买,因为发现这个项目的 OTC 太多了,所以他的 mind set 其实还是说,我能不能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只有我知道,我知道的时候是不是只有我能做,或者说这个事情目前有没有在价格上反映出来,能不能被交易,可能是这样的一系列判断,在具体的 case 上才能够发现,自己是有还是没有信息优势,有当然就更容易下重注。

FC:所以这个是经常困扰我的问题,要怎么判断这个信息是不是只有我知道,以及是不是这个信息未来只有可能我知道?

Raymond:我懂你的意思,之前几期的嘉宾,好几个都提到类似的一个理论,就是信息传播理论,到底我在传播链的什么地方?其实我们之前也总结过这个理论,但我们觉得这个理论不太 work,因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对每一个事情的判断,它是处在信息链条的不同地方的。举一个例子,可能今天我在 A 项目上是第一手信息源,但是在 B 项目上我可能是第七手信息源,但我还是我。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项目上,不同币上他的信息层面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很难通过给人打标签,来做信息流程的判断,我觉得这是很难判断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比如说我刚才讲的一些例子,都可能是有一些客观标准的,然后就是价格上可以 arbitrage 的地方。有些客观信息可以被挖出来的,让你发现可能你是可以赚到多一点阿尔法的。

FC:下一个就是针对你的个性化的一个问题,因为之前你做过一个 3000 万 DAU 的一个项目,在 Web2里面,然后你也在推特上发过,其实很多人说白了不配在互联网创业,所以我不知道你过去的经历,对于你判断web3的项目有什么帮助?我是觉得有时候可能会成为负担,因为你看谁都不爽。

Raymond:我自己个人经历,我做过产品,带过运营,除了不会写代码之外,互联网大厂里面所有职位我都做过,所以很多时候我大概看一个产品,我能够比较快的估出来,他做这个事情的复制成本和门槛有多高,我大概知道我自己来做要多少人,多久时间,这是很明确的感受,有些东西难做,有些东西很容易被复制出来,有些人很容易复刻出来,越容易被复刻的东西,就越没有门槛,越不值得买,没有排他性。

第二个可能是说我自己作为一个管过产品的人,很多时候我对于一个公司它的发展节奏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我第一次跟一个项目方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讲说他要做 5 件事,我看这挺好的不错,结果两个月之后还没做出来,可能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说就是排期怎么没有完成,为什么会差这么远时间,到底是忙啥去了?我可能就会有这种感受,因为我知道需要多久去做这个事情,所以他没做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本期的作业没交齐,在我这边好扣分。

很多时候是,因为都有创业经历,所以我很多时候是大概能看到另外一个创业者他想什么东西,他需要什么东西,他短板是什么?从人的角度也会比较容易判断。我觉得这些可能都是一些过去带过大产品的经验,给我的一些宝贵的帮助。

你刚才说的第二个就是关于成见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我还挺明显的,因为像币圈其实创新还挺少的,很多时候也都是大家做一个东西,经常就做来做去,我最讨厌这种做不同链上的相同的东西,一点原创性都没有,这种就很扣分,但实际上有些时候可能还是要尽量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心,可能时间阶段不一样了。比如说你在 2020 年做一个 Perp Dex 可能没有人用,你在 2022 年做其实还挺多人用的,你在 2020 年做 Pendle ,完全没有人用,但你在 2023 年做其实是很多人用的。可能时间变了,空间变了,你周围的客观环境变了,当时没有 PMF 的东西,现在可能有了。(Web2也一样)第一次做短视频是像小咖秀秒拍这些,抖音最早的模板跟他们很像,但你不能说抖音就是另外一个小咖秀,它的客观环境变了,导致那个东西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这个是比较明确的。

FC:我觉得这个变化很重要,但是变化怎么抓?你怎么能快速分辨这次跟上一次不一样?

Raymond:我觉得还挺难的。如果这个东西出来,我觉得以我的认知,通常情况下我不是吃第一波的人。吃第一波的人,你要对于客观环境有更加敏锐的判断,第二波是什么?是他已经出来了,且它(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 Friend.tech,或者比如 Farcaster,这是本周期新出来的一些新东西,可能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变化,生态的变化或者是资金流向变化,导致这东西可能更加 work 了,是哪个说不好,但我要做的事情可能是,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尽可能的尽快的去改变我对赛道原有的成见的部分,让自己比较快能够拥抱这个东西,以一个新的心灵的心态去看它,这样会比较容易抓到第二波。

FC:我的视角是这样,我一般从“人”去看这个事情,我发现最早拥抱新东西的人是两种人,一种是“欠债”的人,第二种就是你身边那些关系很好,但你看不上的人,我觉得这两种是最容易找到 Alpha 也最容易 miss 掉的人。比如说回到 2017 年我从 36 氪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我就是“欠债”的人,我对于改变所谓的阶级或者改变生活现状是最敏感的一帮人而且我创业的时候也欠过钱,那个时候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新的机会,所以(一旦有新机会)我都会冲进去,当这些人开始挣到钱的时候,我会经常盯着,比如我身边我感觉好像谁又欠着钱怎么突然就开始有钱了,我就马上去找这些人聊,你到底做了什么,尤其咱们行业里,我觉得这是一种,比如你看铭文很典型,包括大学生刚来的时候。第二种我们身边,我跟朋友也聊,有一种人经常容易 miss 掉,就是身边的兄弟,不是有一句话邻里无圣贤,耶稣也是木匠的儿子,类似于这种。所以当我身边的人开始创业,我的本能觉得他不行的时候,我都会去看一看,我觉得也许我的惯性会让我错失掉这个类型的 Alpha。我觉得这两个是我现在通过人来去判断,这个变化出现的时候,我应该去不去抓,就单纯的分享一下。

Raymond:我觉得你这个说得很好,其实你的心态已经非常开放了,我就举铭文这个例子,当时特别的打脸。因为去年铭文出来的时候,当时我下面的一个小朋友,就开始跟我讲这种的事情,我一直都是不接受,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他差不多可能隔两周跟我讲一次,叫我去打 SATS,我就没理他,之后这个小朋友拿到了,应该可能有 0.5% 的筹码,SATS,所以你算一下,我不知道他高点卖没卖,就很夸张的回报。

FC:所以他离职了吗?

Raymond:现在我们是朋友关系,没有雇佣关系。但是我觉得我在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想这东西我 miss 掉了,我后来在 20 多块钱的时候又重新买了 ORDI,今年符文的时候我就打了非常多符文,我觉得还行,所以当第一波出现的时候,如果你还有第二波上车的机会的时候,以一个比较清零的心态重新去上车。

再讲讲 Pendle 的例子,Pendle 是在 2 毛钱买的,应该是在 7 毛到 8 毛之间卖掉的,就是他的上币安那一天卖掉的,我就觉得这个公司也就差不多了,上币安已经很厉害。但是没想到后来他又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我自己其实后来是有一点心魔,就是我很迟都没有买 Pendle,这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新的事情发生了,LRT 出来了,你要 embrace 新的信息,把心魔戒掉,重新去买它,要不然你后面 miss 更多,我觉得还是人要及时改。

FC:还有最后两个关于交易策略的问题,比如说像我们这种敏感型的人,你自己现在的 stop doing list 里边都有什么内容?我相信你应该会想过,你怎么避免你的策略有最坏的情况发生?你做什么事情?以及我不知道你现在的交易风格或者交易策略会不会有一天失效?

Raymond:我先说下性格,我这个人性格可能波动比较大,我觉得我们两个性格可能都比较类似,不是那么完全冷静型的性格,我的 partner 就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像机器人一样的人,所以我们两个配合的就非常好,我经常会说,不行我们一定要买了,一涨我就要去买,一跌我就要去卖,很多时候会有这种情绪表达,他就会帮我我平衡一下,把我拉回去一个点上,等于是二次确认,你真的要买吗?你真的要卖吗?我的 partner 对我很大的帮助。但性格其实是很难改的,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因为我这种比较冲动型的性格,所以我做很多交易之前,买任何东西会有比较明确的一个止损,尤其在基金层面,就个人层面可能 risk tolerance 稍微大一些,但是基金层面 risk tolerance 会更小,止损是个比较明确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认为今天跌了很多了,我去买它,结果它又跌 20% ,那就表示我的判断是错的,我就先停,我可以等,等到它跌到更低的时候再去买它。但一开始从单个交易的层面来说,还是要比较明确的止损。止损或者止盈其实都是有说法的,不要去赌博。赌博是啥意思?赌博是没有说法,我买个东西,接下来祈祷,观音菩萨保佑我的币会涨,这叫赌博。但如果我买一个币是有一个预期,它往上是多少往下是多少,这种会让你在长期的博弈当中,你的轮次会更多,你有更多机会去博弈,假设你整体的赢面是高于 50 ,越长时间就赚越多钱,所以这个止损,可能对我的性格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个人的指标去保证。

还有一个事情我觉得我做得非常不好,但是我也在努力的,不要跟你的仓位发生感情。币圈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很多时候大家会就是哭闹喊,一定要去买这个币,好像这个币没了世界就会崩塌一样,这就是币圈情绪面的一种反应,尤其是 Memecoin,极其夸张。很多时候感觉 Memecoin 是你的祖坟一样的,别人不能说了。情绪极其上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还是尽量不要跟你的仓位发生感情,跌了就跌了,那就止损卖掉,它涨了那就止盈也卖掉,不要因为我相信 Solana 它一定到 500 一定到 800 ,那我就一直拿着,你的情绪远远大过你做的理智的判断,其实就很糟糕,尤其在币圈这种波动性的情况之下,真的就两把下桌。

FC:你一般有感情怎么抽离,你用什么方法?

Raymond:这个没办法,就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产生感情。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子,比如说你看你们家小孩肯定是最好看的,但是你去问一个别的亲人朋友,你问我小孩好看吗?他可能就犹豫一下,你可以多带他遛一遛,问问别人,我这个币好吗?他就说,I’m not sure,这些是冷水,冷水泼一泼,可能比较不容易上头。

FC:我觉得我有一个方法,就是我看到我很多朋友公司做到最后怎么去看到真相。他们做法是,永远左右都有两列人,他习惯性的把对这个事情支持那一方和反对那一方的人的观点都收集出来,自己是一个裁判,尤其是交易所老板们,就经常会这么做,问问 A 也问问 B,他一定要找到同意和反对的,他就踏实了。我觉得其实这种他永远把自己当裁判,永远不当运动员,是一个挺好的方法。

Raymond:对,但能够执行这个方法的人,说实话他其实已经跟这件事情没什么感情,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产生情感连接的人,所以他才能做这件事情。但凡是容易产生情感连接的人,你会发现同意他的人会逐渐增多,不同意他的人逐渐减少,这个团队就结构发生变化了,我觉得可能还是性格,我是那种比较容易上头的人,所以我会提醒自己不要做这件事情,但有些人可能天生很冷血,比如说我 Partner,就不是容易上头的,可能他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FC:明白。所以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边有这么一个 partner 很重要,我们有一个合伙人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还有一个我也关心的问题,就是下半场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我现在定义牛市上半场现在中场休息,你说下半场,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是什么逻辑?

Raymond:我们牛市已经中场休息了吗?

FC: 你认为现在什么阶段呢?你认为是牛前。

Raymond:我觉得还是偏早期,因为大家还是在整个非常混乱混沌的状态,包括降息的延迟,包括大选,包括现在 ETF 的流入,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在酝酿和筹备更大的牛市,他越往后推,我对于牛市的期待越高,我是这么看这个事情的,但在中间尽量不要在这路上死了,这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暑假的期间, 6、 7、 8 月还是比较谨慎一些。第二我觉得从整体赛道上来看,我最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可以讨论一下,因为我们上个周期当中,其实就是L1和 DeFi 是明显的赛道,赛道的意思是说有好几十匹马同时跑出来,且都跑得不错,叫赛道。像当时的 GameFi 说实话可能就一两个奇迹,就是 GMT 跟 Axie 是奇迹,它并不是赛道,并不是很多游戏跑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赛道和奇迹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周期,一个是 Meme,一个是 AI,这是比较明显的赛道级机会,赛道是啥意思?不管你在赛道里面做啥,你都是对的,大家都喜欢,容错率高,有外部输入,别人容易接盘,这些是赛道机会。但 Pendle 在这个周期其实是奇迹机会,因为 DeFi 已经好像不是一个好的赛道了,可能已经没有什么赛道性机会了。

FC:我觉得这个定义挺有意思的,赛道和奇迹。因为我发现其实本质最终就是周期大于赛道大于单个项目,你选择单个项目其实就是找赛道的 Alpha。这个事虽然我认知到了,但我发现,比如 AI 我上次也说过,是因为就太看基本面了,你发现啥都投不了,但实际上你随便买,AI 那个赛道。其实我的标题里写,你认为可能接下来三个月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你为什么这么觉得?从宏观上来讲。还有一个就是你认为,其实你看过去降息,咱们不看具体的指标,大部分降息其实决定那一刻或者开始降的时候都是跌的,回撤而且是很严重的,当然有很多,比如就业率的问题,我不知道你这次怎么看。

Raymond:我先说真正开始降息的时候都是回撤的这个事情。你从历史数据上看,可能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但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这次不太一样。不太一样是因为,以前的利息可能是涨了两个点,降半个点这种,比如说你参考 2007 年、 2015 年、 2018 年这些降息其实都属于是比较小的降息,所以它也降不了多久时间,可能就降个半年就结束了。但是这一次的降息,我们是从 5.5 开始降,一路降到 neutral rate 最后是 2 的话,假设平均开一次会降 25 个点或者是 50 个点,它需要降接近两年多才能降完这些利息。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去降息,我不认为说我们会因此跌两年多,我觉得至少在降息的前半部分,比如说从 5 到 4 到 3 的过程之中,肯定还是相对来说流动性宽松,整体利好风险资产的一个环境,这个是我比较相信的一件事情。

第一个事情就是为什么会说未来三个月可能是比较有风险的?可能我跟市场上很多人的看法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现在预期是说,今年有两次降息,我觉得我可能没那么乐观,我认为今年可能就是一次降息,可能 12 月是第一次降,为什么?你从鲍威尔的角度来讲,鲍威尔一个 70 多岁的老人希望自己青史留名,他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我们降息了,结果美国各种经济数据太好,导致 CPI 回来,重新进入通胀环境,我们再加息,这个是最可怕的事情,他会直接让我们变成是 1982 年左右那种情况,那时候美国当时的政府是在里根前期的时候,那个时候先降息,后来发现控制不住再加息,这个会让整个经济环境出现巨大的错乱,接下来两三年时间经济会出现重大的动荡,就是不知道该涨不知道该跌的这种状况,其实很危险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我是鲍威尔,我当然是希望找到非常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我们,一定要降息我才去降。这个强有力的证据有可能是非常长时间的 CPI 数据极好,可能不止三个月。第二个是美国出现了重大的一些 recession 或者是经济一些危机,但你看美国经济现在看起来像有问题的样子吗?完全不像,所以他没有一定要降息的紧迫性,他为什么 7、 8、 9、 10、 11 要降呢?这是第一点。我觉得从整个大局来看,我们未来三五年的大布局来说,它对于第一次降息的要求其实很高。

第二个, 11 月份要进入大选了,这两个总统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一个总统会印钱,一个总统会印非常多的钱,请问如果我们今年 9 月份降息或 10 月、 11 月、 12 月降息,新总统上任了,如果是特朗普上台,可能开始减税,可能开始做很多事情,财政政策这边有非常大的促进。那个时候它的政府是变成通胀型政府,政府在印钱,这时候联储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同的政府,不同的总统,会召唤出不同的货币政策。如果我是鲍威尔,我为啥要急着降?因为联储是一个反应的机构,社会上发生了变化,数据发生了变化,经济发生变化,我做相应的操作去对抗这个变化,他现在最难预测的反应就是,到底谁是总统?印多少钱?不同总统的降息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都是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7、 8、 9 月就不用想了,这个过程当中会伴随着什么?其实大家会想本来要 7 月的,怎么没有了,又 8 月 9 月,就上上下下,我觉得会宽幅震荡,在大震荡的过程当中,可能就是 7 月初,因为 ETF 又开始交易,涨一波, 8 月跌一波,然后越接近大选,我觉得这个牛市会更加确定。

FC:我觉得这段很精彩,这个真的是只有你有这个背景,才有这种感受。还有一个就是我想问,很多人判断 ETF 这个事情,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卖以太坊?我的逻辑是,首先以太坊基本面没有变,我觉得去年大家买以太坊的逻辑跟今年卖以太坊的逻辑都是情绪,所以如果我是主力,这个太不符合逻辑了,基本面没变,价格这么低,说实话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差的状态,就是它很容易做操作,所以一个我认为反常识的一个想法,我就不想卖,因为我觉得大概率,即使 ETF 不会过,以太坊也不会这么趴着。我不知道你怎么看以太坊的 ETF,你认为它未来就是会跟比特币一样,还是说它有自己的风格?包括有些我的 LP 其实是会算,比如说像贝莱德它做 ETF,他至少要达到一个什么规模对他来说才划算,他再去推算大概比特币会有一个什么规模,我不知道你怎么去看待这些事情?

Raymond:对,但是有什么规模和他自己能做到是两件事情,但确实 ETF 不是特别赚钱的生意,因为他那个点太小了,像木头姐他就退出了好几个 ETF,就是因为这个生意其实不太好做。以太坊 ETF 现在已经批了,他只是等 S1 批完之后交易。我觉得之后应该整体流入还是比较 ok 的,一个部分的流入是来自于本身的,正常的大家去作为资产配置,另外一部分包括像很多期权做空套利,要买现货的各种基金量化基金,这些也是非常大量的,我觉得相比各自的 marketcap 的比例来说,可能相较于比特币会少一些,但不会少特别多。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是 7 月份比较 Bullish 的一个事情。它可能带来的情况是,因为是改变了市场情绪,大家说以太坊好好,以太坊是人类未来的文明,接下来可能过了一个月发现 ETF 又开始 out low 了,这时候大家又垮下去,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但是在前期应该是偏涨为多。

FC:挺好,我觉得今天关于交易策略这一块我们就聊到这,最后我觉得聊聊个人成长的一个问题。我还挺想了解,比如说你自己现在的交易风格,就是哪一个人对你影响比较大,或者说哪个知识内容或者哪本书,如果大家想成为你一样,他应该怎么样一个学习路径?

Raymond:我刷推特刷比较多,其实没有谁是我特别喜欢,或者是觉得都对的。你要说可能是 GCR,可能大家都觉得像神一样的人物。我觉得我可能是学的比较杂,可能就不同门派的武功我都会学一学,技术面的,情绪的,基本面的,每个门派有不同的人,我可能都会看一看,不会给自己设特别明确的限制。给自己设特别明确的框架,或者是给自己打标签,不一定是特别对的事情,因为币圈的东西换的太快了,这个门派有可能三个月之后就被淘汰了,所以尽可能去学新武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FC:新武功一般你都从哪发现的?最近看到的新武功有什么呢?

Raymond:我在推特上,我在推特上经常就是刷 timeline,收藏,我收藏了起码可能大几千条东西,谁写的很厉害的文章了,我读一读了,没读,就先码起来,这种特别多。其实很难说,比如说我最近就一直在看 meme coins,因为这不是我特别擅长的赛道。我是 2023 年,比较负责任的说是在链上做 PEPE 的 LP,可能是最大的人之一,可能都没有之一,当时在 Uniswap 一半的池子是我的,很夸张的说,那不仅仅是我的钱了,还有那些朋友的钱。我们当时做 PEPE LP 的策略核心是,Delta Neutral 策略,就是我们是要对冲掉的,所以整个策略是中性的,我对 PEPE 是零敞口的,但 PEPE 今年涨成这样子,那天我还看我们的钱包,现在有非常多钱了,那个 0 都快数不清楚。

所以可能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性格不一样。PEPE 那个时候,我是把它当作一个 Delta Neutral 的工具来用,今天我就把它当作是一个 Meme coin,我不了解他不太合适,所以我会尽可能去把所有的 PEPE 上的 KOL 也好,OG 也好,所有讨论他的人,所有东西都看一遍,我觉得基本工作要去做掉。在这过程当中会发现,比如说一些 Meme 的 trader,他的心得会比较多,技术面分析比我更加成熟,感觉看得更懂,会跟一些币安上前 10 名的 trader(交流),我觉得还都挺有帮助的。每个人说都不太一样,反正你是能大概听到就市场上的声音,听到不同门派的一些推论的方法,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这些会整体形成一个大的非结构化的信息,帮助我形成一个个人的主观判断,它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点信息给我影响。

FC: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就是关于学习方法,假设一个新的赛道出现,你有什么快速的方法,能够让自己对赛道了解且能够做一个交易决策,学习路径是什么?我觉得你肯定有一套方法论。刚才你说到去找到最好的人,还有吗?

Raymond:我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有个人跟我讲说 AI 赛道是新赛道,我啥也不知道,我可能做的事情,我会先去 coingecko 上把 AI 赛道的币拉出来,可能前 30 名都看一遍,该关注的关注,该学习的白皮书要读的读,基础的功课都会做完,累计可能花个一两百个小时,应该对于这个赛道就会有比较粗浅的认知了。这时候你眼睛闭上把书扔掉,你想一想你还记得住什么东西,哪些东西可能比较关键,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这个地图怎么画,你就想象把这书扔掉之后,重新给你一张白纸,你写出来是什么东西,那些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在这过程中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研究再看,我觉得基本上一两百个小时,应该都是能够对一个赛道比较清楚的基础认知。

FC:其实我觉得刚才你说闭眼这个过程特别重要,有本书叫《 10 倍比 2 倍更容易》,这本书其实我没怎么看内容,但我觉得这个标题本身就很牛逼,我自己跟团队复盘的时候,你回头看,一年其实基本上你做一两个重要决策够了,比如说选什么赛道,比如说什么时候买,基本上就这两个事儿。包括你说看完这个事儿,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你去看,我相信咱俩这种,经常会收藏一堆,但实际上我有时候回头想,我今天就记住哪个是我必须要看的,比如说一会我就要去看 0xscope 创始人的分享,我觉得太赞了,下一期我会邀请他,因为我工具这块确实不行,所以我觉得本身这个动作可能就决定了你,真正能够记住什么和什么对你最重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推荐一本书或者推荐一个人,大家可以去看看,对你有帮助的。

Raymond:我觉得可能我会推荐一本,其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看完的书,这本书是 Michael Lewis 写的,Going Infinite,讲 SBF 自传性的那本书,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里面讲的事情是 SBF 从小到大长大的过程,以及他的创立 FTX 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其实你是去感受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因为那个人的性格导致了他在童年的时候做了选择,又在中学的时候做了选择,一个个选择通往另外一个选择。其实你每一个选择是让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是变窄的,并不是变宽,比如说你选了学数学和选了学语文,就可能让你的人生减了一半,在不断的选择当中,你是细化到自己计划要做这件事情,但他的选择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所以我觉得性格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看一个币圈上个周期的大佬的性格发展过程,还挺好玩的,而且我觉得对我自己的一些交易方法论,包括看事情的一些角度也会不太一样,这本书还蛮推荐的。

FC:感谢。我上次见到 Sam 其实还是在 2018、 2019 年是在深圳,这太魔幻了,当时他们还在深圳办一个 after party,这个挺有意思。我最后推荐大家听一下 Raymond 的有一个博客,叫火星移民指南,最新一期是 Raymond 跟我另外一个合伙人 Eraser 聊他以前在非洲做投资,挺有意思。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资金离场迹象初现,币圈被A股吸血了吗?

原文作者:(X:@Phyrex_Ni

通过数据来判断 A 股或港股有没有从币圈吸血,会否影响币圈的价格和流动性。

A 股吸血的话题从 10.1 日前就开始说了,正好给了七天的假期,而且 10.8 日应该是最好的博弈点,所以如果有资金准备从币圈进入 A 股或者港股的话,这是最好的时间。

先说结论,确实有看到币圈的资金有离场的迹象,虽不能说离场的全部都去了 A 股和港股,但考虑到目前美股中中概的成交量激增,可以确定确实有部分的资金进入了和 A 股相关的市场,但这部分的资金体量从现在来看并不大,对于币圈的影响力还很低。

起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转入 A 股的资金会影响到加密货币行业,也没有明显的数据表明 A 股对于币圈的吸血是破坏性的,更没有看到大规模资金从币圈向 A 股或相关转移的趋势。

回到数据面,说币圈的资金,重点就是 USDT 和 USDC,前者更加偏重亚洲和欧洲地区,后者更加偏重美国投资者。我们分别从两个主力稳定币的市值,每日交易所的净流量,交易所的存量以及和 #BTC 的成交量来判断。

首先是两个主力稳定币的市值,可以看图一,分别对应的是 USDT 和 USDC 市值的变化以及 BTC 价格的走势。

资金离场迹象初现,币圈被A股吸血了吗?

从图中可以看到,最近一个月中 USDT 的市值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我们已知了 USDT 更多的就是亚洲和欧洲的投资者使用更多,所以如果亚洲的投资者想要动用资金去 A 股,更多的应该反映在 USDT 的市值上,而实际上并未看到 USDT 的市值有大幅的下降,当然最近一周 USDT 的市值并未有明显的增长,可以看作是部分资金的换手。

但实际上这部分的资金量应该不会很多,按照之前的周增长数据来看,过去一周中少增加的 USDT 市值大概在 4, 000 万美元左右,这个体量即便是真的从币圈抽走去 A 股相关,带动的效果也不会很大。

其次是 USDC 的市值,可以看到在最近十天有明显的降低,从最高峰到最低谷大概减少了 8, 500 万美元左右,最近四天又回升了大概 1, 300 万美元。总体减少在 7, 200 万美元左右,如果在计算情况下 USDC 的周资金增幅,那么大概 USDC 在最近十天大概减持了 1 亿美元左右。

这部分的量可能并没有直接去 A 股或者是港股,但有可能部分转投资到了美股中追踪 A 股的指数,ETF 或其它股票,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的,但是就和 USDT 一样,即便是这一个亿美元都是从币圈转移到 A 股,这个量也不算大,而且还别说上周出现了战争加剧的趋势,很有可能是资金从 USDC 离场寻求稳定,所以真正能去 A 股相关的资金量可能会更少。

所以实际上即便是按照最多的估算,最近十天从币圈转移到 A 股相关的资金量大概在 1.5 亿到 2 亿美元之间,而且对于币价的影响微乎其微。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预期,还请看图二。

资金离场迹象初现,币圈被A股吸血了吗?

图二非常清晰的描述了最近两周 USDT 和 USDC 转入交易所的数据,最直观来说,不论是 USDT 还是 USDC 转入交易所和从交易所转出的资金量并没有低于或大幅超过以往的范畴,这就代表了即便是有资金从币圈离场,转移到 A 股相关,但是在资金层面上,仍然不足以影响正常转入到交易所的资金量。

说人话就是即便有所谓的 A 股从币圈抽血,对于 BTC 和 ETH 等加密货币的影响也非常的小。

我们在回到图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额外数据,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BTC 价格的变化幅度和 USDC 的市值变化有关联,而且关联度非常的高,可以说 USDC 的市值变化和 BTC 的价格是相互成正向吸引的,如果 USDC 的市值处于增加的时候,BTC 的价格往往都是上涨的,而 BTC 价格下跌的时候对应的都是 USDC 市值的降低。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数据是 100% 的判断方式,但要记得我们一直在强调的,USDC 更多使用的是美国投资者,而目前 BTC 和 ETH 的主要投资者都是美国人,所以 USDC 更是反应出美国投资者情绪的风向标。

我们接着看图三

资金离场迹象初现,币圈被A股吸血了吗?

图三是交易所内 USDT 和 USDC 的存量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这一条和之前我三周前发的“通过稳定币数据来判断目前的投资者趋势,是买还是卖?”推文中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也能知道,即便是存在交易所中的 USDT 和 USDC 也没有明显的转移到 A 股的迹象,即便是有一些,也不足以影响币圈本身的购买力。

最后我们需要看的就是 Binance 和 Coinbase 这两个 BTC 交易大户中成交量的变化,让我们看图四。

资金离场迹象初现,币圈被A股吸血了吗?

图四上部是 Binance 中 BTCUSDT 的成交量,下部是 BTCUSD(USDC)成交量,可以看到 Binance 的成交量在上周四之前和以往并没有显著的不同,周四和周五略微下降一些,但并不严重。而 Coinbase 的数据相比则正常很多,虽然周五也有小幅下降,但下降的比例会更低,结合上周五晚上发的 BTC 换手率数据来看,确实整体的换手是降低的。

综合当时的宏观情绪来看,应该有一部分的因素是因为非农数据的利好让部分投资者保持观望,没有积极的参加到换手中,实际上,BTC 和 ETH 的现货 ETF 数据也是一样,因此从成交量的对比来看,即便是有部分的 USDT 和 USDC 从币圈转移到 A 股相关,但转移的这些量并不足以对币圈本身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最终,我们的结论是,确实有部分的资金,尤其是 USDC 更加明显,从币圈转出,有可能是转入到了 A 股相关的市场,总转入量应该不足 2 亿美元,这些资金并未对于 BTC 和 ETH 的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足以影响目前币圈整体的流动性。

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转入 A 股的资金会影响到加密货币行业,也没有明显的数据表明 A 股对于币圈的吸血是破坏性的,更没有看到大规模资金从币圈向 A 股或相关转移的趋势。

关于“NerveEBC”盗用EBC金融集团名义的澄清公告

近期,我们注意到一个名为“NerveEBC”的诈骗组织,声称与EBC金融集团建立关系,诱导投资者参与不实的投资,谋求不当利益。

关于“NerveEBC”盗用EBC金融集团名义的澄清公告

NerveEBC通过X(原推特)、TG社群、QQ群等线上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同时结合线下组织活动,虚构关于投资回报、市场前景及虚假项目的细节,误导和欺骗投资者。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投资者的财产安全,也损害了我们的声誉。EBC金融集团现严正声明如下:

1. EBC金融集团与“NerveEBC”没有任何关系。该组织发布的内容均为虚假和误导性信息,请保护好您的资产安全,谨防受骗。

2. EBC金融集团从未涉足虚拟货币、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或与Web 3.0相关的领域,且未来也不会涉及此类项目。

3. 任何承诺高回报的投资机会,通常伴随高风险。我们提醒投资者,切勿轻信关于快速盈利、稳赚不赔的诱惑或承诺,并时刻警惕投资诈骗。请阅读FCA 关于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潜在诈骗的指导。

4. 请通过EBC官方网站获取准确的投资信息,若发现任何组织盗用EBC金融集团的名义宣传虚假信息,我们欢迎您通过官网进行举报。

5. EBC金融集团保留对传播虚假信息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我们将为受骗投资者提供法律援助。

NerveEBC所发布的信息与EBC金融集团毫无关系,我们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务必核实信息来源,保持警惕,一经发现类似诈骗行为,请第一时间进行举报或者报警,维护自身资产安全。

EBC 金融集团已在全球多个重要金融司法辖区获得授权并受到严格监管,包括英国FCA、澳大利亚ASIC及开曼CIMA,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安全、专业和高效稳定的金融服务。

如您需更多信息或帮助,请随时与我们联系,EBC金融集团客户支持团队将竭诚为您解答。

EBC始终坚信,每个认真交易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关于EBC金融集团 ——

EBC Financial Group 成立于英国伦敦,是一家集金融券商、资产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集团。EBC 业务遍布全球,以全球顶级监管、毫秒级的订单执行和机构级的清算池、全方位的保障体系,致力于为每位客户提供“安全、专业、高效稳定”的交易环境。

EBC Financial Group (UK) Ltd 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授权和监管,监管号:927552;EBC Financial Group (Australia) Pty Ltd 由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授权和监管,监管号:500991;EBC Financial Group (Cayman) Limited 由开曼金融管理局(CIMA)授权和监管,持有 CIMA 全监管牌照,监管号: 2038223 。

EBC 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官方合作伙伴,同时,在全球积极践行企业责任,通过联合牛津大学经济学系举办研讨会、携手联合国基金会共同打败疟疾、与世界女童军协会合作,推动构建更平等、具有活力的社会。EBC 集团核心人员拥有逾 30 年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经验,亲历多个经济周期,时间跨越 85 年《广场协议》、97 年亚洲金融危机、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和 15 年瑞郎黑天鹅事件等。他们对突发事件及金融危机有出色的应对经验。基于实战锻炼出的专业素养,促使 EBC 对自我要求更为严格。EBC 以最严格的行业准则和道德标准约束自我,以诚信与尊重为服务宗旨,为客户的资产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EBC 相信,每个认真交易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10 月 5 日,加密风险投资公司 Mechanism Capital 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 Andrew Kang 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看起来,@MustStopMurad 在 Token 2049 的演讲催化了下一波资本重新配置到 Meme 币中。」这条推文的评论区激起了很多讨论,链上侦探 ZachXBT 和交易 KOL Ansem 也因为这条言论引发了一场辩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其二位对各自角色和行为的看法,ZachXBT 指责 Ansem 通过其庞大的粉丝基础频繁推广小市值币种,导致很多人因盲目跟风而亏损,甚至称其为「割韭菜」的行为。而 Ansem 则反驳称,他仅是在选择市场上的最佳交易,还称自己作为一个交易员,无法确保每一笔交易都成功,但自己帮助的人比伤害的人更多。

相关阅读:《》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ZachXBT 自称通过解决黑客问题、帮助逮捕犯罪分子以及追回受害者资金的方式为加密社区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帮助人们避开类似 Ansem 这样的 KOL「陷阱」。而 Ansem 则认为,ZachXBT 对其行为的指责夸大其词,推销数百个币的说法并不属实。「我们可以就 meme 币讨论一整天,但你也清楚,我在这个平台上帮助的人远远超过了伤害的人,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这场争论最后以 Ansem 的言论收尾,他说「如果能 100% 准确命中,我早就是地球之神了。现在拿出一些我提过的下跌币来批评我,尤其是在整个山寨币市场都在下跌的情况下,是毫无意义的。」

以下内容来自加密 KOL对 Ansem 的推文分析,并结合了其 call 过的 meme 币价格趋势,从而证明 Ansem 是否真的向其粉丝倾销 meme 币。BlockBeats 此前也曾对 Ansem 的交易地址进行过分析总结。

相关阅读:《》

许多人目睹了  和  之间的精彩辩论。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Ansem 真的在对他的追随者抛售小市值代币吗?我分析了超过 4 万条推文,来揭示真相。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Ansem 的平均回报

如果你在每个代币首次被提及时买入,那么你的平均回报率大约是 150% 。表现最好的代币有:

$WIF: + 5, 300% 

$BONK: + 1, 243% 

$MOTHER: + 867% 

听起来很惊人,对吧?其实不然。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当我们看中位数回报时,它下降到了 -55%。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45 个代币中有 33 个的回报为负值,超过一半的代币下跌幅度达到了 50% 或更多。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Ansem 真正支持的每个代币都显示了 100% 的正回报,这一分析与 @MustStopMurad 的流行观点一致: 当 Ansem 对某个项目有信心并长期支持时,它往往对行业产生净正面影响。推文数量与项目表现之间的关联也非常明显。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这不仅仅是吹嘘:这是关于信念。另一方面,Ansem 仅提到 1-2 次的代币则全部呈现 100% 的负回报。典型的拉升出货行为。

顶流Meme KOL的赚钱之道:数据盘点Ansem的「出货行为」

方法论

抓取了超过 4 万条推文。

编写代码,通过检测符号 $ 后的相关字符来识别代币推广。

记录每个代币首次被提及的日期。

捕捉其价格走势。

我的个人看法

我最初进行这项分析是为了在辩论中支持 Zach。然而,我努力保持客观,因此也希望能够公平地评估 Ansem 的观点。

关键问题是:「向大量追随者推广一个市值较低的项目是否不道德?」

我的结论是:关键不在于市值大小,而在于长期承诺。只发一条推文后就放弃一个项目,这是不道德的。但如果你真心长期支持它,那是可以理解的。

十问十答,厘清关于FTX赔付的关键信息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Azuma()

十问十答,厘清关于FTX赔付的关键信息

美国当地时间 10 月 7 日,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的法官 John Dorsey 在听证会上正式决定批准 FTX 的破产计划,这意味着 FTX 的赔付进程终于取得了质的进展。接下来,FTX 将使用自破产申请以来追回的最高 165 亿美元资产对其债权人进行赔付。

考虑到当前市场之上关于 FTX 的赔款进程仍存在着较大的迷惑甚至谣言,以至于多数读者尚不了解该事件的全貌,进而无法主动评估该事件对于市场的潜在影响。为了消除这些疑惑,Odaily 星球日报将结合官方资料以及专业人士的公开发言,以问答形式来厘清这些信息。 

Q1:FTX 的破产计划到底是什么?

所谓破产计划,系以 John J. Ray III 为首的 FTX 清算团队于今年 正式提出的重组计划,该计划于今年 Dorsey 法官批准进入投票阶段,并于昨晚经 Dorsey 法官正式批准通过。

从用户角度来看,该破产计划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为 —— FTX 将先利用其已追回的资产赔付其客户,然后再支付政府监管机构提出的潜在竞争性索赔(competing claims)。

Q2:计划获批意味着着什么?

随着该计划的正式获批,接下来 FTX 将在该破产计划生效后的 60 天内对 98% 的用户进行赔付。

Q3:破产计划何时生效?

需要澄清的是,破产计划的获批并不等同于计划生效,具体的生效日期还未确定。

不过,根据多位 FTX 债权人的表述,预计的生效日期将为 10 月 31 日,这意味着 98% 的 FTX 用户将在年底之前开始接收 FTX 赔款。

十问十答,厘清关于FTX赔付的关键信息

Q4:哪些用户将先行获得赔付?

根据 FTX 的破产计划, 98% 其实是一个倒推出来的用户比例,覆盖范围为 FTX 破产之时在交易所持有 50000 美元或以下资金的客户。

Q 5 :可用于赔付的资金总额有多少?

FTX 曾在破产计划中预计,自申请破产以来收回、折算成现金并可供分配的资产总价值将在 145 亿美元至 163 亿美元之间。

Q 6 :FTX 会一次性全额赔付吗?

根据 Galaxy 研究主管 Alex Thorn 的调研,FTX 预计将在年内向 98% 的用户(即债权金额低于 50000 美元的用户)先行赔偿约 11 亿美元,剩余款项预计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之间支付。

Q 7 :赔付标准是什么?

根据破产计划,FTX 将依照 2022 年 11 月破产之时的债权美元价值,以现金形式先对 98% 的债权人进行赔付,预计赔付比例为 118% ;剩余债权人也将获得 100% 的赔付比例,外加总额高达数十亿美元时间价值补偿。

Q 8 :债权人群体对于赔付计划的态度如何?

昨晚的听证会披露,约有 94.48% 的债权人投票支持了该破产计划,这些债权人的债权价值总额约为 68.3 亿美元。

然而,包括 FTX 最大的债权人集团代表 Sunil Kavuri 在内的一些债权人则明确表示反对,认为 FTX 应该以“实物形式”直接赔偿加密货币,而不是以 2022 年的美元价值进行赔付 —— 比特币的价格已从 2022 年 11 月的 16000 美元上涨至 63000 美元,以美元价值进行赔付意味着币本位的大幅缩水,所谓的“ 118% 赔付率”对比币价的上涨根本不值一提。

代表部分债权人的律师 David Adler 也在法庭上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债权人以现金而不是实物形式获得赔付,可能将面临巨额税款

Q 9 :为什么不采用实物形式赔付(直接还币)?

针对部分债权人希望“实物形式”赔付的诉求,FTX 方面的态度是“不可能”

FTX 的清算团队表示,许多用户认为 FTX 始终保有他们账户上的加密货币,但实际情况是在该团队接手 FTX 之时就发现该交易所的账面存在着巨大的资产缺口 —— BTC 仅剩账面数额的 0.1% ,ETH 仅剩账面数额的 1.2% 。

FTX 一位财务顾问 Steve Coverick 作证表示,如果要进行实物赔付,FTX 需要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加密资产,这一成本将“高得离谱”。

Dorsey 法官亦在听证会上反对进行实物形式的赔付。

Q1 0 :赔付资金会回流至市场吗?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是最为关注的一项问题,即最高 165 亿美元的资金能否回流,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进而推动行情上涨。

然而,考虑到 FTX 相关债权也已在市场上流通许久,大量原始债权人出于尽早变现的需求,已将其债权交易给专业从事破产理赔事务的机构,这部分资金预计很难再次回流。

此类已出售债权的比例并没有明确数字,知名债权人 Mr. Purple 预计该比例可能会达到半数左右。

曾与 SBF 一同以“献祭形式”助推了上一轮牛市的 Su Zhu 则就此表示,即使这些资金无法全额重回加密市场,依旧是个很大的数字,或将助推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