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7:00关键词:灰度、贝莱德、Tether、IBIT 1. 灰度:美国就业报告预示降息次数减少,对BTC仍有利; 2. 贝莱德目前管理着近37万支基金BTC,超越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持有量; 3. Tether首席执行官:“Tether是美国政府最好的朋友。”; 4. 摩根大通和美银不再预计美联储11月将降息50bp; 5. 马克·库班:哈里斯团队积极寻求与加密行业接触; 6. IBIT今日开盘前交易量达1500万美元。
分类: 交易平台火币
谁是MOODENG的操盘手?有地址收益超2.8万倍不卖 最大持币地址获近千万收益
作者:Frank,PANews
随着市场回暖,MEME币近一个月来又迎来小高潮。而这次热潮的亮点项目仍旧出现在Solana上。以泰国网红小河马MooDeng为题材的MOODENG成功登顶,成为整个9月最亮眼的项目。(相关阅读:网红河马的MEME币MOODENG暴涨上万倍,带动市场再现动物园行情)
截至9月30日,MOODENG市值达到2.2亿美元,跻身Solana链上前十的MEME币,也创下了Pump.Fun发射项目的最高市值。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玩家宣称通过MOODENG获得了巨大收益。除了MooDeng本身的网红效应之外,MOODENG的成功似乎又是一个并非偶然的案例。
早期发展时机成为关键因素
事实上,现在市值最高的MOODENG代币并不是第一个以MooDeng为题材的MEME币,早在20天前就有多个相关的代币发售,不过只有两个市值超过10万美元,MOODENG则是最成功的那一个。回顾这段时间的热点,在MOODENG创立初期,谷歌搜索指数并不高,而创建MOODENG的时机恰巧是MooDeng在全球传播的前夜。MOODENG代币于9月10日晚间创建,到9月12日开始,MooDeng的搜索指数开始快速拉升。
因而,良好的时机,成为MOODENG成功的先决条件。而再早或者稍晚点的相关题材代币则没能有发展起来。
除了时机之外,每个MEME币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助推。在MOODENG创建初期,并没有太多的热度和资金量进入。而这个阶段也成为多个主力进场的关键时期。MOODENG的第一波助推来自pump.fun曲线之内,据PANews观察发现,最初的MOODENG发展离不开几个要素。一是交易机器人加入协助刷交易量,一共贡献了19.67 SOL 的交易量。同时这个机器人平台还提供刷评论的服务,通过提升交易量和评论让许多狙击机器人认为MOODENG是一个潜在的金狗。其二,有三个神秘地址买入3~5SOL,将pump.fun的曲线刷满,成功上线Raydium,不过,这些地址上线后将所持的代币都抛售了,并未摘得随后市值飙涨的胜利果实,包括MOODENG代币的创建者同样在很早期将手中的筹码交出。
最大持仓赚近千万美元收益超6000倍但尚未卖出
在MOODENG上线Raydium之后,真正的主力开始进场。对交易量贡献最大的是一些高频交易地址,这些地址的交易习惯就是买入持有几分钟就抛。不过这种交易策略似乎经常亏损,并不值得学习。但无论如何这几个相对的大额地址在早期对MOODENG上线Raydium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但似乎有些地址预知到了MOODENG将要成功,从9月10日就开始买入,并且截至9月30日都不曾卖出。
以地址969uz8JLbKfeXdJ91bca6ZLjDtutvFr1FGG8H7KmHqY3为例,该地址在23日开始一共购入2000万枚MOODENG,至今价格已经有了超过5倍的收益。截至目前仍未卖出。该地址是目前单个地址持币最多的地址。
另一个大户shogunfucks.sol 是DeFi协议创始人地址,该项目投资人Dovey称其创始人通过MOODENG赚取了8位数收益。该地址从23日开始买入,截至9月30日积累了约1867万枚MOODENG,价值约453万美元。不过该地址的主要MOODENG积累,其中约1800枚在9月23日由66bESGfM8YGugav9acG32pKtWvhCX6wzM6DRZomxVUar地址购入,该地址的资金来自Coinbase。
而MOODENG的实际最大玩家却在极力掩藏,5FGcB2HydTE9pGbHoSjo7ABn4NgeQV8aS9AerD1TZREU这个地址从9月10日创建之初花费9.8SOL购入3874万枚MOOGENG,这一持有量在MOODENG是实际上最大持有人。或许是为了避开链上猎人的追踪,5FGcB2HydTE9pGbHoSjo7ABn4NgeQV8aS9AerD1TZREU随后将这些代币分散至9HLb8fGKGMkBQdU41tjKnpa5ZRFscS4ZMoqFxzC4i4KE地址1400万枚、3jdq8UwHdTmnDunf3e4sBRFTDntqsW7tcSJyHqr6ME7U地址500万枚、ADqyWpPKVYCQbCnPY74xusM6JXZ64Rbx5iPL2AGjwMyu地址1200万枚。因此5FGcB2HydTE9pGbHoSjo7ABn4NgeQV8aS9AerD1TZREU才是MOODENG的最大持仓者,加起来持仓仍有3800万枚,价值超过941万美元。而最初的投入不过1532美元。回报率超过6142倍。
而该地址的资金来自来自G2YxRa6wt1qePMwfJzdXZG62ej4qaTC7YURzuh2Lwd3t,这个地址在社交媒体上涉及到多起Rug事件,也有观点表示这个地址来源是ChangeNOW 的热钱包,此前该地址被多次用于黑客攻击。不过,令人怀疑的是,如果这个地址是如何知道MOODENG将成功出圈?在最佳的买入时机买入,又是如何在上涨的过程中坚守一个不卖的。MOODENG代币是在2024年9月10日17:25:27(UTC)时间创建,该地址的买入时间是当晚22:18:58,买入时MOODENG的价格正好处于最低位,看的出来这次购买让MOODENG形成了一次拉升,15分钟内价格上涨了5倍。
此外,持币地址排名靠前的另一个地址BtTGmbw6iHHAkQpM2gn4igtDh7sqzAcmUMTRokFFbfdk的资金来自667ku1pQRqWVTApTfiHepAAGS52YCgyJqbr24YTW6xyX,该地址在9月10日22:14:52买入MOODENG,初始花费1SOL(156美元),买入1870万枚MOODENG(当前价值438万美元),收益超28000倍(只卖出了很小一部分)。这个地址也很聪明,在最低点进场,在经历了千倍以上收益时都坚决不动。
类似这样的地址还有很多,持币排名靠前的几个地址几乎都是在9月13日之前进场,并且似乎达成了共识一样暂时并未出手。这些大户们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因为上涨过程中没有大户砸盘,使得MOODENG可以描绘出一个漂亮的K线。
神秘墨西哥开发者预知MOODENG成功
在资金面之外,PANews试图在社交媒体上寻找MOODENG的幕后人员。一个自称为墨西哥开发者的博主疑似是MOODENG的早期开发人员,该博主名为nebur。早在9月10日,他就在推特上声称:“我收到内幕消息,今天有一枚币将涨到1M,我将是第一个发布它的人。谁需要 CA?我会提前给 5 个人发私信”。经过几条推特铺垫后,在9月11日,他转发了一条@MooDengSOL(MOODENG的代币社交账号)的推文,当时MOODENG并没有热度。随后nebur开始持续在推特上宣传MOODENG。
从9月11日开始,又有@CryptoSanJin666、@caseyfordalexan、@Otiscryptos、@jeet_papi、@chrizzy_1999、@zhangrusheng12等多个MEME币相关的KOL在社交媒体上提及MOODENG,不过从观察来看,这些博主应该是MOODENG的早期发现者。随着MOODENG的市值一步步走高,在MEME圈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场,越来越多的KOL持续喊单。
综合来看,MOODENG的成功离不开泰国这头小河马的网红效应,它本身带来的MEME文化席卷了全球。其次,MOODENG的发展过程之中,那些早期的大户似乎预知了MOODENG的高市值表现,并提前达成了共识一样,没有在早期大量抛售砸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些相似的购买时机和统一的操作风格,让人不仅怀疑MOODENG背后存在着某些团体在故意控制盘面,不论市值涨至多少,这些未出售的神秘地址始终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可能会给盘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MooDeng的热度开始降低之前。
142协议:重塑Web3 Meme币与Defi生态的创新篇章
在区块链技术中,142协议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以其独特的计算方程式和Defi新协议,引领着Web3 Meme币与Defi生态的重新定义与聚合。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对未来数字经济生态的一次深刻洞察与前瞻性布局。
一、142协议的宏伟蓝图
142协议,这一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深意与期待。它由三大核心要素构成:142个社区系统,象征着广泛而紧密的社群力量;142个Meme币,代表着多样性与活力的象征;以及那令人瞩目的目标 — — 实现142万倍的币值增值,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无限憧憬。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各部件间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着整个生态的向前发展。
二、合约搭建:创新机制引领未来
在142协议的合约搭建过程中,两大创新机制尤为引人注目。首先,每秒爆块燃烧销毁机制的实施,确保了币量的持续减少,为市场稀缺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次,通过社区共振获得铸造凭证(Ausd)奖励的机制,不仅激励了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还促进了Meme币的公平铸造与流通,形成了良性循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42协议采用了一套创新的数学模型公式,精心构建了算力模型。这一模型在高级数学方法的精细微调下,巧妙融入了N次方运算的精髓,使得其在执行精确指令、逻辑推理、处理复杂多轮数学倍增任务以及生成高效代码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算力的运行效率,更为整个生态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获取铸造凭证:多元路径共筑未来
在142协议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铸造凭证,进而参与Meme币的铸造过程。首先,社区共振是获取凭证的重要途径之一,用户通过积极参与共振活动,不仅能够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够获得丰厚的铸造凭证奖励。其次,社区铸造活动也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凭证获取机会,通过参与节点铸造活动,用户能够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凭证持有量。此外,特定的拆分公式和爆块用户燃烧机制也是用户获取凭证的有效方式。这些多元化的路径共同构成了142协议独特的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参与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
142协议以其创新的计算方程式、独特的结构设计以及宏大的愿景,正逐步成为Web3 Meme币与Defi生态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其合约搭建的不断完善和用户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142协议将引领着整个生态走向更加繁荣与辉煌的未来。对于广大视频用户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的见证,更是一次参与数字经济时代变革的宝贵机会。
Website:https://142pact.com
Twitter:https://x.com/142Pact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x142Pact
占据Layer2半壁江山,Base及其生态有哪些掘金机会?
对于 Layer 2 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大家都聚焦于 Optimistic Rollup(Op 系)和 Zero Knowledge Rollup(Zk 系)两大技术路线之争。根据技术优势,市场又筛选出四大龙头 Layer 2 ,其分别是:Arbitrum、Optimism、Starknet 以及 zkSync。伴随 Layer 2 “四大天王”主网上线,代币流通,链上数据可谓天壤之别。反观 Base 发展,短短一年多时间,便已占据以太坊 Layer 2 链上交易的半壁江山。那么,Base 为何发展迅速?Base 生态项目中又有哪些龙头项目值得关注?
占据 Layer 2 半壁江山,Base 为何发展迅速
进入 7 月下旬后,Base 网络每日交易量多次飙升至 400 多万的峰值。其中 7 月 27 日,Base 网络以 443.2 万笔日内交易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同一时期内,Arbitrum 日内交易量约有 180 万笔,Op Mainnet 仅有 47 万笔,以太坊主网的日交易量今年大部分时间则维持在 110 万笔左右。据 Defillama 数据显示,截止 9 月 24 日,Base 的交易量笔数再创峰值,达到 444 万笔。Base 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其发展为何如此迅速?
从 TVL 和用户活跃度数据变化趋势来看,Base 网络自今年 3 月中旬采用坎昆升级 Blob 数据新格式后,链上数据就开启了爆炸式增长
从数据上看,Base 的增长和以太坊坎昆升级有很大关系。这背后的逻辑是,以太坊坎昆升级大幅降低了 Layer 2 交易的手续费,这使得其性能大幅提高,与很多公链已经不相上下。
但是,为什么其他主流 Layer 2 的交易量却表现一般呢?Base 链上交易量大幅增长的原因还有哪些?
Base 上的一些爆款产品,也成功助推 Base 上的交易量持续冲高。为什么 Base 上会出现一些优质产品和项目呢?Base 会定期推出一些生态激励活动 Onchain Summer,去年 8 月 Base 网络推出时就开启了第一期活动,曾经风靡一时的社交应用 Friend Tech 就爆发于此期间。今年的 Onchain Summer 活动时长持续 3 个月(6 月-8 月):第一个月主要是生态黑客松(Buildation)活动,吸引开发者;接下来的两个月主要是吸引用户和做增长。Base 的 Onchain Summer 为参与的 Builder、用户等提供超过价值 200 万美元的 600 ETH 奖品、赠款和积分。根据官方信息,该活动吸引了 7500 多名开发者,提交的项目超过 1250 个,获奖项目约 80 个,产品涵盖项支付、社交、游戏、创作者工具等。
Base 背后是 Coinbase,除了提供丰厚的奖金外;Coinbase 作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还能为其提供用户资源和广泛的金融资源。根据官方介绍,Base 与 Coinbase 的现有服务紧密集成,用户可以通过 Coinbase 平台访问 Base,享受更丰富的 DeFi 和 Web3 应用。整体上,Coinbase 为 Base 提供的支持确实是加密市场少有的,这也是开发者更为看重的。
Base 生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项目
Base 生态目前已经有一些龙头项目,另外,最近 Base 的 Onchain Summer 活动也涌现出一批值得关注的项目。根据官方的信息,此次黑客松吸引了超过 7500 名构建者踊跃参与,他们共同提交了超过 1250 个创新项目,最终 82 个项目经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由于规模宏大,因此奖金池从 200 ETH 扩大到 250 ETH。
Farcaster
Farcaster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协议。Farcaster 的两位创始人 Dan 和 Varun 都曾在 Coinbase 担任重要职务,其拥有丰富加密市场资源。在早期测试阶段,创始人 Dan 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关系,邀请了包括V神在内的许多知名 OG 入驻。Farcaster 创始人 Dan 还基于 Farcaster 协议开发了一款 Warpcast 应用,目前占据了 Farcaster 协议流量的 90% 。Warpcast 整体架构与传统的Web2社交软件 Twitter 相似,用户可以发布推文(cast)、评论、转发,并关注其他用户。除了类似 Twitter 的社交媒体功能外,Warpcast 还引入了 channel、action 等功能,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互动方式。Farcaster 今年 7 月巅峰时期日活用户超过 10 万,即便目前依然维持 7 万的日活。今年五月,Farcaster 的开发商 Merkle Manufactory 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 Paradigm 领投,总额达 1.5 亿美元,将公司估值提升至 10 亿美元。
BasedCoffee
BasedCoffee 是一款用于众筹和社交活动的 Farcaster 原生应用程序,帮助 Farcaster 上的创作者和构建者轻松获得粉丝和用户的资金支持。创作者可以单独使用它,也可以将 BasedCoffee 集成到现有的 Farcaster 框架中。
Base Token Store
Base Token Store 支持一站式商店中加购物车的方式购买 Base 上任何代币。用户只需使用密码启动智能钱包,将代币放入购物车,然后使用 Coinbase 余额结账。Base Token Store 开发者目前正在使用 CoinGecko 来提取 Base 上的 meme 代币,并且仍在试验代币显示方式。
Zap by Paycrest
Zap by Paycrest 允许用户将其稳定币(USDC)无缝转换为当地法定货币以进行常见购买和支付。本次黑客马拉松重点关注尼日利亚奈拉(NGN)。Zap 的运作原理为:用户通过 Zap 界面创建订单,Paycrest 协议聚合器对订单进行索引,并将其分配给由流动性提供商运行的一个或多个供应节点,供应节点通过与支付服务提供商(PSP)的连接自动将资金支付到接收者的本地银行账户或移动钱包。
Far-Reach
Far-Reach 是一个专为 Shopify 商家、Farcaster 影响者(Far-Reachers)和用户(购物者)设计的市场,用于将 Shopify 商家与 Farcaster 生态系统连接起来。商家可以从目录中选择产品、创建营销或销售活动、设置规则, Far-Reachers 可以注册最新的活动、直接从应用程序部署销售框架、赚取销售佣金。购物者可以在 Farcaster 上购买更多产品,并在完成购买后直接在钱包中收到忠诚度徽章。
GamerBoom
GamerBoom 是基于主流传统 Web2 游戏构建的激励层,使游戏玩家能够无缝探索并进入 Web3 世界。GamerBoom 开发了一款游戏化的 overlay 应用程序,与英雄联盟等主流 Web2 游戏的 UI 集成,还引入了联合曲线机制,以促进游戏玩家无形资产的代币化和金融化。
Intelligent
Intelligent 是一个专为品牌和创作者设计的增长平台,帮助跟踪整个 Farcaster 生态系统的活动、了解详细的参与度指标并管理忠实受众和订阅者。Intelligent 也是一种 P2P 奖励和参与度增强工具。
JOJO Exchange
JOJO Exchange 由 DODO 联创 Radar Bear 开发,目前是 Base 链上交易量排名第一的永续合约交易所。
总结
Base 快速发展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从技术角度看,其主要得益于以太坊坎昆升级,在坎昆升级之后 Layer 2 上的手续费大幅降低,开发者的成本不高;另外,Base 的易用性也大幅降低了开发者的门槛。除了技术优势,Base 与 Coinbase 的现有服务紧密集成,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了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加之奖励丰厚,开发者蜂拥而至,这也使得其应用创新能力目前很强,虽然还没有破圈应用,但也已经吸引了大量用户涌入。笔者预计虽然 Base 上目前用户交易庞大,但可能主要还是撸羊毛的用户,如何将其进行沉淀仍然是需要继续探索的地方。
华为卖牛肉:RWA 代币化引领革命性的国际贸易新秩序
撰文:汪扬,文一舟
近期,华为因大规模进口阿根廷牛肉和红酒而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许多人感到好奇:华为这是要进军食品业?还是在拓展新业务?
其实这件事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
华为与阿根廷签订了一项庞大的基站建设合同。然而,随着美国大幅加息,阿根廷外汇储备几近枯竭。米莱上任总统后,阿根廷比索持续贬值,甚至面临取消的威胁。面对这种局面,华为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他们既难以收到硬通货币,也不愿接收几近崩溃的阿根廷比索。因此华为创新性地采用「牛肉红酒抵债」的方式,不仅巧妙化解了阿根廷的支付困境,还成功将南美优质牛肉和红酒引入中国市场。这一创举,不仅为华为打开了新局面,更为中国国际贸易的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自 2009 年起,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迄今为止,我国央行已与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简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结算流程。然而,米莱执政后,阿根廷比索的崩溃暴露出一个深层次问题: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虽然表面上减少了对硬通货币的依赖,但未能彻底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货币极度不稳定的根本症结。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中国在米莱上任初期对续签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保持了一个谨慎的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的「牛肉红酒抵债」方案恰恰突破了这一局限,在发展中国家本币匮乏的情况下,巧妙地用物资作为贸易结算手段,打破了以往对货币的依赖。也正是因为华为的破局,2023 年中阿双方再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实,这种创新并非孤例,类似的模式早已在中非经贸中得到验证,如「传音手机换非洲咖啡豆」,同样展现了物物交换在新贸易环境下的巨大潜力。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像华为和传音一样找到合适的物资交换渠道。就如作者汪扬曾收集到义乌商家的反馈,他们在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交易中,因结算时对方缺乏硬通货币,导致货款只能收回一半,尽管这些交易国或地区手中拥有中国需要的大量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是义乌商家需要的。这种局面下,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以物换物」的贸易系统,不仅必要,甚至是迫在眉睫。
因此,传统的货币结算模式在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困境时,应该被更加灵活的「物物交换」模式所取代。像以「牛肉红酒」换取「华为基站」、以「非洲咖啡豆」换取「传音手机」的创新模式,应被标准化并广泛推广,以全面满足更多的贸易需求。这正是我们早前倡导的 RWA(现实资产)代币化所要实现的目标。
我们在本月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数字学习周(Digital Learning Week),向多国代表介绍了 RWA 代币化的潜力。非洲国家高层展现出的极大兴趣正是对这一理念潜力的认可。这一技术无疑能够帮助非洲解决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困境。非洲拥有包括石油、矿物和能源等丰富的资源,但是长期的殖民历史导致其资源的流通性与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西方财团手里。RWA 代币化方案通过稳定币对物资定价,非洲的物资将摆脱硬通货和本币的依赖,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获取他们应有的定价权和流动性。
可以不夸张的说,打造一个全球性的 RWA 代币化系统,这对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将是一个革命性变革。这不仅是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一个新模式,甚至有可能是能够确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解决方案。RWA 代币化的优势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
1. 突破性流动性:将流动性差实物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数字代币,更容易地参与全球贸易,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 解决发展中国家支付难题:通过「以物换物」的创新模式,有效解决如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因外汇储备不足而难以支付的问题,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3. 提升贸易效率:简化交易流程,大幅压缩中间环节,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贸易周转
4. 增强交易透明度: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每笔交易都可追溯、可验证,提高国际贸易的信任度和安全性。
5. 推动「一带一路」发展: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有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深化。
有趣的是,目前推动 RWA 代币化的主要力量仍来自于美国和西方,大多聚焦在金融产品上。但我们也看到,最近香港已经开始了稳定币发行的沙盒。以资产为抵押的稳定币正是未来 RWA 代币化的发展的核心。反之,没有一个繁荣壮大的 RWA 生态,香港发行的稳定币不可能有任何应用场景,最终只能是一个被遗忘的产品。
因此,我们再次呼吁:香港必须立志成为实体 RWA 代币化系统的先锋,尽最大力量助力我国未来的发展。凭借「一国两制」和国际化的优势,香港完全有能力有效推动发展一个全球化的 RWA 代币化系统,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桥头堡的条件。香港若能抓住这个机遇,必将引领全球贸易潮流,开辟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广阔的经济合作天地。
解读欧盟MiCA法案:虚拟货币托管服务如何合规?丨Web3普法
作者:白溱;来源: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
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是对数字资产监管框架的重大发展。旨在为欧盟成员国提供清晰和一致的监管环境,MiCA 涵盖了虚拟资产生态系统的关键领域,包括虚拟资产托管人的运营和责任。本文探讨了托管人在遵守最新监管环境时需要考虑的具体事项。
MiCA 简介
MiCA 旨在协调欧盟的加密资产监管,为发行人和服务提供商提供法律确定性。它包括一个监管加密货币、稳定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的框架,并确立了虚拟资产托管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托管人负责代表客户保护和管理数字资产,将受到严格的监管要求,以确保安全性、透明度和法律合规性。
*图源:ESMA官网截图
欧盟委员会于 2020 年提出了 MiCA 法规提案,且法案已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生效。然而,并非所有 MiCA 的规则都立即适用——关于稳定币发行人的规则已于 2024 年 6 月 30 日生效,另外条款将于2024 年 12 月 30 日生效。
在MiCA即将生效的当下,法案提供了一段“过渡期”,即如果一家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目前在提供服务(在 2024 年 12 月 30 日之前),那么它在 2026 年 7 月 1 日之前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之后必须持有牌照。不过,过渡期的确切长度由相关欧盟成员国自行决定。
MiCA 的关键定义
在探讨托管人的合规要求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 MiCA 的一些关键定义:
1 加密资产
指能够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或类似技术以电子方式转移和存储的数字价值或权利的表示形式。
2 资产支持代币
指一种并非电子货币代币的加密资产,其声称通过参考另一个价值或权利或其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官方货币)来维持稳定的价值。
3 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
指以专业方式向客户提供一项或多项加密资产服务的法人或其他企业,并且根据第 59 条获准提供加密资产服务。
4 加密资产服务
指与任何加密资产相关的以下服务或活动:
-
代表客户保管和管理加密资产;
-
运营加密资产交易平台;
-
将加密资产兑换为资金;
-
将加密资产兑换为其他加密资产;
-
代表客户执行加密资产订单;
-
发售加密资产;
-
代表客户接收和转加密资产订单;
-
提供加密资产建议;
-
提供加密资产投资组合管理;
-
代表客户提供加密资产转让服务。
5 代表客户保管和管理加密资产
指代表客户保管或控制加密资产或访问此类加密资产的方式(如有,以私钥形式)。
6 运营加密资产交易平台
指管理一个或多个多边系统,该系统将多个第三方对加密资产的购买和出售利益汇集在一起或促进其汇集,并在系统中根据其规则进行,以交换资金或加密资产的方式导致合同。
7 资产储备
指担保对发行人索赔的储备资产篮子。
托管人的合规要求
如上文所述,虚拟资产托管人被定义为任何代表客户保护私钥和管理客户数字资产的实体。这包括集中式和去中心化托管人,无论其存储方式如何(例如,热钱包、冷钱包或多签名解决方案)。
MiCA为欧洲加密资产托管人引入了重大变革。根据MiCA规定,托管人面临更严格的义务,以提升对客户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这包括诸如为客户资产维持独立账户、健全的内部保管程序以及更详细的客户协议来明确职责和安全措施等要求。此外,托管人现在明确对任何加密资产损失或访问密钥丢失承担责任,这增加了对违规行为或安全失败的责任追究。在MiCA之前,托管人的监管环境较为分散,通常根据各欧盟成员国的民事或合同法律运作。这种向更有结构和协调一致的监管方式的转变,显著改变了托管人的运营方式,提供了更大的法律确定性,同时也要求更高的合规性。
托管人将被要求满足几项关键的监管义务,涉及以下事项:
1 治理
作为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 (Crypto-Asset Service Provider = CASP) 授权申请的一部分,申请人必须包括对申请人 CASP 治理安排的描述。特别是,申请人 CASP 将需要考虑以下事项:
-
其管理机构的成员是否具有良好的声誉?他们是否拥有适当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个人和集体),以履行其职责?
-
其管理机构的成员是否曾因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损害其良好声誉的罪行而被定罪?
-
其股东和成员(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是否具有良好的声誉,他们是否曾因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罪行而被定罪?
-
如果其股东或成员在 CASP 中拥有合格持股,他们的影响力是否可能对 CASP 的稳健和审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是,主管当局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此类风险,例如:
a. 向董事和相关管理人员申请司法命令或施加司法处罚
b. 暂停与相关股东/成员持有的股份相关的投票权的行使
-
它是否制定了足够有效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遵守 MiCA 的监管要求?它是否能够评估并定期审查此类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
它是否雇佣了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履行分配给他们的责任,考虑到提供的加密资产服务的规模、性质和范围?
-
它是否拥有弹性且安全的 ICT 系统?是否有适当的业务连续性政策涵盖 ICT 业务连续性,涵盖 ICT 系统的中断?
如上所述,业务连续性政策对于保护托管人在新的 MiCA 制度下的潜在责任至关重要。原因是,在加密资产丢失或访问加密资产的手段丢失的情况下,加密资产托管人可能对其客户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证明此类损失可归因于托管人。因此,一个合适的、有效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充分处理安全措施,并定期维护,至关重要。
2 资本
根据 MiCA,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始终需要具备与以下金额中较高者相等的谨慎性保障:
-
附件 IV 中指出的永久最低资本要求(125,000 欧元);
-
前一年的固定支出四分之一,每年审查一次。
*图源:Annex IV of REGULATION (EU) 2023/1114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31 May 2023
3 利益冲突披露
MiCA 就利益冲突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但首先,CASP 中的利益冲突究竟是什么?CASP 可能与其自身之间或与以下各方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
其股东/成员;
-
与其或其股东/成员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任何人员;
-
其管理机构的成员;
-
其员工;或者
-
其客户。
如果 CASP 的两个或多个客户之间存在相互冲突的共同利益,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MiCA 规定 CASP 需要向其客户和潜在客户披露利益冲突的一般性质和来源以及为缓解利益冲突而采取的措施。此类披露需要在 CASP 的网站上突出显示。此外,此类电子格式的披露需要包括足够的细节,考虑到每个客户的性质,以便每个客户都能根据利益冲突产生的加密资产服务类型做出明智的决定。
4 托管人/管理人与其客户之间的协议
对于希望代表客户提供加密资产保管和管理服务的 CASP,他们需要在书面协议(协议)中至少阐明以下事项:
-
协议的各方;
-
提供的加密资产服务的性质以及对该服务的描述;
-
保管政策;
-
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包括客户的认证系统;
-
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使用的安全系统描述;
-
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收取的费用、成本和收费;以及
-
适用法律。
5 保管政策
上文提到了“保管政策”,它指的是一项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以下风险的政策:
-
客户的加密资产损失;
-
与这些加密资产相关的权利的损失;或
-
由于欺诈、网络威胁或疏忽而丢失访问加密资产的方式。
保管政策不一定需要包含在与客户的初始协议中,但需要在客户提出要求时以电子格式提供给客户。
曼昆律师总结
MiCA法规的推出,无疑强调了安全性、透明度和合规性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数字资产管理框架。对于托管人而言,新的监管环境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适应MiCA的动态要求,对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曼昆律师认为,虽然MiCA法案尚未全面实施,其最终效果仍待观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监管经验的积累和市场的反馈,MiCA将不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加密资产的特殊性。未来,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法规来填补潜在的监管空白。
作为深耕Web3商业合规的专业人员,曼昆律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应对MiCA带来的变化,托管人可以立即采取以下三点行动:
-
审查和更新内部流程。确保现有的操作程序符合MiCA的要求,特别是关于资产隔离、安全保管和客户协议方面。
-
加强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以防止加密资产的丢失或访问密钥的泄露。
-
提升合规能力。投资于合规培训和技术,确保团队能够理解并遵守MiCA的规定,同时保持对监管动态的持续关注,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一起黑客事件,意外地揭下了EigenLayer的遮羞布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Azuma()
北京时间昨晚 11 点左右,链上分析机构 Lookonchain 监测到了一笔异常交易,某地址(0xA7A1c66168cC0b5fC78721157F513c89697Df10D)从 Eigenlayer 的团队地址收到了约 167 万枚 EIGEN 后,直接以 3.3 美元的价格完全抛售,套现约 551 万美元。
该笔交易被曝光之后,社区之内质疑声音频起 —— EIGEN 刚刚解除转账限制没几天,团队就这样子明目张胆的直接砸盘了?
今晨 5 点半左右,EigenLayer 就社区质疑给出了官方回应。
今天早晨发生了一起孤立事件,某投资人关于将代币转入托管地址的电子邮件遭恶意攻击者劫持,黑客替换了邮件中的具体地址,结果导致 1673645 枚 EIGEN 被错误地转移到了攻击者的地址。攻击者已通过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出售了这些被盗的 EIGEN,并将稳定币转移到了中心化交易所。我们正在与这些平台和执法部门联系。部分资金已经被冻结。
这次破坏没有影响到 Eigenlayer 系统,协议或代币合约中并不存在已知的漏洞,此次事件与 EigenLayer 的任何链上功能无关。
我们仍在调查这一情况,一旦有进一步的信息,我们将继续披露。
这起攻击事件本身并不复杂,知名安全专家、慢雾创始人在个人 X 上给出了很详尽的分析。
针对该起攻击事件本身,攻击者恐怕预谋挺久了,攻击者地址最早先收到 1 EIGEN,隔了差不多 26 小时收到 1673644 EIGEN,都来自 3/5 多签地址(0x87787389BB2Eb2EC8Fe4aA6a2e33D671d925A60f)。接着,一个多小时后开始各种洗币。Gas 来自 ChangeNow,非法获取的 EIGEN 主要兑换成 USDC/USDT,并主要通过 HitBTC 等平台洗完。
攻击者得手原因据官方说法是“邮件被入侵”。估计是在邮件内容里,应该发送的预期接收 EIGEN 的钱包地址被替换成了攻击者地址,导致项目方将 EIGEN 打入了攻击者地址。哪怕是先打了 1 EIGEN,说不定攻击者收到 1 EIGEN 后,也给预期接收地址打了 1 EIGEN,导致预期接收者以为整个流程无误…当然这只是猜测,具体以官方披露为准。
然而,这起“普通”的安全事件背后却暴露了另一层更为严重的问题 —— 为什么 EigenLayer 的投资人现在就可以收到 EIGEN 代币?且为什么接收地址(不管是投资人还是黑客)可以在收到 EIGEN 之后毫无限制的直接抛售?
在 EigenLayer 此前所披露的代币经济模型中,关于早期贡献者及投资人的份额部分曾白纸黑字的明确强调了“为期 1 年的锁仓限制”。
EIGEN 合约的转账限制移除后,早期贡献者、投资者和 Eigen 基金会服务提供商的代币将被锁定一年。一年之后,上述每位接收者的 EIGEN 将解锁 4% ,此后每个月将额外解锁 4% 。
作为一个融资规模过亿,TVL 高居全生态头部,各大头部交易所争相上线的“天王级”项目……很难想象 EigenLayer 既没有选择使用当前已相当成熟的代币分配协议,也没有自行部署代币解锁合约,而是相当“无脑”地在代币刚刚解除转账限制后立即向投资人地址打币……
从黑客的抛售行为来看,这些地址在收到代币之后也并没有受到任何硬性的操作限制,换句话说 EigenLayer 似乎是在指望着 VC 们去“道德锁仓”……
更为离谱的是,EigenLayer 似乎在收到“投资人”(其实是黑客)关于更改地址的邮件后,并未通过电话或是其他其他形式交叉确认,而是直接放款打币,这才导致黑客成功窃取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
总而言之,这一整起事件可谓槽点满满。但凡 EigenLayer 执行了正常的代币解锁规范,但凡 EigenLayer 团队的运营素质稍微合格那么一点,这起黑客事件都不可能发生,EigenLayer 也不会被社区口诛笔伐为“草台班子”。
从技术角度来看,EigenLayer 创新的“再质押”叙事扩展了节点验证服务的边界,利用 AVS 将原本仅可用于网络共识维护的节点验证服务扩展至预言机、排序器、跨链桥等更多的细分场景。这对于以太坊生态乃至于整个加密货币行情都具有长远的效用意义。
但技术归技术,运营归运营,从过往的“团队成员向生态项目索取空投”争议再到如今的“解锁风波”,EigenLayer 的这些离谱操作正在一步步透支着社区信赖。对于任何一家项目而言,哪怕它的规模再大,这都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金色晚报 | 10月2日晚间重要动态一览
12:00-21:00关键词:灰度、朝鲜、英国 1. 美国9月ADP就业人数14.3万人,预期12万人; 2. 分析:尽管资产规模下降,灰度的ETF费用收入仍是贝莱德的近5倍; 3. 多家区块链公司雇佣朝鲜IT员工后遭到黑客攻击; 4. Pavel Durov对Telegram隐私政策进行澄清,2018年以来从未变更; 5. 英国金融大臣正推动基于区块链发行数字金边债券; 6. 日本将评估加密货币规定 有望为加密货币ETF推出创造条件; 7. 报告:将比特币纳入投资组合有助于提升夏普比率和整体回报。
对话交易员Stewart:这个周期的百倍币有什么特征?
本期嘉宾:Stewart,头等仓投研总监,推特
作为头等仓的老粉,我邀请了其投研总监,也是自己的老朋友筋斗云聊了聊上个周期他们如何投到 1000 倍 aave 和这个周期关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变化,也探讨了一下寻找这个周期 Alpha 的方法论,总结了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以下文字仅做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TL;DR
一、投资策略
-
资金体量和配置占比:整个头等仓基金的大概规模是几千万美元,硬性规定每个投资经理所管理的仓位不能超过 10 个。主要投资山寨币。
-
预期收益:跑赢 BTC 涨幅。
-
可承受回撤:多少回撤都可以承受。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公司的,都没有强制的回撤线,除非在持有过程中发现项目发展态势走坏才会卖出。
-
交易逻辑:好项目+好价格,相对长期持有。
二、本期内容概览如下
-
成功捕获 1000 倍 AAVE 的投资方法论是什么?
整体的判断框架是根据一个项目的基本面和合适的价格来买入和持有。
-
什么是基本面?
每个项目都有它的既定目标,可以是盈利,也可以是没有盈利但是有很多的人在用。只要是朝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就认为这个项目有基本面。
以 AAVE 举例,整个投资过程是:
1) 2019 年 6 月开始做二级投资后筛选项目,在当时所谓 Open Finance 的赛道里找到了 AAVE(那个时候还叫 ETH Lend)
2)看到项目后,问自己三个问题:它做这个事情有没有需求?有多大的需求?它能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
3)AAVE 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有没有需求?有的,借贷的需求来自于人们会在参与币圈行情的时候给自己加杠杆放大收益;有多大的需求?需求很大,可以参考合约的交易量。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AAVE 当时是点对点的模式,资金效率低、流动性差,因此没有买入。
4)但是当时比较确定 Open Finance 这个赛道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在没有好的标的情况下把 AAVE 当做了持续观察和跟进的“种子选手”。看好 Open Finance/DeFi 的理由是基于“币圈的大部分需求还是炒币”这个逻辑。
5)过了两三个月之后第二次看 AAVE 的时候发现它改成了点对池的模式,决定建仓。(转型不久后立马布局,买在了低点)
6)在 2021 年 2、 3 月份,大概是 AAVE 五六百刀刀的时候卖出。
-
什么是合适的价格?
估值其实可以分两类来看,一个是概念型的,一个是业务型的。
概念型的代表是 MEME,特征是天花板可以非常高,只要资金愿意把它推到那个高度。
业务型的就是要靠数据说话,这里又分为旧赛道和新赛道。
1)旧赛道比较常用的就是对标法,对标现在的龙头。有点类似于市盈率的概念,我们以龙头项目核心业务数据/市值的比值作为一个大的参考。借贷赛道的核心数据是借贷量 TVL,假如说某借贷龙头的 TVL/FDV 比值是 3 ,那么其他借贷项目这项比值如果是 2 或者 4 ,都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 15 或者 20 ,就明显感觉是低估了,如果是 0.5 ,则感觉是高估了,除非项目极具成长性。当然这种比较方法也只是做个参考的因素之一,真正形成市值的因素是很复合的。
2)新赛道没有太准确的方法,比如 LIDO,它是以太坊 Staking 赛道的龙头,TVL 很高,但不能确定和市值的比例是多少,直到今天 LIDO 的估值所反应出来的比例也是远远偏离预想值的。一般来说,一个借贷项目 TVL 有 50 亿美元,市值可以达到 10 亿美元,一个 DEX TVL 30 亿美元,市值可以达到 15 亿美元,所以通常会说,TVL 是市值的个位数倍数,但是现在 LIDO 的 TVL 300 亿美元,而市值只有 17 亿美元,倍数是 17 倍,比以前估计的要高(因为觉得说 TVL 到 100 亿,那么市值至少会到 10 亿)。在主流金融也找不到对比的情况下,这类新赛道的估值得龙头来定。
-
这一轮的 Alpha 会有哪些特征?
先说上一轮 Alpha 的特征:
1)新赛道的开创者或者是领头羊。新赛道有两个好处:第一,新的东西不容易在短时间被看透,这时候很容易被“涨服”,然后 FOMO 上车,因此这一类的标的在上涨的过程中,是比较好制造散户的买盘的;第二,新赛道还在早期,它离被证实或者被证伪,都有一段安全的边际时间,这段时间就给了它估值的一个天花板和叙事的空间。
2)有非常漂亮的业务数据可以说话,不论这个数据是否来自代币激励。举例来说就是 Axie 是 GameFi 的 Alpha,BNB 和 Solana 是公链的,PUNK 和 BAYC 是 NFT 的。这个行业很喜欢讲宏大的叙事,大家看多了也会麻木,这时候一个币要涨到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除了叙事以外,真的需要有一些比较大的数据摆在那,能让别人信服。
而这一轮的 Alpha 其实很难找,因为这个周期的特点是“钱少、票多、盘子大”,所以只能有局部行情。而观察到目前为止局部行情比较好的板块,MEME、铭文、SOLANA,也让筋斗云有了一个投资方法论的转变:
不再去看市场会用什么,而是去想市场会炒作什么。
回看铭文和 MEME,都有非常好的炒作逻辑。
1)铭文:每一轮大牛市,币圈重要的几个群体肯定要有自己的参与感在里面,需要得到一些回报。铭文是一个很好的能够给比特币矿工提供额外收入的方式,所以从商业利益驱动的角度来说,铭文的行情顺理成章。
2)MEME:有两个点。第一,天花板高,推动市值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交付亮眼的数据或基本面;第二,筹码结构比较适合主力去推动,无论是推动多高,大家都能接受,又有狗狗币作为成功的案例在前,能给大家想象的空间,即使是 2024 年了,还能让大家有那种一夜暴富的寄托,所以 MEME 也是很迎合市场的一个标的。
-
怎么能保证不再错过新东西?
心态上,不再执着于价值投资。如果坚持价投,时间倒流 100 次也不会碰铭文。
逻辑上/思考上,不再去看市场会用什么,而是去想市场会炒作什么。具体来说,看到新的赛道或者听起来觉得诧异的东西,第一反应不是否定它(因为在去年,其实铭文和 SOL 都有研究员推荐,但因为认知有限,没有在意)而是去思考那些哪些主力哪些团体会去炒作它?怎么炒作它?如果炒作价格能有怎么样子的一个上涨?
行动上,要么就参与,不参与也要观察,积累样本。
-
Stop Doing List 是什么?
有两点:
1)不要再有偏见,不要再执着于投资架构里面以前很核心的一些点,比如一定得落地,一定得有真实的业务等等。
2)不要再激情交易。激情犯罪是说没有预谋的,只是受了刺激一时兴起的犯罪。而激情交易就是说,原来这个币根本不在视野里,但一段时间内它涨的很好,调研之后也确实有点打动人,朋友也说好,就上车。在上一个周期里,激情交易做三把可以中两把,因为那时候是在大水漫天的行情里面,这一轮这么做的综合回报率不理想。
-
有哪些推荐关注的交易员?
有两个:
第一个是筋斗云的老板咖啡,理由有几点:
1)能力很复合。有些人很善于炒 MEME,但可能价投就不太行。有些人拿得住,拿很久拿了多倍,但可能短期的机会就把握不住,而咖啡很全能
2)思考很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切以实现最终目标进行思考,过程中不受他人或之前实践的影响”。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就是追求最终的资产回报,以此根据当前市场做出相应的变化。举个例子,在内部讨论 ETF 对于比特币价格的影响,筋斗云和另外一位同事都曾以黄金在美国通过 ETF 后迎来了几年大牛市的现象来预测这次比特币的价格,而老板则是通过这次 ETF 前后比特币的量价变化,推断说 ETF 的资金流入不一定是比特币上涨的原因,而只是上涨的结果,那么如果价格下跌,ETF 也自然会开始净流出。这个第一性原理思考出来的观点在市场上并不流行,但在筋斗云看来是正确的。
3)能够逆人性,不 FOMO。道理大家都懂,但该忍住时能忍住,该下手时能下手,该走的时候能离场确实是知易行难的一件事。
第二个,Galois Capital(Twitter@Galois_Capital)的 Kevin Zhou(著名战绩是做空 LUNA),理由是:交易决策来自非常定量化、精确的思维判断,这是大多数人在交易时做不到的。推荐 Kevin Zhou 上的 Jason Choi 和 Laura Shin 的播客,里面对他为什么做空 LUNA 有详细的说明。播客链接如下:
除了推荐关注的交易员,筋斗云也给出了他的 Must Read 列表,他们几乎不喊单,干货满满:
如果要了解行业重要事件,只能选一个网站,会选 ChainFeeds。 最后就是不断地跟周围人交流,长久也会筛除一批信息良品率比较高的朋友,并和他们保持高频的联系。
三、写在最后
我跟筋斗云其实很像,都是一直在一线投资,同时又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导向。但这个周期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对一些新趋势、新东西的错过,让我开始反思,是时候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价值投资方式,转变思考和决策的维度。虽然我们都不知道牛市的下半场会发生什么,但通过不断地对话、不断地参与、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观察,我们可能离那个东西很近了。
对话记录
FC:
要不你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Stewart:
大家好,我是筋斗云,目前是在头等仓做投研,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是在做管理咨询, 2017 年也是一些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进入这个行业,一直做到现在。在头等仓我具体就负责两块,一个是管理我们的研报业务,还有一部分是负责一些二级市场的投资。
FC:
我们之所以请筋斗云来,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我其实是头等仓老粉,续了三年会员了,大部分研报我都有看过;第二个我觉得你们是咱们亚洲基金里面,价值投资拿到结果的,像 AAVE 和 MATIC,这些你们都是比较早发掘的,包括这个周期里面,当时 404 出来的时候,咖啡在群里很早就开始喊 Pandora。所以我觉得你们一直在一线,同时又是一直在做这种比较认真的分析,我觉得我们还是挺像的。但我觉得很多东西还是挺好奇的,所以就邀请你来聊一下,很多我好奇的东西。刚才你说的大概是你的从业背景,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交易背景?比如说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做交易?以及你们自己现在的一个交易风格是什么样的?
Stewart:
交易个人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阶段是个人一些比较随意的参与,一个是 2015 年的 A 股,那时候牛市其实是第一次参与一些跟交易相关的,也是非常韭菜;第二个就是 2017 年“ 94 ”之后,有一个同学他跟我说了这个事儿,我其实并不敢去直接买比特币,因为本身是比较保守谨慎的一个人。我大概就看了两个月的书,看完了以后发现这个东西可以,那时候比特币涨了很多,所以做了高位的接盘侠。从 2018 年 1 月开始在这个行业扎根,断断续续的这几年的行情一直有参与,而把这个作为一个职业,或者说正式的管理机构还是这几年的事情。这几年不仅是个人的资产,有一些朋友跟亲戚理财的需要,也有管理一些头等仓的资金,所以整个的过程就是这样子的。
FC:
你还有拿亲戚的钱。
Stewart:
对,因为我们那边可能做生意的会比较多,这几年的行业不是特别的景气,又听说这块比较好,所以就代为理财一下。
FC:
我之前印象特别深,是我一个亲戚的钱,应该在上个周期比特币 6000 的时候,给了我 50 万人民币,我一直建议你别给我,自己买就完了,他说不行我必须给你。到 1 万的时候挺高兴, 312 下来了,跌到 5000 的时候,他说不行,我还得拿回去,有用,我说行,我把钱给你补上,你就拿走,但是我说你答应我一件事,您就别再主动找我做投资理财的事情,因为我觉得亲戚有时候更比 LP 更难管理一些,所以我沿着这个问题想问问你,你们的投资策略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这里面可能包括你的资金体量,你的预期收益周期,这些背景信息可能能够让大家知道,你的策略更适合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的人。
Stewart:
整个头等仓基金的大概规模是在几千万美元,所以我们有一个硬性的规则,每个投资经理所管理的仓位不能超过 10 个。在这个情况下,假如说一名投资经理他管理 500 万美元,他不能超过 10 个,意味着他平均每个项目大概要投 50 万美元,在这个市场上 50 万美元,能比较自由的买入和出,其实是会筛掉很大的一批项目的,这批项目的特征,就是它的流动性不够支撑。简单的说如果今天打开一个交易所,你发现这个币在全网的日交易量不超过 100 万美元,要进行 50 万美元的配置,其实是比较难的。买入可能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是没有达到目标的卖出,就是割肉性的卖出,或者是中途想退出,那是非常难的,可能要承受非常大的滑点。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交易策略是比较偏长期的,整体来说长期大概是好几个月到一年,像上一轮我们一个币最多可能会拿两年。
FC:
你们有预期收益吗?
Stewart:
没有预期收益,一轮熊市牛熊结束以后,大家肯定会对下一轮有一些心理上的目标,但是其实不太鼓励预设一个目标,因为如果中途没有达到那个目标,而行情,理智判断快结束的时候,会给自己造成蛮大的压力的。
FC:
但这有一个问题,在你选标的的时候,你肯定是要思考,如何退出,你的预期收益的退出,或者你的 LP 至少有一个(要求),你要跑赢比特币或者怎么样,这个逻辑上有没有一个预期收益?
Stewart:
有,因为我们主要是做山寨的投资,山寨投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包括市场也会觉得,投资山寨的一个整体的组合,一定是会跑赢比特币的,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虽然不是明确的规矩,但是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一段如果没有跑赢比特币,那是做的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儿。硬性地比如说一定要多少 X,这种是没有的。我们之前投一个项目会有一个比较软的,就是会问他的期望的回报有没有10X,比如说一个币它可能涨很多倍,但是它还要乘以一个概率,有些币可能它确定性比较强,可能它只能涨个两三倍,这种在第一次筛选的时候也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FC:
理解,那你们会止损吗?
Stewart:
看个人的风格,没有强制止损。
FC:
其实我这点还挺好奇的。你们投资经理的晋升体系是什么样的?其实你能够让不同人去管理不同仓位,基本上你们指导的就是择时,什么时候买以及什么时候必须要清仓,过程中其实你们是不参与的。那也没有 IC 吗?
Stewart:
我大概讲一下,首先投资经理都来自我们内部的研究员,就是平时写研报的一些研究员,因为这样子是一手带出来的,所以至少说在看项目的方法上会比较一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如果具备一定的交易的兴趣和天赋,就可以开始往投资经理方面培养,刚成为投资经理的时候,也不会一下子负责大部分的资金,会先给他一笔资金,比如说半年必须达到多少的这么一个要求,如果说达到了以后,就可以再给他额外的一笔资金,整体上是这样子的。
FC:
半年的要求指的是收益要求吗?还是说它的投资逻辑的验证?
Stewart:
收益要求,但也会去看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如果是不理智的冲动买中了小概率的彩票,那是不认可的。
FC:
明白了。往下聊聊你们的具体的基本面这件事情,其实你们一战成名的原因是,我听说咖啡可能在 2017 年 2018 年就靠价值投资挣了很多钱,后面相当于他把他的方法论沉淀给了整个团队,上个周期你们也很早的发现了 AAVE,应该拿到了 1000 倍,我印象还挺深的,因为当时我还看到你们写过一篇复盘,所以我想让你拿这个举例,或者 MATIC 也好,或者哪些比较高收益的项目,你们能不能结合这个项目,去说一下你们的整个的判断框架是什么?
Stewart:
我们整个的判断框架,其实我们把它叫做价值投资,就是根据一个项目的基本面和合适的价格来买入和持有的。只是说这个基本面会跟大家通常语境里的基本面会有些不一样。经常说到基本面的时候,我们说的是类似说股票背后是一家公司的这种基本面,公司能盈利,并且未来它盈利的增长是比较大概率的,我们就会买入它的股票。这里面其实隐含着两点,一个是说一家公司要赚钱,第二个是说他赚了钱了以后,他的收益是能被股票所捕获的,当然这个是法律去约束的。在币圈其实这两点都不是很成立,因为有很多很好的项目,它其实没有产生收入,有产生收入的像 ENS 这样子。第二点是买币它其实不像买股票,没有什么法律约束,说这个项目有多好了,它必须能涨到哪,没有这样的强绑定,更多的就是市场觉得这个项目好了它会涨,大家去买入。所以我们的价值投资的逻辑是,每个项目都有它的既定的目标,它可以是像一家公司一样要赚多少钱,也可以是像一个比如说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一个通信协议一样,本身可能不挣任何钱,但是有很多的人在用它,它就有了价值。只要是说朝着他的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我们就把这个东西叫做一个项目的基本面。所以我们整体的框架就是去看一个项目,看它要做什么,去看它基本面发展怎么样,再以合适的价格买入的。
我说下 AAVE,AAVE 不只是说它倍率高,是它确实能反映这么一个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我们大概是在 2019 年 6 月成立的第一期二级的基金,虽然不是严格的意义上的基金,当时是在开始筛项目,就找到了 AAVE,当时还叫 ETH Lend。当时的背景是还没有流行 DEFI 这个词,流行的是叫 Open Finance,开放式金融,主张人人都可以参与。当时金融的项目也不是很多。ETH Lend 是做借贷的,但是它做的方式有点不太对,它是做点对点借贷的,不像今天都是点对池的。我们当时去看他这个逻辑,大概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一个是他做这个事情有没有需求,第二个有多大的需求,最后一个问题是他能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
借贷这件事情是有需求的,需求就是在参与币圈行情的时候给自己加杠杆,类似合约,或者是做空。这个需求是非常大的,因为看一下合约的交易量就知道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人希望用杠杆的方式,去放大自己的收益,所以 ETH Lend 这个项目在当时是符合第一点和第二点的,但是很不凑巧的是他不符合第三点,因为他做的是点对点的方式,其实当时还有个项目叫 Compound,Compound 那时候就已经是用点对池的方式在做了,那个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只是 Compound 当时并没有发币。所以我们第一次去筛 AAVE 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打算投他的。后来之所以投他,整个项目是我们老板主导的,我觉得他在这个过程中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说他不会因为第一轮看到这个项目,他觉得这个方法不对,他觉得他做的方式不合适,就没有管他了。因为当时比较确定 DeFi 或 Open Finance 这个赛道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借贷也是,但是没有好的标的,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都看作种子选手,考验的不是说今天的龙头就是未来的龙头,只要项目还在这个赛道做事,只要它后续有迭代,那就有可能有机会。所以我们有一直去跟进,隔了两三个月又会再去看一遍。在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 AAVE 真的痛改前非了,学习 Compound 的样子,把自己做成一个点对池的模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才下定决心去建仓的。其实这里面还有个细节,因为我们建仓策略,不是说一下子仓位就全部买入的。我们有时候也是在一遍遍观察它,一遍遍验证它,当时它流动性非常差,而且只有 BTC 的交易对,所以导致我们的仓其实还没进的时候,它就开始往上涨了很多了。现在回过头来,之所以说 AAVE 后来能有 1000 倍,除了它后来不断的迭代,甚至是反超了 Compound 的业务以外,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不少的运气的,我们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它是一个点对点的借贷方式。如果他在我们看到他的时候,它就用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式做业务,当时的价格就不会是那么便宜的价格。第二点要感谢老板他自己有持续跟进这个项目,在他转型后不久就布局了这个项目,所以恰巧买到了比较低的点,然后同时出在了大概是 2021 年的二三月份,大概是五六百刀左右,所以整个过程的收益会比较高一些,整体是这样子。
FC:
理解,其实刚才我听到几个关键词,我想确认一下,再往深了问一下。刚才你说了有没有需求、有多大的需求、能不能满足,也聊到了一个你认为 DeFi 这个赛道是有增长的。我们回头看都是倒车镜,所以当时你们认为这个增长是感性的,还是对标了外部的数据,还是什么?因为我想延伸过来看,今天假设我认为 AI 牛,我是感性的认为它牛,还是我要拿什么数据去佐证,这个事其实我也很困扰。
Stewart:
我举个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其实在 2019 年的时候也有蛮多的赛道,就像我们今天面对很多赛道一样,那时候有些赛道是我们自己会比较有把握的,DeFi 这样子的,因为从逻辑上来讲说,币圈的很多需求其实是炒币,为什么 Uniswap 能成为最重要的基建?因为没有他的话,有很多没有上交易所的代币,只能通过代理去买。所以这种逻辑还是比较好把握的。我记得 2019 年还是 2018 年的时候,Chainlink 他们中国区的负责人,还是他们的一个外包宣传团队,有跟我们接触过,其实我们当时就错过了 Chainlink,因为它是在 DeFi 后面再一层的一个东西。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我们当时去判断一些东西,很多是看好,很多是不看好的,在我们看好里有些确实是爆发了,在我们不看好的里面也有些确实把我们打脸了。所以今天来说,AI 或者 DePIN 那些同样会面临这些问题,有些逻辑是比较好把握的,有一些可能有时候需要一些想象力,有些时候可能想象力会过头,这个我自己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说怎么去判断一个赛道它未来是不是一定会爆发。
FC:
所以我听起来其实更多是逻辑,比如说我们认为 AI 赛道好,其实 AI 大部分也没有那么的有用。大家核心的认为就是因为 AI 是一个世界趋势,它可能是一个想象力很大的事情,所以大家认为 AI 就要干,我感觉是这个道理。
Stewart:
是的。
FC:
下一个问题,刚才你也说到 AAVE 早期的时候是做点对点的,但你认为池子才是对的,当时你们为什么认为点对点不对,池子是对的,那个认知是源自什么?
Stewart:
有两个。一个是 Comound 的表率,其实刚开始的时候 Comound 的业务量是远远好于 AAVE 的。第二个是在很早期的时候, 2017 年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做 DEX 也有两派,一派是以我们说的点对点的或者叫订单薄式的,类似我们币安上的交易体验和交易方式的那一种交易所,另外一派就是走的 AMM 的路线。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第一个要正式做 AMM 是 Bancor,Uniswap 反而是第二还是第三个做这一类的项目。其实从 DEX 那个方面其实可以感觉到,点对池在市场上参与的人不是很多,流动性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点对池的效率是比较高的,这个是从经验主义,从过去的案例去观察(得到的结论)。 从逻辑上来讲的话,点对点和点对池的核心区别是什么?我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点像我们以前的季度交割合约和现在的永续合约的区别,季度交割合约和永续合约的区别就是他们把其中的一个变量,到期日的变量给抹除了,永续合约,永远可以持续的没有到期日的一个合约。在整个市场不够大的情况下,比如说总共就 1 万笔交易,如果因为到期日一年就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池子里有 2500 笔交易,如果你把到期的给抹除,池子就 1 万笔交易,自然的流动性就好了。所以现在也是这样子,点对池它其实是让市场统一接受一个利率,我不能说我要这个利率,他要那个利率,不能说我只想要借 2 个月,他要借 5 个月,这些问题我们都舍弃掉,都把这些东西都给标准化,统一的一个利率,放到一个池子里,它的流动性就充沛。逻辑上这样。
FC:
这个(判断)跟你过去的金融背景你认为有关系吗?
Stewart:
会有一些关系,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说去观察币圈的项目,同样做一个赛道,哪些项目能起,哪些项目不能起,还是更有用一些。
FC:
那要观察什么?刚才你也说了, Compound 最早其实用的是池子,后面 AAVE 才追上来,为什么 Compound 就没做起来?我想知道,首先你认为它策略上是不是有不同?第二个如果你观察是怎么去复盘,看数据的话看什么数据,这个逻辑是什么?
Stewart:
如果是 DeFi 还比较好说,公链也比较好说,因为逻辑很明显。那 DeFi 就是它构建金融产品的一个方式,如果它是一个撮合双边的,就看它撮合交易的方式,如果说它是一个衍生品,就要看它衍生品是不是足够简单,因为我认为衍生品一定要足够简单,并且买方和卖方在同样交易一个的衍生品的时候,他要对两方都比较友好一些,比较平稳一些,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对手方流动性。这些好像也没有一条准则,哪个赛道就是这样子的,就是去摸索,DeFi 这个地方比较好摸索,是因为它有主流金融的经验可以去借鉴,而像 MEME 也好,NFT 也好,很难在主流商业里面去找一些(借鉴)。NFT 可能还好一点,可以去借鉴一些潮牌、奢侈品或者有 IP 的大公司的一些东西,MEME 是完全找不到这种(借鉴),过去的常识对他没有用,所以只能去观察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观察就是用最基础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下一个非常厉害的 MEME 是什么,我们就去看过去最厉害的那些 MEME 有什么共性,尽量去找那些变量,但其实这个过程也挺难的,逻辑是简单的,但是找变量的过程是挺难的。
FC:
太难了,这个太焦虑了,因为这个本质就是不断的在做选择,而且你是拿钱,钱多钱少都是一方面,这个仓位一下 90% 没了,你就会觉得自己很蠢,这个是最难受的。其实刚才你还说了一个价格低的时候买了,我也看到你们的研报,大概你们都分六个维度,比如基本情况、项目详情、发展、经济模型、竞争风险,一般来说,我印象中你们应该都有一个估值这一块,所以你们认为的便宜,一个是 AAVE 你们当时为什么认为便宜?另外一个就是你今天来看,上升到这个行业的估值,目前来看是不是只能用对标估值法,我前两天看 Pima,他认为公链应该看收入还是要看未来现金流,我不知道你们现在怎么看估值这件事,什么叫便宜,什么叫贵?
Stewart:
第一步是区分“概念型”和“业务型”项目。概念型就是没有实际业务的项目,业务型是有那些很具象的,会出产品的项目。概念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天花板会非常高,就是像狗狗币的样子,它可能会高达上百亿美元,而要把一个业务型的项目,我们说今天市场要把它推到 100 亿美元以上,它必须在业务数据上交付出非常漂亮的答卷。比如说它必须是借贷赛道的龙头,它必须是 DEX 赛道的龙头,或者它捕获了 RWA 和 Restaking 的绝大部分的流量、资产,但是要做到这个又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会做区分。如果说我今天去投一个业务性的项目,一上来我就觉得要等到它 300 亿美元才卖出,我们都会说你还是稳一点,真的能有这么强的业务基础吗?所以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每个赛道又很不一样的,分为旧赛道和新赛道,旧赛道最好的比较好估值,像你说的用对标法,这个对标是对标它现在的龙头,龙头和它的业务数据之间可能有一个大概的比值,我不是说这个比值像传统主流金融的 PE 那么的标准化,但是不能太离谱。比如说我们今天发现借贷赛道的核心数据是借贷量 TVL,如果去拿他的市值去比较,假如说我们龙头是一个三的倍数,我觉得一个可以比较,允许的范围是 1 ~ 10 都还可以接受。如果今天有一个新的借贷项目,一上来它的 FDV 的比例大概是 30 ,这明显有点过头了,除非说它是极具成长性的,要不然真的是有点太贵,这个是对标法。如果是新赛道,我们一般不太会去借鉴他过去的哪些同类的项目,比如说 Lido 是 Staking 赛道的一个龙头,也是当初第一批做的最好的。其实对 LIDO 的估值,当时感觉会比较困难,一方面知道说他在以太坊 Staking 的 TVL 会会非常的高,但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比例是多少,直到今天它的估值反应其实这个比例是比我们预想的要远远低的,这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在主流金融也找不到 Staking 这样一个对比,所以我们也只能接受,比如说以前看高了现在也只能认栽。但是比如说你是做 DeFi 里面的一个细分领域的,你这个赛道的龙头一定是不会超过 UNI 的,因为 DEX 就是最大的 DeFi,然后是借贷,再是其他的,所以这个也是有可以赛道间做参考的,整体就是这样。至于说 MEME 那些,我觉得比较有想象空间的,它多少都可以,只要资金愿意把它推到那个高度,它都可以。
FC:
理解,最开始那段 mute 了,我来补充一下。筋斗云说其实可以分两类来看估值,一个是概念型的,一个是业务型的。下一个问题,比如说像这个周期,咱俩其实基本上每两个月一个月会打个电话,我不知道你认为你们价值投资的基本面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过去的哪些维度现在不适用了?
Stewart:
其实是有的,我记得前阵子蓝狐老师他也发了一条,真的是非常感同身受,他说他之前的价值投资的逻辑现在不那么有效了,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上一轮的时候,其实就像刚刚说到的 AAVE 那些,我们会去问那三个问题,我们是以这个圈子里的大家会用什么样的产品出发去思考的,所以去想到 DEX,想到 Lending Market 这些是还比较顺畅的一个结果。然后在过去两年的熊市里面, 2022 年、 2023 年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这个逻辑去找项目的。但是尴尬的一点是什么?我个人大概也看了上百个项目,我就感觉没有一个项目是大家会去用的。所以这时候会产生一些尴尬,在投资上来说,如果我要执着于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很好的回答以后我才能投,我可能下不去手,我投不出几个项目,但如果我不投这个项目,我就会踏空整个牛市。所以我后来经历很久的这种思想斗争以后,后来退而求其次,我把原来思考的,大家会用什么、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变成思考市场喜欢炒作什么。
AI(GPU 网络)其实是个蛮好的例子,我不知道你怎么看 AI,我自己看 AI,我没有看到很多。AI 他回答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就是有没有需求,有多大需求,我觉得逻辑是很明确的,就是在大模型技术突破下,生成式智能很好的落地,各个企业都在训练自己的模型,训练和推理都要用到很大的算力,而英伟达这些巨头,它的算力暂时也供应不上,所以按照共享式经济的思路,闲散的资源,就是大家手里的电脑,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创收的途径,所以就去搭一个平台撮合两方,这个逻辑是非常顺畅的。但是我一旦思考到第三个问题,真的会有企业来用这些吗?我记得一个蛮厉害的投资人,他是主流金融背景过来的,在那边也做出了成绩。他前一次发了个推特,他说他也投了很多Web2的 AI 的公司,请他们去看一下Web3的这些(AI 项目),当然不是说所有,要么太贵要么不稳定,我的想法跟他一样的,但如果说我要执着于第三个问题,我一个 AI 的项目都投不下去,但是我也觉得 AI 很可能会炒作,所以我只能舍弃第三个的问题。
FC:
但这个问题就在于说你怎么卖呢?咱们就说 IO,虽然我们一级也投了,你会抄底吗?或者说你认为它下一步还会起来吗?
Stewart:
具体到 IO 这个项目,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不知道它会不会起来,但我感觉我们就从过去的这一轮里面,应该是叫 Worldcoin 领涨的一轮 AI 项目,比如说有一些已经上了币安,并且它在 Worldcoin 涨到高峰的时候,它整体的交易量也非常的不错,然后它市值也几亿美元了,像这种我个人至少会先卖一批。因为那么大的交易量,在整个市场来说,它们的估值也算比较高的时候,我会选择先卖一批。为了防止如果没有第二波,可能就会错失很多(收益)。要是说去赌之后还有没有,我是感觉说这么多的 AI 项目,可能一年两年你还是会有一波行情,但具体到什么时候,谁又是领涨的,就很难说。毕竟 Worldcoin 也进入到它一个大释放的阶段,我也在想谁是领头羊。
FC: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也挺悖论的,Worldcoin 也是一个 VC 币,然后它竟然被当作一个 MEME 一样炒到 1000 亿,所以我从来不看是 VC 币还是 MEME,我觉得这都不重要,怎么都可以是对的,只要市场钱走到哪去,它就是对的,如果你从二级交易来看,因为你没必要判断价值,因为你的钱影响不了那个事有没有价值,我觉得本质上是这样。
下一个问题,因为你们也看到了很多关于 Alpha 的项目,你能不能给几个特征,比如我现在要开始扫项目了,我到底应该去看哪些(特征)它有可能成为 Alpha?我就应该进入到我的 watch list 里。我以前认为非共识是一个很重要的,大家觉得不好其实很好,但是我发现这个太偏了,很少有那种集中非共识。所以我不知道你认为 Alpha 的这些特征有哪些?
Stewart:
我先总结一下上一轮的 Alpha 有哪些特征,我觉得也是两个,一个他们是新赛道的开创者或者是领头羊,第二个是他们有非常漂亮的业务数据可以说话。这些特征举例的话就是 Axie 是 GameFi 的 Alpha,BNB 和 Solana 是公链的,PUNK 和 BAYC 是 NFT 的。为什么这两个特征很重要呢?第一个就是赛道要新,新赛道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新的东西,大家在第一时间一般是琢磨不透的,看的不太透的,这时候很容易“涨服”,在被“涨服”的情况下就很容易 FOMO 就上了车。所以这一类的标的在上涨的过程中,是比较好制造散户的买盘的;第二个新赛道是刚出来的,它还在早期,它一被证实或者被证伪,都有一段安全的边际的时间,这段时间就给了它估值的一个天花板和叙事的空间。所以在市场资金选择角度来说,如果它是一个新赛道,它是一个蛮不错的对象。第二个是它有没有这样一个数据,因为这个行业很喜欢讲宏大的叙事,每个赛道都要颠覆什么,所以大家看的多了,其实是会麻木的,也会不信的,那这时候一个币要涨到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除了叙事以外,你真的需要有一些比较大的数据摆在那,能让别人信服的。这个数据它可能是真实的,比如说 Uniswap 很少用代币激励的手段,它也有那么多的交易量,而 Axie 是用代理激励的手段才有那么多的日活月活,不管是哪种,它一定要有大量的数据在那支撑,这个是过去一轮的 Alpha 的(特征),当然确实有点倒车镜去看的体会。
如果你说这一轮哪些是 Alpha,其实真的很难。我觉得这一轮很难,因为钱少票多,盘子也大,所以只能有局部行情。到现在为止的局部行情比较好的板块,MEME,铭文,SOLANA,其中 MEME 和铭文都是我无法把握的,SOLANA 又是我自己认知之外的一个东西,因为经过上一轮的洗礼,我觉得 Layer 1 的战争好像已经快结束了,但是我实在没想到 SOLANA 它就异军突起,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一轮的 Alpha 有哪些很明显的特征,真的是这样。
FC:
明白。我问一下,比如像 Pandora 当时你们是怎么看到的?因为很快,我看咖啡在群里说,第二天就已经涨到几千了,后来就上万了,大概可能一周就完成涨幅了。
Stewart:
Pandora 是咖啡也有自己的圈子,他和朋友交流的时候,有人会提到这个项目,最开始其实也是把它当作一个土狗来看的,就是这个东西,它图币互换,它也不是第一个,之前在 SOLANA 和铭文里面也有类似的东西。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按照这种非常古典的价值投资的角度去看它,之所以后来又去布局,是咖啡认为这个东西虽然不是我们古典下投的那种标的,但是它有炒作的叙事和空间在。因为图币互换这个东西,它本身不会带来多大的创新,但是它能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流动性的问题。上一轮虽然说 PUNK 那些涨了很多倍,NFT 也热闹了几个月,但是据我了解,包括我身边仍然有很多炒币很 Degen 的人,他就是不买 NFT,因为他很难去接受那种,一张一张买,一张一张卖的交易方式,而 ERC 404 或者说图币互换的这种类型,它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从 Pandora 和其他 ERC 404 的事后的交易量去验证,它们其实是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 NFT 好几个月的交易量的积累。所以我们就不说使用到底有多少使用,至少说从资金的选择和炒作的方向,这里能解决流动性的,让大家像炒币一样去炒 NFT,它是有可能有潜在机会的。
FC:
Ok,你们怎么卖出的呢?现在应该回到至少几千了。
Stewart:
因为这个项目具体是咖啡主导,我也没有去问他是什么时候去卖出的。
FC:
明白,下次得让老板自己复盘一下。我冒昧的问一句,是不是铭文你也错过了?
Stewart:
我错过的不只是铭文,SOLANA 也错过了好多。
FC:
咱们说回来铭文,错过咱们就不复盘了,其实我大概都能理解,反过来我现在想知道是,你怎么能保证不再错过这些新的东西?
Stewart:
我只能说我心态上做了改变,我觉得我可以减少错过的概率,就是我不再执着于价投。假如我要坚持价投,时间倒流到了 100 次,我还是不会去碰铭文。包括很多赛道我都不会去碰,但是不碰就赚不到钱,毕竟是要为 LP 负责,所以我现在就有了我刚才说的思想的改变,我不再去看市场会用什么,我会去想市场会炒作什么。其实铭文和 MEME 现在想来,都有他们非常好的一个炒作的逻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臆测,也不是一个很严谨的推断。它背后很大的一个利益方,可能是矿工的群体。我在想每一轮大牛市,币圈这么重要的几个群体,他们肯定要有自己的参与感在里面,能得到一些回报。铭文其实是很好的一个(方式),能够给比特币矿工提供额外的收入,所以我觉得从商业利益驱动的角度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
MEME 我也觉得是蛮合适的。你刚才讲 VC 币,这些可能是币圈现在大家的一种思潮,但是我觉得核心的不是这个。其实 MEME 最大的点就是在于,第一个是天花板高,第二个是它的筹码结构比较适合主力去推动,然后无论是推动多高,大家都能接受,又有狗狗币这种很成功的案例在,能给大家那种想象的空间,还能在这种行情下,即使是 2024 年了,让大家有那种一夜暴富的寄托的,我觉得就只有 MEME 了,所以它是很迎合市场的一个标的。我只能告诉自己说,下次看到什么新的赛道或者研究员再告诉我一个我听起来很诧异的东西,千万不能一下就跑了,得去看一下,可能哪些主力哪些团体会去炒作它,怎么炒作它,大概能有怎么样子一个上涨,就是会倾向于告诉自己要思考这些问题,不能再有偏见了,不然真的赚不到钱了。
FC:
这是价值投资最后的呐喊。刚才你说到,不再看市场要什么,看市场会炒作什么。我现在的逻辑特别简单,比如我同事跟我说一个事儿,我说别说了,我先买,我自己的仓位里面有一部分叫归零资金,也不会特别多,像同事昨天给我发 Dogs,我今天准备买一下。说实话,你不买肯定没戏,你天天研究但不参与一点戏没有,这我已经反复验证过了,你看别人热闹,你一点感受不到这里面到底有多牛,所以你现在怎么把这个事解决掉?
Stewart:
比如说像 MEME,我有个蛮会炒 MEME 的朋友,他推的话我都会上一点点,真的就是一点点。有仓位在上面,它的行情波动能让自己更敏感一些。因为我现在其实还没有找到 MEME 的一个通用的方法论,所以只能积累样本去观察。像 Telegram 这些我基本上都没去碰,就是 Notcoin 短暂地参与了一下,其他基本上都没去碰。但是我会去观察,比如说你刚刚说的大家都可以领的 Dogs,今天下午也去领了, 4000 个还蛮开心的,看一下之后这些怎么演化。因为 TON 的逻辑,我记得是去年你去参加了 ETH Denver,后来跟我分享说,国外蛮多人在看 TON,然后 TON 的网络它真的就有了自己的一个行情了。所以是这样子的,要么就参与,要么不参与也要观察,看他是怎么玩的,这么积累下去,有一天是不是也能抓到一个爆发性的一个机会。
FC:
我觉得如果 TON 再涨,我就要认真写一篇复盘了, 0.7 的时候他们 OTC,我的大哥反复拉我,说来 200 万美金,我说你来吧,结果他们就买了 2000 万美金。
Stewart:
这收益非常好。
FC:
确实很厉害,他有他自己的逻辑,我觉得他的逻辑有机会咱们可以聊一聊。后面还有几个小问题,你们应该最近又在做 Mapping 了,因为这个价格我认为还是不错的。你们下半场会看好什么?下半场就是一个形容词,我希望它是 1/3 。所以下半场你看好谁?你们大概的逻辑是什么?
Stewart:
其实内部大家分歧还是蛮大的,我只能说个人的,其实我现在没有太去想会爆发什么赛道,真的没有去想,因为过去半年其实给我的挫折是比较大的,自己很看好的都没有实现预期的涨幅,当时我不看好的那些都涨的飞起。我觉得从资金面来讲,我刚才说钱少,票多,盘子大,现在看这三个变量,钱少还是依然少,票还是依然多,票只会越来越多,盘子比较好,经过这段时间的洗礼,很多价格都已经跌下来了。但是我觉得要比较好做还是得钱多,钱是最重要的,暂时没有办法改变,所以我觉得还是局部机会,我自己真的很难去说服自己哪些赛道会比较火,不是卖关子,我只是心中有些直觉,比如说你说 TON 在国外很火,肯定有不少用户和资本,至少说项目或者人去参与去耕耘的。比如说这半年以来参加的一些会,我听到了一些声音,DePin 和 AI 是我见到的投入最多的两个赛道,当然如果说按价投的眼光,我可能不一定会上,但我想这么多的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有可能之后他也会来一波,这是可能,不是建议。
FC:
明白,我其实还在做一件事,就是我最近一直在面试,比如说在一个前 100 的项目里面,或者从熊市它涨了 10 倍,你从项目角度来讲,到底做对了什么?我认为分几种,第一种就是这种纯基本面项目,比如说像 SOL,像以太坊,像 Avalanche 这些,我感觉他们主要是在研究资本、生态和时机这三个事。但是我觉得这些人为动机上有可能制造涨幅的项目,我认为他们核心做几件事,第一就是择时,第二叫做独特的购买理由,第三个在正确的时候使劲砸钱,这是我听到的。可能周期赛道和基本面它也一样,就是它是什么时候周期,它这个赛道对不对,它的基本面好不好。你会发现这个事可悲在哪?很多拉盘的这些项目,或者说涨了很多项目,其实他做了很多项目,比如五个项目,他可能中了一个,但是你要知道,我认为我们俩大部分逻辑,其实还是 Buy and Hold 为主,实际上他(项目)已经不玩了,他已经挣完钱了,他走了,我们还 Hold。这个是我认为跟之前周期变化特别大的一个事情,大家开始玩心眼了,以前大家还长期一点,现在也不长期了,所以我认为二级现在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首先我们买小币种比较少,除非就是准备归零去的,但大币种我们跟团队沟通会多一些,其实跟团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现在觉得左右沟通也很重要。你刚才说 AI 算力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当时想买 Akash,我跟你也讲过,包括我们也投了 IO,几个上下游,无论是用户还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我们都聊了一圈,然后发现了什么?真正能用的都没发币,因为它不需要,因为它赚钱。最后聊完以后我大概知道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些项目是增发的,他是不看这些东西的,所以这些是我认为我们现在在看二级的很重要一点。第一如果你真的想 Buy and Hold,你可能就是囤大币种。第二个,你刚才说以太坊这个事也是,其实去年我也有一个判断,基本上 Layer 1 的(战争)结束了,但实际上 Solana 做 Hackathon 的时候,其实在国内也好,在国外也好,那时候有很多声音的,我认为某种程度来讲,我们应该要主观上防止过度思考而屏蔽掉这些信息,所以现在这个是我的 stop doing list,但凡我认为这个事我不想做,我就要去做,挣钱的概率提升大概 50% 。那你现在有没有自己的一个 stop doing list?
Stewart:
有两点,第一点刚才说的不要再有偏见,不要再坚持执着于架构里面以前很核心的那一些点,比如这东西一定得落地,它一定得有真实的业务等等。第二点就是不要再激情交易了,有个词叫激情犯罪,就那种我不是有预谋的,只是说我受了刺激一时兴起的那种犯罪。我觉得自己会在币圈做很多的激情交易,就是原来这个币根本不在我的视野里,最近它涨的很好,然后去调研一下,也确实有点打动人,朋友也说好,我就上了。在 2021 年那一轮,这种激情交易,做三把可以中两把,因为那时候是在大水漫天的这么一个行情里面,这一轮就是完完全全不能再这么做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跟过来的或者自己参与的,只有三个项目是很好的激情交易的对象,一个是 Pandora,一个是 BOME,还有一个是 NOTCOIN,这三个都是现象级的,但是我参与这三个的过程中,要参与大大小小好几十个(项目),所以整体的收益率其实不是很理想。
FC:
NOTCOIN 你为什么买?不会因为它反过来是 TON 吧。
Stewart:
我其实是受 BOME 的启发,BOME 这个 MEME 我相信很多听众对它印象应该都挺深的,有史以来最快突破 10 亿美元,也是最快上币安的一个 MEME。我其实当时是很好奇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个蛮好的解释,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解释是否是真实的,但是它至少是自洽的。他是这样说的,主力去拉伸 BOME,他其实是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他最终的收益并不是在 BOME 上,而是主力也好,或者说叫神秘力量也好,它其实是 SOL 的大户,他需要去制造一个百倍千倍级的,现象级的,让所有币圈的人都引起关注的项目出来,他就选择了 BOME,制造了以后就会有财富效应,有了财富效应以后就会有很多反弹,大家错过了第一段就会想买第二个,所以有了 SLERF,有了后来各种各样的众筹,这样的一个 MEME。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玩 MEME 的会发现,其实是要先有 SOL 这个代币,很多时候用 USDT、USDC 直接买,交易是不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他会把大量的流量,包括以太坊以前一些忠实的用户,经历了这样子的拉盘以后,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就给带到 SOL 生态里面,他其实最后是想制造很好的交易量,很狂热的交易氛围,来把自己手里的(SOL 出掉),如果拉 BOME 的成本是 1 亿美元左右,他可能就会同时卖出 10 亿美元的 SOL,我觉得这个逻辑我是买单的。
NOTCOIN 也是这样子的,当时它上了币安,如果按价投去看,这是什么玩意儿?但是我就在想他是为什么能上币安呢?我就想了想,就是 TON,TON 有个特点是什么?它市值很大,但是他在币安没有现货,那一个市值这么大,没有现货的币,其实主力要完成一个出货,我觉得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个时候我在想会不会 NOTCOIN 之于 TON,就相当于 BOME 之于 SOLANA。第二个是说 TON 很火,大家要在币安上买它或者买它相关的标的,没有选择,只有 NOTCOIN,而且 TON 是 TON ,NOTCOIN 是 NOT,我不知道能不能够形容出这个感觉,它的痕迹就很明显,味道就很浓了,但是这只是我的猜测,所以上了币安以后,其实我并没有直接买,我是等它第一波涨上去了以后(交易的)。如果用右侧交易的方式,有这些逻辑铺垫是比较好上车的。这是我买入 NOTCOIN 的过程。
FC:
我觉得你变化真的很大,跟之前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你离挣钱很近了。
Stewart:
也没有,我刚才自己讲,你应该也能听出来,这些跟基本面都没有什么关系。
FC:
是的。
Stewart:
更多的资金面或者说在这个行业里面,谁有意图去制造点什么,希望通过什么手段,大概就是这样子。
FC:
就是谁获利,这个获利的人力量大不大。
Stewart:
用什么方式去获利。
FC:
OK。这个挺好的。最后的问题,现在币圈也好或者外面也好,你最喜欢哪个交易员?
Stewart:
我说两个。第一个是我老板,不是拍马屁。这个圈子有钱的人很多,挣钱的人很多,但是有一些是宣传的,在大家口头流传挣钱很多,但其实你要近距离去观察他,很多人是经受不住考验的,我在这家公司也七八年了,我自己近距离观察他蛮多笔交易的,所以我是服他的。我觉得他做一个交易员厉害的地方,就是他的能力很复合。我们说有些人很善于炒 MEME,他可能价投就不太行。有些人拿得住,拿很久拿了多倍,但他可能短期的机会就把握不住,我老板恰恰很全能,我觉得他是那种有天赋的人。
FC:
他在哪方面有天赋你觉得?
Stewart:
我觉得分好几方面,第一个是思考,确实是很第一性原理的,不会被市场上的那些文章所轻易的打动。包括刚才 BOME 的例子,其实我把我朋友的这个逻辑给他讲了以后,他说他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的我是没有这种能力去自己推敲出这种逻辑的,所以我比较服气他。第二个是说在交易上,他蛮能逆人性的,包括在去年 10 月份行情开始起来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一轮可能是冰火两重天,其实那时候大家是比较 FOMO 的,我身边很多人都比较 FOMO,觉得狂暴大牛的序幕就此拉开了,要多少万美元的那种,他当时给我们讲,他觉得整个市场还没有出清,还没有跌透,他以前观察的很多维度来讲,他觉得 10 月份那波是一个非常意外的事情,在市场没有出清的情况下,可能这一波的幅度和持续力都不会很久。当时大家都很 FOMO,因为 FOMO 是一种顺应市场的情绪,也是主力,比如市场那只手,希望我们被拿捏的那种情绪,他是有那种逆人性的情绪、经验性的情绪在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也是一种天赋。跟巴菲特一样,很多人评价巴菲特,其实他最大的天赋是性格,性格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个天赋,道理大家都懂,那能不能忍住,该下手能不能下手,该走的时候能不能走。知易行难吧。
FC:
我补充一下,虽然我不认识巴老师,但看他的传记,我觉得我最羡慕的是他能坐得住,比如说你真的每天重复的去看财报也好,或者天天看你们的研报,每天看一篇其实都挺难的,有很多东西打断你的思路,以及你的思路是不是正确,你要自我怀疑,其实这个过程都很痛苦。如果你玩不好。你刚才说咖啡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谁?
Stewart:
第二个我有跟你提起过,是 Galois Capital 的 Kevin Zhou。之前做空 LUNA 它其实也是其中一个,他以一个机构的身份和资金去做空,这个可能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是不那么常见的,其实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他和 Jason Choi 和 laura shin 的对谈,他会详细的讲为什么会去做空 LUNA 和其他很出名的交易。在播客里面他会去讲很多,他为什么做这些交易的逻辑。我当时对他的背景并不了解,当我听完 Jason Choi 的播客的时候,我就说这人一定是主流金融过来的,因为他话语的逻辑里面,就是满满的金融工程的思维在,他做一笔交易,他就会去分析,比如说 LUNA 为什么会爆雷?不是说像我们很多人说的,没有实物支撑的,没有稳定资产支撑的超额抵押的稳定币就是会暴雷,他其实很早就知道 LUNA 会暴雷,LUNA 在过去的极端行情里面,它其实有几次是脱锚的,但是很快又回来了,(前几次)他都没有去做空,只选择最后一次去做空,他给出的理由也非常有说服力,因为他分析了当时 LUNA 的市值、UST 的市值、比特币的储备,还有 Curve 的一些池子的情况,最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他那些储备以及市场跟上的一些买盘,比如说 1 万美元它能撬动多少万市值的系数的比例,在那种行情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定量化的、精确的思维判断,他就是会爆雷,所以他就做空了。所以这个是在币圈,我自己也好,我周围的人也好,我们做交易很多时候是一种激情交易,哪怕是看项目也是一种偏感性的那种。他带给我的那种震撼是我在其他的人里面,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FC:
最后一个问题,每天让你高效的获取新东西的信息来源是什么?比如说之前倪大给了我一个他的小铃铛列表,你也可以给我几个网站,我到时候给他贴出来。
Stewart:
对,或者我们推特上互动一下。
FC:
今天整体环节就到这,感谢筋斗云。半年以后,我觉得我们约一下,假设牛市周期结束了,我们在熊市的时候可以好好复盘一下,我觉得真的太精彩了,说实话我觉得我跟你感受是非常像的,比如我的 LP 问我,你觉得下半场会怎么样?我说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确定它到底会怎么样发生,但我知道可能快找到那个东西了。我觉得我们可能还是需要转变一些,找到一个新的价值投资方式。
HashKey Capital:Web3各领域发展概述
来源:Hashkey Capital
在2024年上半年,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 ZKEVM 项目开始转向 ZKVM 架构,其中以以太坊基金会旗下的 PSE 团队为代表。Taiko 已经在与 Risc0 的 ZKVM 合作,Scroll 也在这一领域做准备。
推动这一转变的催化剂是 Plonky3,其在性能上优于 Halo2(尽管稳定性略逊一筹),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当前该领域可用的虚拟机包括:ZKWASM、Succinct 的 SP1、a16z 的 JOLT 和 Risc0。此外,Polyhedra 的 ZK Prover 表现优异,并计划未来开发虚拟机。Aztec 和 Mina 也在开发各自的虚拟机,但尚未公布其性能基准测试。
推动更广泛采用的关键因素将依赖于多个方面,例如证明成本、证明效率和开发时间。目前普遍认为 zkVM 很适合用来构建和部署可验证应用程序,值得进一步关注。
ZK Middleware
在中间件方面,我们看到证明验证系统的活跃度依然很高,Brevis、Alignlayer 和 Nebra 都在和 Eigenlayer 合作,以获取安全性。由于 zk 证明相对昂贵,市场也逐渐转向采用 OP 和 ZK 的混合方案来提高证明效率。而在应用方面,诸如可验证 AI、可验证链外数据等催化剂将带来更多应用需求,对这些创新领域可保持关注。
MEV、链抽象/账户抽象、意图
在 Flashbots,团队一直在实验并开发利用 Intel 软件保护扩展的产品,最近尝试在以太坊虚拟机上使用可信执行环境(TEEs)进行隐私计算。这些用例包括存储和处理敏感数据,确保竞价拍卖免受篡改和数据泄漏的影响。
完全同态加密(FHE)也成为对抗 MEV 的潜在解决方案,因为它始终保持数据加密,消除选择性重新排序的可能性。
区块构建者
根据 relayscan 的数据,区块构建市场已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构建者,其中包括一些以满足自身交易需求而闻名的高频交易公司。目前,beaverbuild、titan builder 和 rsync builder 是市场上最具主导地位且利润最高的构建者。这种集中化现象引发了关于区块拍卖机制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旨在维护以太坊的抗审查能力。
Relay
Relay 在区块供应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过 90% 的区块通过中继传输。Titan builder 今年推出了 Titan Relay,自推出以来增长迅速。
通常在评估Relay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性能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在线时间、延迟和出价故障等指标进行分析。
Relay的可扩展性是指其为大量验证者提供服务的能力。
在 MEV 赛道内,我们此前已投资了较多成功项目,包括 preconfirmation 的发明者 Primev、区块构建市场的领导者 Titan、除 Flashbots 外少数成功的 MEV 系统 FastLane 等。下一阶段,MEV 相关项目如何实现价值捕获、如何能成功设计 token 等是较为关键的问题。
链抽象和账户抽象
链抽象是实现用户大规模采用的一个持久且关键的概念,旨在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户无感知到区块链的存在,甚至无需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哪条链。NEAR 作为该领域的早期先驱之一,已推出多链签名功能,允许一个账户跨不同链使用。支持的链包括:比特币、以太坊、Cosmos 生态链、狗狗币、XRP Ledger、TON 网络、波卡等。
可参考 Frontier.tech 提出的 CAKE 框架,包括权限层、solver 层、结算层等。其中账户抽象(AA)也可以包含在权限层中。而 AA 领域主要分为两类:智能合约钱包和模块化服务。正如我们在2023年领域回顾中提到的,智能合约钱包在通过以意图为中心的设计提供无缝用户体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周活跃的智能钱包账户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中 Polygon 依然是智能账户数量最多的网络。另一个受欢迎的平台是 Base,这可能得益于 Coinbase 智能钱包的推出,该钱包具有兼容性。
随着EIP-7702纳入以太坊的Pectra升级,这将带来更加无缝且用户/开发者友好的体验,因为它旨在改进之前的账户抽象(AA)设计,如ERC-4337,后者成本较高且不具备将EOA(外部拥有账户)转换为智能账户的原生支持。因此可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层面的改进是否能带来新的应用。
除 AA 以外,领域内可关注的赛道还包括策略引擎、意图框架、preconfirmation 等。而意图领域内的相关项目目前还在积极开发中,具体表现以及 PMF 还有待观察。
比特币
比特币 Rollup 早些时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似乎有所减退,我们在比特币亚洲活动中观察到了这一点。出现的项目减少,当前环境下筹资也显得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见证了一些显著的技术突破,如 BitVM。一些 Rollup 项目正在探索与 BitVM 的集成。BitVM 近期迅速创新,例如已创建了 BitVM 跨链桥。该桥可以用于大额跨链交易,而较小额的交易预计将继续依赖多签名或 HTLC 交换以提高经济效率。更多细节,可以参考之前的研究。
总体而言,尽管 Rollup 面临挑战,像 BitVM 这类的技术发展仍可能为 Rollup 提供机会,如互操作性等。
收益导向的比特币策略
收益导向的策略也在获得关注,越来越多的项目为持有者提供包装 BTC,给用户收益,同时也容易做出来 TVL。例如,像 Mezo 这样的项目整合了多种产品,其中 Rollup 只是众多组件之一,还有像 tBTC 和 Acre 的 stBTC(流动性质押)等其他产品。
在这个领域,我们继续保持谨慎,投资于具有明确技术优势、清晰市场策略或经过验证的成功经验的团队。
BRC-20 代币的表现仍然疲软,ORDI 相较年初表现不佳,整体 BRC20 目前暂未发现太多亮点和起色。尽管在比特币减半后 Runes 曾引发强烈关注,但这种兴趣也逐渐消退。这与网络活动和费用下降的趋势一致。Taproot 资产与闪电网络的集成可能会重新激发市场兴趣和动能。
总体而言,在比特币资产可持续采用的前提下,为这一不断增长的资产类别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可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Bitcoin Staking
Staking(restake)是属于原本比特币没有,但后来魔改出来的功能。能出现这个赛道,也是因为它可以算做解决了在资金端的 BTC 生息需求、产品端需要和比特币主链有所绑定的需求两方面问题。
Staking 可以按照削减机制 大概分为三类:
会对本金 slash:Babylon 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
对利息 slash(失去收益机会):CoreDAO 主要关注削减潜在收益,而不是削减本金。
不 slash:此类别包括自托管的二层网络(如旨在提高 TVL 并承诺收益的 Rollups)以及像 BounceBit 这样偏理财项目,用户的比特币由资产管理团队管理以获取收益。
Staking(restake)赛道最早的 Babylon 已经自成生态体系,基本上很多做比特币相关的应用都会考虑借助 Babylon 来实现和主链的关联性。Babylon 生态项目中 staking 相关的项目主要会围绕在实现辅助功能上,具体见 Babylon 生态一节。
这个赛道内估计会和 EigenLayer 类似,仿照出一些应用和基础设施,市场表现和生态发展有待主网上线后的进一步观察。例如 Babylon 主网在上线后不久就达到了上限。我们对Babylon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
Bitcoin DeFi, MEV
BTCFi: 最近也有不少关于比特币金融应用(BitcoinFi,BTCFi)之类的项目。目前能看到的还是集中在借贷和稳定币的应用上。采用多种方法,如在比特币上锁定资产,同时在 L2 上处理逻辑的发行资产,或选择不同的资产发行方式,都会导致不同的权衡。
Wrapped BTC:WBTC、tBTC、FBTC 和 SolvBTC 最近引起了显著关注。预计这一领域的竞争会愈发激烈。例如,Solv Protocol通过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DeFi集成以及跨链可组合性,见证了巨大的需求,促使协议获得超过13,500的比特币质押。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寻求在DeFi应用中利用比特币,我们预计这一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比特币 DEX 和相关应用: 链上 DEX 仍主要使用 PSBT,而一些项目如 Satflow 在内存池中使用预确认策略,尽管这种方法有被替代的风险。
MEV: RBF 的激活和新类型资产的引入已经导致比特币上的 MEV 场景更加活跃。像 Rebar 这样的项目旨在建立类似于 Flashbot 在以太坊上所做的 MEV 基础设施,而像 Alkimiya 这样的项目则专注于费用/区块空间市场。目前,MEV 相关活动主要还是来自交易加速服务。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以及观察新项目不断推出各种服务来缓解MEV对用户的负面影响。更多内容可参考我们此前的报告。
比特币技术发展
OP_CAT
尽管 OP_CAT 是一个易于实现的操作码,但其激活引入了许多的功能,如比较简单的 Merkle 树验证(两个元素的 hash)到利用叠加 Schnorr 签名进行交易本体验证等更复杂的操作。然而,对其灵活性的担忧可能会引入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2024 年 5 月,OP_CAT 作为软分叉在比特币审判客户端(一个在 signet 网络上的客户端)中被启用。软分叉的方式在上次 Taproot 升级中,其实也存在了各种争论和变数。不光是升级内容本身,而是如何软分叉升级的过程也有比较的讨论,因此 OP_CAT 未必能短时间内启用;如果启用,也一定会伴随各种争论。其他的软分叉升级同理,包括 OP_CTV(2022年已经大规模争论过一次)、APO 等等。
BitVM
BitVM 在提高比特币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BitVM2 在之前的设计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复杂计算的验证能力,并减少了信任假设。近期的关键进展集中在 BitVM 桥的开发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和安全性,有可能在 2024 年底之前实现测试网/主网上线的成熟度。BitVM 桥可能会主要处理大额资产,留给了其他跨链桥的继续存在的空间。通过多重签名桥或原子交换的替代BitVM桥跨链解决方案仍然对终端用户具有实用性,提供了更快速和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此外,我们还可能会看到未来在 BitVM2 上建立新的验证者网络。
通道、Joinpool 类的方案
通道和 Joinpool 相关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解决方案允许两个或更多用户在主链上共享一个 UTXO,而链外可以根据业务逻辑来执行分配(vTXO)。当用户想要退出时,他们可以通过单边退出返回主链进行结算。
除了 Hedgehog,最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 Ark 上。Burak 推出了 Ark v2,提供了更高的资金效率,并提出了一个相关概念,称为 Brollups。
Statechain 是另一种有趣的方案,类似于基于 Joinpool 的 UTXO Mercury Layer。Mercury Layer 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像 Mach 这样的新项目正在开发底层基础设施。
比特币作为最大的资产,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数字黄金。然而,随着像BitVM2、OP_CAT和比特币质押等创新的出现,我们正在见证比特币的更多应用。尽管与以太坊的DeFi生态系统相比,比特币DeFi生态系统仍相对新兴,但我们认为这些催化剂将使比特币DeFi生态系统在未来取得类似的成功。
Solana
在Consensus期间,Paypal宣布在Solana上线PYUSD。自那以后,由于与Solana上一些大型DeFi协议(如Kamino Finance、Jupiter和Orca等)的集成,PYUSD的市值迅速增长。另一个表明机构对该领域兴趣的信号是,Stripe宣布重新进入Solana,允许用户接受和进行USDC支付。
Solana背后的公司Solana Labs宣布推出Bond,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平台,旨在提升品牌与客户的互动,可能加速机构的采用。
除了机构对Solana日益增长的兴趣外,我们还注意到对Blinks和memecoins等主题的高度关注,这些主要面向零售消费者。
Blinks
今年六月底,Solana推出了Solana Actions和Blockchain Links(Blinks),为零售用户加入Web3创造了更加无缝的体验。通过Solana Action API,用户可以将任何交易转换为区块链链接,并可以在任何界面上分享。
Blinks的影响在于,应用开发者(尤其是Web2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在设备和平台之间嵌入链上操作。相应地,专用浏览器(或组件)可以直观地展示这些元素,包括链接、二维码、推送通知、按钮等。
这种方式与Solana推动大规模采用的目标一致。目前,Blink生态系统中约有155个项目,这些项目在采用前都需要经过官方审核。其中,25个项目专门注册了Blink域名,其他项目则注册了Blink兼容性。社区对blnk.fun和BlinkEditor表现出浓厚兴趣(尽管BlinkEditor的官方推特账号目前被暂停)。
这一过程类似于Pump.fun,用户只需设置数量、价格和描述等参数即可发行代币。一但在Twitter等平台上分享,用户无需离开平台即可直接购买该代币。此外,像Jupiter Exchange和Pump.fun等知名项目也在集成Blinks。
Solana 的 Meme 文化
在Solana上,memecoin仍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pump.fun的推出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察。Pump.fun使任何人都可以零成本发行memecoin,这导致了大量memecoin涌入生态系统。自今年一月上线以来,该协议已产生了近5000万美元的收入。然而,尽管发行代币的门槛降低,项目数量和交易量增加,但我们注意到成功项目的概率较低。
在Solana上,值得注意的发展包括推出了token extension 功能,使代币能够具有更多根据不同项目需求定制的功能。随着Firedancer客户端预计即将上线,这不仅带来了多样化的验证客户端,还大幅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并降低了成本,从而巩固了其对开发者和用户的吸引力。
TON
Ton在2024年上半年表现出色,录得超过200%的涨幅,这归因于在TON上开发的小程序争相吸引Telegram的庞大用户群。我们选择聚焦TON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Telegram上的活跃生态系统:Telegram拥有约9亿月活跃用户,这使其对寻求分一杯羹的开发者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应用内钱包以及内置的法币入金通道,我们对Telegram将大量Web2用户带入Web3持乐观态度。
与其他流行的消息应用(如微信)相比,我们认为TON有潜力复制微信在大规模变现上的成功。微信目前有13亿月活跃用户,其中约4亿活跃在游戏领域。游戏是小程序中最受欢迎的类别,其次是电商和日常服务。前100名小游戏每季度产生130万美元的收入,而热门游戏的月收入可达1500万美元。
Notcoin是TON上的一款tap-to-earn游戏,在2024年上半年获得了广泛关注。拥有超过4000万用户的Notcoin树立了一个积极的范例,并为开发者、投资者和零售用户提供了加入TON生态的动力。然而,这也导致了流量膨胀和一定程度的过度炒作。
在生态发展方面,TON在今年二月推出了广告分成机制,允许频道所有者获得50%的广告收入,并以TON进行结算。目前,TON设立了一个规模为9000万美元的生态基金和2.2亿美元的社区激励计划,专门用于投资和发放资助(grants)。在合规性方面,TON推出了TON Star Coin模式,直接与苹果商店(Apple Store)绑定,用户可以通过Apple Pay购买游戏内的虚拟道具,而Telegram仍将使用TON来结算给项目方。对于链上充值需求,大部分应用程序内设有支持第三方充值的机器人,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然而,Telegram首席执行官, Parel Durov,最近因网络和金融犯罪指控而被捕,以及因TON原生meme币,DOGS,造成的网络中断,成为了对生态不利的因素。尽管这值得警惕,但TON背后的团队重申该项目将继续保持运营。鉴于我们对TON生态系统的关注,团队将等待TON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以提升生态系统的成熟度。
重质押 (Restaking)
Eigenlayer
在2024年上半年,重质押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Eigenlayer是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
Eigenlayer的成功体现在多个方面:
锁仓总价值(TVL)最高达到了200亿美元。
Eigenlayer的重质押功能催生了至少5个流动性重质押代币(LRTs)和超过20个活跃验证者服务(AVS)。
这使得以Pendle和AAVE为代表的以太坊DeFi领域焕发新生。
Eigenlayer成功地将其叙事从仅仅提供共享安全(为以太坊节点提供额外奖励)转变为补充以太坊治理系统的重要角色。
Eigenlayer的核心在于其AVS。目前有16个活跃的AVS(活跃验证者服务),其中只有EigenDA支持Eigen代币重质押,涉及370万枚ETH。其他AVS如Omni和Eoracle分别有80万至200万枚ETH,共计至少20亿美元的资产用于保障安全。ZK(零知识)项目与AVS的契合度较高,通过将部分ZK验证任务转移到链下,由质押者处理,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如果未来基于 AVS 的基础设施对现有以太坊生态的基础设施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会发挥出 Eigen 代币的效应并对其价格产生支撑。
而在 LRT 方面,各项目方采用了不同设计、策略,也导致各项目表现各异。但整体来看,LRT 的表现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体市场表现和 EigenLayer 未来是否表现强劲。尽管取得了初步成功,我们仍需关注LRTs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LRTs的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影响以太坊链上生态的稳定性。预计这一领域的竞争会日趋激烈,留给新进场玩家的机会不多。
Babylon
Babylon是一个平台,允许比特币持有者在无需信任的情况下质押比特币以保障权益证明(PoS)链的安全性。
根据Babylon官网,目前列出的生态项目有91个,涵盖7个类别:Layer 2、DeFi、流动性质押、钱包和托管人、Cosmos、终局性提供商和Rollup基础设施。其中:
钱包和托管人:主要是成熟的钱包和托管解决方案。
终局性提供商:主要是质押服务。
Cosmos:主要是Cosmos生态系统中的较老项目。
这三类项目中较少有新项目。新的项目主要集中在Layer 2、流动性质押和DeFi领域:
Layer 2:Bison Labs、BSquared Network(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Lorenzo、Map Protocol等。
DeFi:Kinza Finance、LayerBank、Levana、Mars Protocol、Stroom和Yala Finance(投资组合公司)。
流动性质押:Bedrock、Chakra、Lombard、pSTAKE、Solv、Nomic、PumpBTC。
此外,我们还看到其他协议如Satlayer正在Babylon上构建重质押平台,Nubit则利用Babylon增强其比特币原生数据可用性层。
随着许多 DeFi 收益项目围绕比特币展开,利用闲置比特币生成收益的需求显而易见。我们预计会有更多项目提供比特币流动质押服务,并且随着比特币收益/比特币DeFi叙事的持续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其他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入比特币。
Modularity
数据可用性(DA)
数据可用性(DA)领域的参与者较少,包括以太坊、Celestia、EigenDA、Avail 和 NearDA,这些项目的进展各不相同。DA 项目主要关注安全性(包括数据完整性、网络共识)、可定制性、互操作性以及成本。2024年上半年的 DA 领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例如 Celestia 的 DA 代币已经从历史高点回落,而竞争对手 Avail 则在最新的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7500 万美元,由 Founders Fund、Dragonfly 和 Cyber Fund 领投。
在 DA 领域,主要竞争者包括以太坊和 Celestia。在对比 Celestia 和以太坊时,我们看到以太坊仍然是 rollups 的首选。
以太坊 DA 的主要用户包括 Taiko、Base、Scroll、Arbitrum 和 OP Mainnet。相比之下,Celestia 的主要用户包括 Orderly、LightLink、Manta Network、Lyra 和 Hokum。尽管以太坊 DA 成本较高,但其需求和使用量已超过 Celestia,从而为以太坊带来了显著的收入增长。
随着 DA 领域的成熟和竞争加剧,市场已趋近饱和,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客户获取和生态系统的活跃度。项目还应关注其他领域,如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游戏、桥梁和支付,以实现规模扩展。除了作为纯数据可用性服务外,提供不同的服务也将有助于更容易地吸引和留住客户。
总体而言,我们看到数据可用性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参与者在定价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可能对他们的长期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Rollup Frameworks & RaaS
在 rollup 领域,Arbitrum、Base 和 OP Mainnet 领先优势明显,其中 Arbitrum 处于领先地位。Base 在 Coinbase 的强力支持下不断缩小差距,并将自己品牌化为一个消费用户应用中心,推出了如 Farcaster 和 Friend.tech 等应用。
OP Rollups 和 ZK Rollups 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其中基于 OP Stack 的 OP Rollups 占据了领先地位。总体而言,RaaS(Rollup-as-a-Service)由 4 个主要解决方案提供:Arbitrum Orbit、OP Stack、ZK Stack 和 Polygon CDK,每个解决方案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然而,这些不同 RaaS 提供者的共同结果是 rollup 数量的不断增加。
利用 OP Stack 的优势,通过OP Superchain等概念存在将 OP Stack 链统一的机会,例如通过共享排序 。除了通过高吞吐量性能扩展以太坊,这些 rollup 也可以通过实施 AA 功能和引入持久且受欢迎的消费应用来实现差异化。随着它们继续面临来自如 Solana 和 Sui 等 L1 的挑战,这将保持它们的竞争力。
与 rollup 相关的 sequencer 赛道,近期没有太多新项目,老项目主要集中在 3 个方向上的优化改进:UX、MEV、去中心化。
随着部署rollup的难度降低,Rollup-as-a-Service 服务提供商将在生态系统规模、跨链互操作性以及配备全面集成的模块化工具包等多个方面展开竞争。
DePIN
作为区块链技术中最持久的用例之一,DePIN 在 2024 年上半年获得了显著的关注,这可以归因于 Solana 作为 DePIN 应用中心的吸引力以及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极大兴趣。AI 与加密技术的交叉点突显了这两个领域之间日益增长的协同效应。节点销售是在 2024 年非常流行的货币化策略,已被证明在启动社区和为项目筹集额外收入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尽管引起了广泛关注,DePIN 在过去三个月的回报率仍然不尽如人意。
物联网传感器 / 可穿戴设备
这一领域涵盖了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和消费类可穿戴设备,如手表、手环、戒指等。该领域的核心基础提议在于数据的收集,利用 Web3 技术使数据更易于访问和货币化。该细分市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激励用户参与数据挖掘并通过数据分发赚取奖励,而这一点与 Web2 解决方案相比尚未取得广泛成功。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消费者购买的前三大动机是(1)健康与保健,(2)健身追踪,(3)增强对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访问性。在社区启动过程中,提供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并加上可持续的代币经济学和价值累积机制至关重要。
数据市场
在这一领域,关键挑战是数据市场的可扩展性和采用率。创建一个孤立的数据市场尤其在数据丰富的环境中可能会面临挑战。
无线网络
在无线网络领域,许多项目试图使用 Web3 概念来提高穿透率,但除了少数成功的项目(如 Helium Network)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用户体验差、兼容性问题、服务可靠性不足等。在2024年,由于成本、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全球某些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较低。由社区提供支持的无线网络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可以借鉴Helium网络的成功经验。
AI x Crypto
由 OpenAI 的 ChatGPT 引发的对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导致了对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需求的激增。中心化的 AI 基础设施提供商面临投入门槛高、资源不匹配和数据不可控等各种问题。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成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代币激励等机制,鼓励了用户和社区的积极参与。
AI 也会是我们后续在 DePIN depin领域看的最积极的细分领域,主要是因为AI和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的确需要大量的算力,而DePIN项目通过分布式网络,和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共享其闲置的计算资源是能够产生实际收入且体量还不小的。模式在成本效益上,也的确相对于中心化服务是有较大的优势。市场上已有项目已经在实际应用中证明了其价值,场景涵盖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服务,为游戏提供渲染能力等,都能说明这个领域的需求还是真实存在的。
在计算基础设施领域,可以在计算网络中添加隐私保护,例如数据隐私和模型隐私。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原则是安全的、隐私保护的验证。在这方面,虽然各种方法(如ZKML、OPML、TEEML)存在不同的权衡,但都在不断发展。
以往较为活跃的数据赛道也越来越多的和 AI 进行结合,为 AI 服务。因为区分大模型之间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来自于数据集。数据赛道的方向包括:提供数据源(数据 DAO)、数据相关基础设施(向量数据库、知识图谱、去中心化数据库等)、数据隐私(FHE、TEE 等)。
这些发展凸显了数据驱动的AI生态系统日益受到关注,并强调了数据隐私和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在未来AI应用中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关键参与者,推动了AI与加密领域的蓬勃发展:
数据源、标注、市场:Grass、Vana、Dria、DIMO、Hivemapper、Sahara Labs、Ocean Protocol、Singularity Net
计算网络:Aethir、io.net、Akash Network、Bittensor、Filecoin、Render、Nosana、Ritual AI、Gensyn AI、Together.ai
验证网络:Modulus Labs、Giza、Ora、Vana Labs、Aztec
代理网络:ChainML、MyShell AI、Spectral Labs、Autonolas、Fetch.ai、Delysium
AI驱动的应用:Kaito.ai、0xScope、Ringfence AI、Kai-Ching
AI 与加密领域的显著趋势
随着对 AI 和机器学习训练需求的指数增长,计算能力成为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许多项目涌现出来,旨在全球范围内集聚计算资源以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基础模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转向了模型的微调和优化,以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
无代码/低代码平台在个性化 AI 代理部署方面出现了更多创新。在 Web3 AI 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项目包括 MyShell AI、Hyperbolic Labs、Prime Colony 和 Wayfinder。
展望未来,DePIN领域中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去中心化无线(DeWi)和去中心化能源等领域值得进一步关注。
RWA
现实世界资产(RWA)领域仍然是加密货币的基石,使得 Web3 技术与传统资产类别紧密相连。现实世界资产为加密货币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多样化的实际收益和更容易访问流动性差或私有资产类别。该领域在这一方面继续取得重大进展,从代币化联盟章程的形成、Mantra 的 5 亿美元房地产代币化、Blackrock 的 BUIDL 基金,到对 Securitize 和 Ironlight 的重要投资,以促进代币化资产的采纳。
现实世界资产中有许多资产类别,但最受关注的领域是私人信贷和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前三大发行者是 Blackrock BUIDL 基金、Franklin Templeton 的美国政府货币市场基金以及 Ondo Finance 的 USDY。在私人信贷领域,竞争由 Maple Finance、Centrifuge 和 Goldfinch Finance 等几个关键玩家主导。在传统金融中,私人信贷的估计规模为 1.5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增长到 2.8 万亿美元。相比之下,Web3 私人信贷仍然较小,但未来增长前景看好。
在代币化商品方面,黄金仍然是主导资产,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商品是Paxos Gold和Tether Gold。
在代币化收藏品方面,这个领域仍然相当小众和孤立,因此,产生持久的需求并为代币化收藏品提供资产可组合性对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机构对代币化的需求
机构投资者对利用区块链技术代币化金融产品的兴趣不断增加。然而,大多数高管仍将监管风险置于首位,因此对公共区块链的暴露仍然有限。要在这一领域中前行,需要关注市场结构发展、违约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只有通过关注合规性和基础设施安全,现实世界资产领域的参与者才能捕获零售和机构的采纳。一个在区块链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的是Avalanche。通过Avalanche Evergreens,该网络与Citi、JP Morgan和ANZ等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展示了其对机构的吸引力,能够成功地为机构提供了一个安全、可定制且高效的链上RWA平台。目前,我们对RWA相关的叙事感到兴奋的包括RWA指数代币、RWA支持的稳定币、RWA支持的DeFi用例等。
RWA 采纳可能更多地由机构推动,而非零售用户。然而,随着监管政策逐步明晰,我们预计将会出现更多项目,提供超越国债的各种代币化证券,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促使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接受 RWA 的概念。
游戏与娱乐
在 2024 年上半年,除了 TON 迷你游戏外,市场对游戏的情绪依然低迷。表现较好的游戏包括 TON mini games 如 Notcoin,Catizen、Hamster Kombat 等等。
生态系统
除了我们在 TON 一节讨论的 Telegram 游戏生态之外,目前,IMX、Polygon 和 Ronin 仍然是按日均 UAW(活跃钱包用户)计算的热门游戏链。Ronin 在一级游戏生态系统中继续占据领先地位,得益于像 Pixels 这样拥有强大游戏社区的游戏,其 7 天 UAW 达到 60 万。其网络上拥有约 380 万月活跃用户(MAU)。Ronin 对中小型游戏仍具吸引力,该生态系统能够为游戏开发者提供用户流量。截至目前,Ronin 已吸引了超过 12 家游戏工作室入驻。此外,Ronin 还与 Polygon 的 CDK 合作以启用 zkEVM,允许开发者在 Ronin 上推出自己的 L2 链。这可能成为 RON 的一个积极催化剂。
另一方面,IMX 主要涵盖中大型游戏,并持续吸引大型的 Web2 游戏工作室,为其提供全面的部署解决方案。Immutable 与 Netmarble 的子公司 Marblex 联合推出了 2000 万美元的生态系统支持计划,以进一步推动 Immutable zkEVM 上的游戏生态发展。
我们持续欢迎进入 Web3 领域的工作室,以及那些善于学习、敏感于加密文化并以用户为中心的游戏制作人和 KOL 创始人。
游戏与人工智能(AI)
游戏与AI的结合仍未见明显进展。游戏玩法仍然高度集中,Web3 中的消费者驱动、AI 生成的内容尚处于早期阶段。对在 NPC、伙伴和脚本编写中应用 AI 的兴趣主要集中在 B2B 游戏开发者中。
总体而言,游戏生态系统竞争激烈,关键在于平衡激励措施和社区建设。专注于培养忠实用户的策略,如提供优质的游戏体验、积极的用户反馈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能在实现长期成功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SocialFi
SocialFi 已成为热门话题,总结为Friend.tech的延续,Farcaster的突围和Ton/TG社交应用的爆发,主要的三大因素。
Friend.tech
自 2023 年推出以来,Friend.tech 引发了关于其模型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持续讨论。尽管初期发布非常成功,但用户活动在今年有所下降。2024 年 5 月发布的 V2 版本引发了新的兴趣,引入了付费群组俱乐部、创新的费用结构和高 APY 等功能,导致用户数量暂时激增。然而,社区对代币流动性和空投分配的批评,以及来自其他社交平台的激烈竞争,导致用户参与度再次稳定下来。尽管对其长期可行性存在疑虑,但 friend.tech 的推出为社交金融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模型,关键有三点启发:(1)社交影响力的代币化可能性,(2)Web3 中的付费群组俱乐部,(3)具有跨平台互操作性的社交资产。
Farcaster的突围:
今年,Farcaster 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该领域的主导玩家。相比之下,其他社交协议大多已经从聚光灯下消失,有些甚至似乎处于衰退边缘。Farcaster 推出的 Frames 受到了积极的反馈,它引入了一种新的社交、链上交互方式,使用了熟悉的 Web2 界面,显著提升了Farcaster的用户体验,使其DAU激增,并吸引了加密开发者和用户的关注。此外,Farcaster与meme代币的结合,特别是像Degen这样的代币的成功,显著推动了平台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空投活动有效地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并促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的形成。
Farcaster 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客户端:Warpcast、Recaster、Supercast、ampcast、Farcord、Firefly、far.quest 等。
去中心化应用(dApps):Jam.so、DeBox、Paragraph、CasterBites、Unlonely、Bountycaster、Wildcard、AlfaFrens 等。
工具:sharecaster、Alertcaster、Searchcaster、Farcaster storage、farcaster.vote 等。
API 服务:Neynae、Pinata、Airstack 等。
总体而言,SocialFi领域的成功情况参差不齐,网络效应仍然是决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领域,我们关注能够克服冷启动问题并吸引多样化用户群体的项目,要求其提供类似于Web2的用户体验,并在奖励创作者和平台增长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DeFi
2024年上半年的 DeFi 增长主要归因于 Eigenlayer 的巨大关注,该项目向以太坊引入了再质押(restaking)的概念,以及 Ethena,这是一种现已积累超过30亿美元 TVL 的对冲中性稳定币。
稳定币受到了开发者的新一轮关注,更多的 RWA 支持的完全抵押稳定币项目试图复制 Maker 和 Tether 所取得的成功。尽管兴趣增加,但稳定币在链上找到持久的使用场景仍然具有挑战性,当前主要用于中心化交易所。这可能对那些希望通过本地治理代币提供价值的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构成挑战。
Eigenlayer 在 2024 年上半年占据了大部分关注,生态项目如 Ether.Fi、Pendle 和 Renzo 利用对重质押的激增兴趣来争取显著的市场份额。尽管受到很多关注,但 Eigenlayer 未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部分原因是宏观环境的疲软。
从区块链的角度来看,以太坊继续在 TVL(总锁仓价值)方面处于领先地位。Blast 和 Base 在 2024 年上半年表现显著。随着各种激励活动的推出,Scroll 的 TVL 已超过 10 亿美元。
在非 EVM 链中,Solana 的最大 TVL 贡献者是 Jito 的 JitoSOL,其他催化剂包括蓬勃发展的 meme 文化和借贷生态系统。与 BTC 相关的链也引起了兴趣,但由于激励计划结束后 TVL 下降,维持兴趣仍然具有挑战性。
最近流行的CeDeFi 模式反映了对链上资产可持续、安全回报的需求。无论是通过 ENA 收费挖矿还是 RCH 的期权结构化,最终的支付者都是中心化交易所用户。
DeFi 已经展现了其通过丰厚收益吸引资本的能力。目前,AAVE依然是许多Layer 2和公链上的主要资金去处,而Uniswap仍然是主要的资金池。然而,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协议是否能够为持有者积累价值并满足长期预期。随着链数量的增加,流动性逐渐分散,这为我们看到了机会。多样化的 DeFi 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需求,从而推动了对意图导向平台的潜在需求。
机构服务
自去年底到今年初,市场普遍预计随着ETF的获批,2024年将是机构采用加密货币的创纪录年份,交易基础设施/机构级质押/CeFi借贷/收益型稳定币/衍生品平台等会是值得下注的方向。从一级角度,的确投资者们还在下注这几个方向,今年完成融资代表性的项目包括sercuritize(rasied $47M),Bitstamp(acquired with $200M), Flowdesk(raised $50M), Sygnum(raised $40M), Kiln(raised $17M), Agora(raised $12M)。但公开市场上受益于 ETF 的标的目前主要是 Coinbase,其他较为容易上市的企业均为挖矿企业。
从我们的角度会愈发把这个赛道视作 fintech 领域。而从全球的fintech相关公司的融资趋势来看,融资额在持续下降的过程中,2024年第一季度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季度水平,而且投资者更青睐中后期公司,更倾向于自己已经能够造血且接近于盈利的公司。不过积极的方面是crypto相关的fintech公司在这个大领域里面算是表现的比较活跃,但主要集中在早期+A轮。
总结来看,赛道上我们还是定的以交易基础设施/机构级质押/CeFi借贷/收益型稳定币/衍生品平台为主要观察方向。在投资方面比较关注那些已经展现出成长潜力和稳定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