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由于 Ordinals 协议和 BRC-20 标准的引入,如今的比特币不仅革新了支付方式和价值存储,还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
可拓展阅读:《》
且生态系统探索也越发多样化,特别是涉及比特币质押的,比起 BitVm 还遥遥无期,而 Babylon、PStake 等项目都已然在推动不改变比特币核心协议的情况下,借用比特币的安全特性来实现 POS 链运作。
质押这个连接层被初步攻破,传统质押带来了安全性借用,如今 PStake 进一步拓展演进出流动性质押,让 BTC 在质押的同时依旧保有其流动性,似乎 BTCFI 已然不远了。
2、BTCFi
2.1 什么是 BTCFi
比特币其实一直以来不被视为一种活跃资产,其数万亿美元的市值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BTC 生态里对“安全”的关注度要远高于其他生态,因此对 BTC 的任何拓展尝试都显得格外谨慎。
而 BTCFi,即建立在比特币公链上的去中心化金融,是指通过将去中心化金融(DeFi)功能引入比特币生态系统,使得比特币不仅仅作为一种储值工具,更能在金融应用中发挥其作用。
其实 BTC 和 ETH 的用户本质是两拨人,对于 C 端用户而言,他们更在乎平等的获利机会,去中心化的文化和平等的权力,所以对于 Gas 费用的敏感度比较低,往往更倾向于资产的潜力挖掘。相比之下,多年以来深耕于 BTC 基础设施和稳健金融的机构和大户,更倾向于采取长线和保守的方式获取收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稳健性。
BTCFi 可以满足 B 端用户以及不太 Fomo 的普通用户的需求,即将比特币从被动资产转变为主动型资产。
笔者曾经探讨过以太坊上的各种 DeFi 基础设施,其实在各类稳定币借贷协议在内的,多数还是依赖超额抵押模型运作的,算稳已经不再被共识了,
可拓展阅读《》。
说起来,都是超额抵押模型,差别就只在运作平台是否有智能合约那样的原生术约束力,那么比特币持有者是否也有机会参与质押、借贷和做市,从而获得新的收益机会呢?目前 BTCFi 的总锁定价值(TVL)仅占 0.09% ,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相较于其他公链而言差距太大了。要知道, DeFi 在以太坊生态中的占比高达 14% , Solana 为 6% , Ton 也有 3% 。
3、BTC 拓展方案的窘境
BTCFI 往往依托在各种 BTC 拓展方案上,目前 BTC 上拓展的尝试主要是:
很多项目大家都已然耳熟能详了,拓展方案其实看似百花齐放,归咎到底都有共性,就是源于 BTC 原生协议更迭的谨慎度。
3.1 从 BIP-300 看 BTC 的社区博弈
让我从 BIP-300 的演进简单解释下, BIP-300 通常称为比特币驱动链(Drivechain)。它最初于 2017 年推出,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构建了一个名为「Drivechain」的侧链概念,是作为连接到比特币主网的区块链运行,用 BTC 作原生代币,会允许 BTC 在主网和这些 Drivechain 之间以双向挂钩 ( 2 WP) 的方式进行无需信任的转移。其实,笔者看来,技术上基本不成挑战,因为 Drivechain 是基于 BIP 提出的,BIP 走到底就等于是软分叉改动 BTC 源码,就不是上述那些都不依赖软分叉的额外拓展了。
但是 BIP-300 很快就陷入了反复的讨论而无法顺利推进,优势显而易见了,但是
反对方认为脱离了数字储值的定义,容易打开比特币网络诈骗的大门,同时导致监管机构进行更多审查。而且双向挂钩可能会完全破坏比特币的经济学和假设。甚至还有讨论是针对矿工获利的,因为联合挖矿本质上允许矿工可以通过做他们已经从事的事情来赚取「免费资金」。
最终陷入到 BTC 经典的正统性讨论,难以继续推动了。回顾这段历程,笔者认为核心社区本质在守护的是这样的观念:比特币需要的是另一个系统来补充比特币,而不是通过尝试创建新的替代品来与之竞争。
所以比起攻克 ZK 圣杯更难得的是得到 BTC Core 社区的共识(笑)。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后续的许多创新思路都不再依赖于直接改动 BTC 本身,而是继续在玩法上创新。
3.2 原生编程能力的局限性
众多探索方向迥异,但面临的困境是雷同的主要有两点:
-
缺乏原生智能合约功能:比特币本身并不支持复杂的智能合约,只能跑基础的时间锁或者多签锁等 BTCscript。
-
有限的互操作性:比特币与其他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有限,多数解决方案依赖于中心化机构。
受制于 1、 2 两点,也会导致流动性分散,由于目前用户观念里比特币在链上主要是储值,链下的流动性则集中在中心化交易所,或者包装代币 Wbtc 到 ETH 上,也限制了用户在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中进行高效交易和流动性提供的能力。虽然比特币的原始设计相对简单,但是近些年的两次重要更新还是给 BTC 带来了可能性。
SegWit(隔离见证)
于 2017 年 8 月激活,它的核心改变是把交易中的签名(Witness Data)从交易数据中分离出来,使交易数据更小,从而减少交易费用,并提高比特币网络的容量。在 SegWit 让比特币的容量上限从 1 MB 达到了 4 MB。
Taproot 升级
与 SegWit 升级类似,Taproot 升级同样是一种软分叉升级,目的是推动了比特币实现智能合约部署、拓展用例等各种场景升级。比特币的本身没有智能合约功能,但升级后 Taproot 允许多方使用 Merkle 树签署单个交易,Taproot 通过引入新的脚本类型,称为”Tapscript”,可以支持条件支付、多方共识等功能。
其实,这些基于 BTC 原生技术的方案开发都比较慢,比如 RGB 开发了 4 年+,Lightning 开发了很多年,Babylon 开发“时间戳协议”也用了好几年。或许赚钱是才是市场最好的推手,如果有安全的方案可以让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人都能赚钱,就能吸引到很多人进来,毕竟驱动早已财富自由仅靠技术梦想驱动极客群体,难度可想而知。
你可能会吐槽上面的这些升级耗时良久,但即使是 Taproot 这个几乎社区最快达成共识的升级(18 年提出 20 年上线),前后也消耗了 2 年多才得以上线,。
但是,即使如此,生态基础设施还是不完备,近期的热点还在围绕 BitVM、BitVM 2、RGB++等等探索可能性。
当然,现在先放下老生常谈的 BTC L2以及典型的多签钱包质押包裹 BTC 等模式,也先不讨论未来的 BitVM 的事情,回归眼前,目前的几种探索都有显著的缺陷。
3.3 其他模式的局限性
铭文等叠加协议
虽然 BRC-20 的火爆给比特币生态带来了流量和关注度,后续出现 ARC-20、Trac、SRC-20、ORC-20、Taproot Assets、Runes 等标准想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 BRC-20 存在的问题,但归根究底的此类叠加协议的核心问题,就是其索引的去中心化难题,可能会出现索引器之间信息对不上和索引器遭受攻击后无法弥补的风险。
而闪电网络最大的问题是场景的局限性,只能进行交易行为,无法实现更多的场景。
就不提其他各种扩容协议、RGB、DLC 以及侧链 Rootstock、Stacks 等本质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扩容的效果以及智能合约功能方面都相对较弱,或者是安全性基本依赖于只多签钱包来管理。
所以越来越多的社区声音出现,不应该是照搬以太坊的应用来到比特币网络。
那么一个对比而言更有现实意义的原链流动性质押方案,逐渐脱颖而出,它指的是不依靠外部的智能合约或者侧链等形式,直接在比特币网络上实现质押机制,引入流动性来赚取收益。
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是在巧妙的借用 BTC 网络最强安全性,并且还能在速度和收益达成相对均衡。近期在 Binance Research 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四个重量级的 BTCFi 协议,分别为Babylon、Bouncebit、PSTAKE Finance 和 Lorenzo。
4、比特币上的 pSTAKE Finance
pSTAKE 从 21 年起在各个链提供质押以及收益的服务,而 BTC 中 pSTAKE 是架构在 Babylon 之上的,这套系统并不被 BTC 核心社区所排斥(比如铭文就备受排斥,甚至一度要软分叉干掉铭文协议),因为这套原链流动性质押方案,本质不会把 BTC 转移到其他链上,就是 Babylon 的远端质押(Remote Staking)机制,指质押在比特币链上,但是把 BTC 的安全效应传递到其他链)的方案来发挥 BTC 资产的更多价值。
通过这种双向的安全共享协议来既为 POS 链提供安全验证,也同时为参与质押的 BTC 持有者提供收益。
那 Babylon 是怎么做到的,以及在其上的 pSTAKE 到底是什么呢?
4.1 pSTAKE 流动性收益的基石,Babylon 的传统质押协议
其实 Babylon 不算复杂,它是一种比特币安全共享协议,核心由 3 个模块构成:BTC 质押合约,可提取的一次签名方案(Extractable one-tiime signatures, EOTS),BTC 时间戳协议。首先质押合约是一套 BTC 脚本的合约,核心是用了两种操作码:
-
OP_CHECKSEQUENCEVERIFY:即实现相对时间锁,时间过期后,交易输出才能被花费
-
OP_CHECKTEMPLATEVERIFY:即为花费的交易输出设置条件,例如,创建强制花费给谁、重绑定输入等。
结合起来,用户参与之后只有两种路径:正常质押(到期解绑)和违规操作(资产罚没)。
这里核心的是罚没方式,就利用到可提取的一次签名方案 EOTS 了,用户除了需要参与与 PoS 链上共识协议的出块活动,还需完成 Babylon 上的 EOTS 签名轮。
这里的密码学机制是,当签名者只对某一条消息进行一次签名时,该私钥是安全的,但当他使用了相同的私钥对两条不同的消息进行了签名时, Babylon 系统就会通过签名比对,提取出私钥信息,得到私钥就可以烧毁用户 BTC 上质押资产(这时候该资产还被质押在 BTC 合约里)到期后,用户要和 Babylon 比交易速度,由于 btc 10 分钟才出一次块,大概率是会被发现,并且全部资产被当做矿工费,被优先打包从而烧毁。
《“Oops, I did it again” – Security of One-Time Signatures under Two-Message Attacks》:
而 BTC 时间戳协议也是个巧妙的设计,用来规避 POS 的最长链攻击情况,简单的说它将其他区块链的事件时间戳发布到比特币上,使这些事件能够享有比特币的时间戳。BTC 本身的安全性极高,所以上面的时间戳也有规则限制,每个新块都要大于之前 6 个区块的平均时间戳。
以上这些 Babylon 的质押机制也都是模块化的,易于复用,所以也就带来了 pSTAKE 与其合作共建的契机。
4.2 什么是 pSTAKE Bitcoin Liquid Staking(比特币流动性质押)
pSTAKE 是一个流动性质押协议,机制上与 Babylon 相似,本质上也是在 PoS(权益证明)生态系统中运作,它最大的特点是允许用户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质押其加密货币资产,是不是很熟悉,效果上和 Lido 的 sETH 类似。
流动质押与传统质押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流动性。
传统质押是当用户将代币存入 PoS 协议以增加经济安全性时,流动性就会被放弃。这意味着他们的代币被锁定,无法在其他地方使用,这也是 Babylon 目前的情况,他更侧重安全。
而流动性质押是通过允许质押者保留其资产的流动性并在其他地方继续使用,解决传统质押中的流动性困境。
具体实践上,一般是当用户在 BTC 上存入资产时,官方为用户在 POS 链上,铸造出流动性质押代币 (LST)。用户也就可以在其他 DeFi 平台上自由交易或使用,这个 LST 也可以随时兑换回底层资产。
那收益的根源在哪里呢?
-
其实用户先将 BTC 质押到 pSTAKE,这时 pSTAKE 会再将资产质押到 Babylon,从而获得收益,进而分红给用户。
-
在用户质押 BTC 的时候,pSTAKE 也给用户分发一种流动性代币 pToken,用户依旧可以继续和 lido 等产生的 sETH 一样去使用这个流动性代币。
-
当用户想赎回 BTC 时,只需要在 pSTAKE 的应用上对 pToken 进行销毁操作,这时候会停止奖励并且从流动性交换池子换回你的 BTC。
而质押给 pSTAKE 的 BTC 也有则是用 BTC 上的 Cobo 等 MPC 机构托管提供商提供关联服务,这点 merlin 也是一样的。
最终形成的是一套双币体系,pTOKENs 代表未质押资产,可以在 DeFi 中自由使用,而 stkTOKENs 代表已质押资产,可以累积质押奖励。
4.3 小结
pSTAKE 本身有多年资管经验以及多份合约的安全审计记录,与 Babylon 的合作共建后。
-
进一步增强流动性:与 Babylon 合作,一个专注于通过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的平台,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扩展这种流动性。
-
增加的收益潜力:Babylon 的平台和技术专长可能为 pSTAKE 质押的资产提供更多增值机会。通过 Babylon 的网络,pSTAKE 中的资产可能能够接入更广泛的 DeFi 协议和收益策略,这些策略可能包括更复杂的交易算法或高收益的流动性池。这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同时也可能提高这些资产的整体回报率。
-
提高安全性与合规性:Babylon 的合作可能带来额外的安全和合规性优势。由于 Babylon 本身的资管安全性极高,再结合 CoBo 等 MPC 服务商的加持,可以进一步加固系统,确保收益率。
总之,通过 pSTAKE 的比特币流动性解决方案,BTC 持有人可以质押他们的资产,收益的根源是源于 Babylon 的服务,给予流动性代币来给用户保持流动性。
目前,pSTAKE 还未完全推出正式版本,目前的体验都只能测试网上进行,因此很多资管的机制,扩大收益的机制都还未被公布,自然也没有 TVL 的数据可以揭示出来。
不过,背后有币安实验室的支持,倒吸引了笔者的目光,因为币安一直在质押玩法上的投入一直都不低,他们更懂得用户需要的是因为金融玩法,这也是区块链行业最现实的需求。
所以,万亿级的 BTC 长期闲置,终究不是个事。
最后,回归到 BTC 最关注的安全性上,如今 CoBo 等 MPC 资管服务商已经在 Merlin 等项目上,进一步被用户理解认可,毕竟与其等待若干年后的 BITVM,再去实现 ZK 级的信任,不如珍惜当下,用 OP 这样乐观的去运作系统,通过底层收益的确定性来提供资管安全的确定性。
附录